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视的种类,1,2,一、平行透视,1、概念一个立方体,如果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3,2、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4,(1)定好基线X和视平线H、灭点M(2)确定距点D(3)画与画面平行的abcd方形面,5,(4)从abcd各点向灭点M引消失线。(5)延长bc至e点,ce使等于dA(6)连接De交cM于f,f即为长方体长度在此种状态下所体现的透视深度。(7)由f点依次作垂线和水平线与dM、aM、bM各线相交,并依次连接各交点即得长方体。,6,7,二、成角透视,1、概念一个立方体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但有一条棱与水平面垂直,它的变线(共8条)描绘在画面中,分别消失于灭点的作图方法称为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8,9,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10,1、定视平线H,距点D,测点L1,L2灭点M1、M2。2、在基线X上定出AD=AD、Ab=AB、AA=AE。3、由AA分别向M1、M2作消失线。4、连接L1b交M1A于B,连接L2d交M2于D5、过D点作垂线交AM2于D,过B点作垂线交AM1于B得六面体.,11,12,3、余角的确定方法,成角透视中两余点位置的确定很重要,两余点离得太近或太远都会出现变形现象,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应该避免。,13,14,已知S、H和线段AB,求以AB为边的方形的另一条水平垂直边线的余点,即灭点.A、延长AB交H于C1B、过S作SM1垂直SM2,交H于M1.C、连接AM2.AM2则为所求垂直于AB的另一直角边,即AB垂直AM2,M2为另一个余点(灭点).,15,三、倾斜透视,1、概念倾斜透视的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凡一个平面与水平地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情况,这种斜面在画面中变线消失于天点或地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倾斜透视。如楼梯、斜坡、瓦房的屋顶等。,16,17,景物本身没有倾斜面,但由于景物特别高大,而观察它时距离又很近,必须仰视或俯视才能看到全景(如高层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直立的景物也产生了倾斜的视觉效果,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作图方法也称之为倾斜透视。,18,19,2、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本身有倾斜面的倾斜透视原理,20,高大建筑物倾斜透视原理。,21,倾斜透视中阶梯的画法,A、高度等分法,22,B、平行透视中的对角线法。,23,C、测点法,24,视点的选择,25,我们在写生时,面对景物取景构图,常常会作一番思考,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左右、前后、高低不同位置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结果。焦点透视中心点代表视点的主视方向,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因素。作为视点,是可以游动的,可以从宽、深、高三个向度上选择与构图,也就是左右、前后、高低三个方向位置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变的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并不仅是单项选择,往往是两者或三者综合选择,例如面对某个景物我可以选择它左面远一些高处的位置,是全方位的观照。,26,一、视点在上下高度上的变化,不难想像,我们在楼下所观察到的景物与在高楼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景物,它的视觉效果会有巨大差异。视点的上下移动,实际上是视平线在上下移动。视平线作为上下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在移动过程中势必会造成构图中上下景物的比例及消失变化的缓急程度。,27,如下面三副图是同一景物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位置上观察到的透视效果。图A,视点接近人的正常高度,视平线位置偏中,上下景物在画面上的比例相当,消失缓急均匀,给人一种稳定舒适感,构图取景可偏中。图B,视平线下移接近地面高度,是仰视效果,近大远小的比例加大,大部分景物集中到视线平线上方,上方景物增多消失拉长,变化减缓,远近关系伸展,层次分明。而视平线以下,景物减少,消失缩短,变化加快。取景可上移,使画面充实而富于变化,显得有紧凑之感。图C是视平线升高,景物大部分集中在视平线以下,特征与图B相反,画面倒过来看,就是图B所示特征。这种特征属俯视效果,易得空旷之感,适于表现宏大场面,例如画城市规划效果图。,28,B,C,A,29,二、视点左右位置的变化,通过心点作一条垂线,叫正中线,正中线将景物分成左右两部分。它与视平线上下分割画面所显示的特征相同,我们可将图A、B、C所示的图形侧过来看,就是正中线左右移动位置时所显示的不同效果。图D是正中线的左、右和居中的三个位置,立方体侧面面积的大小变化是其最主要特征。在构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位置变化。,30,D,31,三、视点前后距离的变化,写生构图时除了左右、上下位置的选择外,还有远近深度的变化。当然我们观察景物时,其距离的远近也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太近或太远,要根据所描绘景物在构图中的主次地位,和周围景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定,太近会产生变形且不能看见全貌,太远则不能突出主体且模糊不清。,32,此图在60度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圈的直径。图中树形与直径等长,当它紧贴画面时,恰与视圈直径吻合,其透视保持原长。视圈的直径是视点以视60度角与画面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底边。视点到这个底边的距离即视距,通过数学计算是底边(直径)长度的0.87倍,这个定数是视点到物体距离的最小限数,此时所见是它的原长。譬如,一物体长1米,我们距它0.87米的距离观察它时,我们所见到的就是它米的原长。除此以外都会产生透视变化。,33,距物体近,视角大,建筑物显得高大挺拔,相对离灭点近,有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宠物狗买卖合同
- 语数英课件教学课件
- 诗联声律知识培训心得
- 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 诗经爱情名篇课件
- 建筑土石方协议
- 红楼梦刘姥姥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赋能2025年在线生鲜电商平台服务升级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与技术创新策略分析报告
- 试验员岗前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建材销售购销合同范本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潮牌产品商业计划书
- 混龄教育及带班技巧培训
- 洪泽县LED道路照明及智慧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突破:部编九年级古诗文默写(教师版)
- (高清版)DZT 0275.5-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矿石光片鉴定
- 中职生安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收购组织财务尽职调查资料清单
- 《DFMEA完整教程》课件
- (完整版)万科物业服务合同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