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儿童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及条件出发,顺其自然,而非强加。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结果。_对那些表现出某一方面天赋的孩子,也不宜过早地进行专业定向;_,杨振宁将只会是个称职的会计师,而齐白石则只是一个优秀的木匠。(1)对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n) “及”字的笔顺,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最后写捺。B称职(chn) “及”字的笔顺,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最后写捺。C称职(chn) “及”字的笔顺,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最后写捺。D称职(chn) “及”字的笔顺,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最后写捺。(2)根据语意,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即便 但是 否则A B C D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落别处林清玄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不用装套子了。”我说。B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B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B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地,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B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B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B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B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2 . 仔细阅读B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3 . 读第B13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4 . 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5 . 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6 . 文章结尾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含泪奔跑的少年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明天来吧。”“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那”“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7 .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C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8 . 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9 . 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10 . 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大约在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僶俛(mnf):勉力。辞世:指弃官隐居。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夫君子之行(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每以家弊(4)至心尚之1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旧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静以修身以其境过清C汝其慎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3 .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14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15 . 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三、句子默写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塞下秋来风景异,_。(2)_,柳暗花明又一村。(3)门前流水尚能西。_。(4)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5)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村边,苍苍茫茫的青山伫立郭外的诗句是“_,_”。(6) “_,_”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没有实现的愿望,今天却在赣州这块神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