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1ppt课件_第1页
出血性脑卒中1ppt课件_第2页
出血性脑卒中1ppt课件_第3页
出血性脑卒中1ppt课件_第4页
出血性脑卒中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出血性脑卒中、康复1231第一组成员:李亭、武艳敏、吕鹤文、2、出血性脑卒中:指非创伤性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性、烟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等。 急性脑血管疾病:被称为脑血管事故(脑卒中,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性内出血的发生率高,占脑卒中总体的20%30%以上,由高血压性脑内微动脉病变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4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性脑内微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时有脑内微动脉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病变管壁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微动脉瘤脑动脉管壁弱的其他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1 .高血压2 .心脏病3 .糖尿病4 .短暂性脑缺血和脑血管病史5 .吸烟和饮酒6 .高脂血症5 .病理脑动脉深穿支破裂导致的豆纹动脉最为常见,丘脑穿通动脉多发于大脑半球基底核区,其次是脑叶、 脑桥、小脑和脑室等出血直接破坏脑组织血肿压迫周围组织,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多引起脑疝,6、临床表现,基底节段出血: 50%60%壳核出血内袋外侧型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类型丘脑出血尾状核出血脑叶出血:5%10%脑干出血脑头部CTMIR (磁共振检查)脑血管造影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腰穿脑脊液检查血、尿常规、血糖、电解质等检查,8,诊断和鉴别诊断,50岁以上长期高血压活动中或情绪兴奋时突发的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偏瘫、半身不遂感觉障碍、失语等局部神经征象CT多见脑内出血病灶与其他类型脑中风、脑外伤后硬膜下出血、内科疾病的区别9、治疗一、基本原则脱水降颅内压控制持续出血预防并发症2、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2、脱水降颅3、血压控制4、 亚低温治疗5、并发症处理6、上消化道出血7、肺部感染3、外科治疗1、微创显微镜手术治疗2、CT引导下方血肿提取和凝血溶解治疗3、Mete分析对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治疗的研究、预后出血部位、量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出血量大、全身状况差者, 病死率高的脑干出血病死率为70%,高的大脑半球出血约为20%,全病死率为30%40%的存活患者中,病死率达70%,11、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底部和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SAH 另外,在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突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在临床上可见,被称为继发性SAH。12、病因、颅内动脉瘤:多发于30岁以上成人,占脑动静脉畸形的50%85% :青少年和小儿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之外多见: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13、发病机制内容积增加颅内压升高脑疝血颅液刺激脑膜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象为下丘脑和脑干高热, 刺激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急慢性阻塞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脑动脉痉挛脑梗塞:14, 病理,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处于前循环,尤其是Wills环的动脉分支部位,临床表现多突发于青壮年,有剧烈运动等诱因的少数发病前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有长期间歇性慢性头痛史的主要症状突发的头部剧烈膨胀痛,额、 枕部或全头部常伴恶心、喷射性呕吐,有意识障碍定位征象脑膜刺激症眼底改变15,临床表现,并发症再出血,4周以内,第2周特别是脑血管痉挛发病初期或12周出现脑积水外:癫痫发作,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发热等。 16、辅助检查、头部CT或(MIR检查) CT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迅速安全的手段即本症的优先检查,包括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CTA(CT血管造影)经颅超声多普勒(TCD )、17、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可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CT检查和CSF检查结果,确诊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的其他类型脑卒中,18、治疗急性期治疗原则上可以停止连续出血、降低颅内压、消除病因、预防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的一般治疗和避免对症治疗连续出血和再出血的诱因采取对症处理,降低颅内压,预防再出血的安静,控制绝对卧床的46周血压,通过止血治疗外科手术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血压,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治疗早期手术治疗脑积水药物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治疗脑脊液旁路术,20,预后(动脉瘤首次出血约25%死亡)再出血病死率约50%的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预后较好。 卒中引起的障碍:病变部位、病灶的大小不同,卒中引起的障碍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由此引起的障碍具有多样性的复杂性。 急性期内障碍:偏瘫7085%移动障碍7085%视觉知觉障碍60-7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全依赖40-65%,20-60%构音障碍55%座位平衡45%抑郁40%主体感觉障碍40%偏盲20%失语2-35%吞咽困难15-35%偏侧忽视10-35%近记忆丧失10-20%, 脑卒中的评定方法和康复方法,22,脑卒中的常用康复评定方法有: (1)肌力评定(将国际普遍应用的Lovett方法、肌力检定结果分为6个阶段) (2)关节活动度评定(3)肌张力评定(4)痉挛的评定,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痉挛的评定一般来说,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5)偏瘫运动功能评定(Burnnstrom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和恢复6个阶段) (6)步行能力评定(7)协调和平衡评定(8)心肺功能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完成自己的服装、饮食、居住、行为,要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独立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基本活动)、23、24、Burnnstrom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和恢复为6阶段、25、阶段I :脑卒中急性期,发病后数日起2周,患侧上下肢体呈钝性麻痹阶段:发病约2周后,联合运动、剂量增加,肌张力增高,开始出现抽搐、联合运动。阶段:抽搐加重,可随意进行联合运动,阶段:抽搐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阶段v :痉挛明显弱,身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 、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至第3个月。 阶段:痉挛基本消失,联合运动消失,分离运动基本正常。 26、脑卒中肢体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损伤),脑失去低水平中枢(脊髓、脑干)的调节和控制,出现原始反射,即正常运动神经传导和运行受阻、破坏,异常时出现异常:1.肌张力下降(肌松、软瘫)2.肌痉挛(肌张力上升、 硬瘫)3.运动方式(模式)异常4 .正常姿势反射丧失5 .运动控制能力丧失注意:1.防止所有引起肌肉痉挛的训练方式。 例如,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让患者多走路的训练,多练习。 2 .加强联合运动、联合反应防止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 3、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方法。27、(一)康复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方法1 .抗痉挛模式(患者仰卧位时)偏瘫患者痉挛模式: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患侧躯干向患侧屈曲向后旋转。 肩胛骨:后退,下沉。 骨盆:抬起,向后转动。 肩关节:内收内旋。 髋关节:伸展,外收,外旋。 肘关节:屈曲。 膝关节:伸展或过度伸展。 前臂:旋前。 踝关节:跖屈内翻。 腕关节:屈肌尺偏。 手指:屈原,内收。 拇指:内收屈曲。 手指:弯曲。28,照片资料,29,干抗痉挛模式:根据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变弱或丧失时患侧躯干变短,拉伸患侧躯干的屈肌则缓和卧位(向健侧翻身) (1)矫正躯体的异常肌张力,患者的姿势方法: a .牵拉躯干患者为健侧卧位,治疗师站在患者后面,一只手支撑肩膀,另一只手支撑臀部,两只手作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再在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 b桥运动c .患者从仰卧d .中心点被动控制,30,31,(2)肩膀痉挛模式: a .肩膀向前,向上伸展。 b .巴氏握手,向前举起。 c .患者是仰卧位,治疗师抓住患者侧上臂,另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肩胛骨下,肩胛骨向前方进行按摩活动。 d .患者卧位上肢抬高900上伸。 e .治疗师充分抬高患侧上肢的外旋位。32,33,(3)上肢抗痉挛模式:患侧上肢外展,外展,伸肘,前臂旋转后,手指和拇指外展。 (4)下肢抗痉挛模式:轻度髋、膝、内收、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 (5)手抗痉挛模式: a巴氏握手b伸出患侧手腕关节、手指,伸出拇指至负荷位置c伸出手腕关节,再拉伸拇指和手指d使手弯曲痉挛时,治疗师弯曲该臂张开手指e拉伸手膝进行运动。 22222222222222222222262.仰卧位训练(1) .关节和肌肉的被动运动(2) .关节和肌肉的被动运动(3) .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4) .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阻力。 36、3 .座位训练(1)正确的坐姿和头、颈、躯干的训练: a .正确的坐姿:躯干直立、两肩平卧、头端正、重心在两臀部之中。 b .头/颈/躯干的训练:头和躯干向健侧旋转(拉患侧躯干肌)骨盆屈伸运动(躯干的屈伸运动)双手按压巴氏球的训练转移到使患者集中心的训练,37,(2)上肢的训练: a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负荷b .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住肩膀,用健手向健侧旋转肩膀c .巴氏伸出胳膊向健侧移动。(3)下肢训练: a .脚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b .脚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c .内收内旋训练d .俯仰训练e .翘起二郎腿训练,38,4 .从座位到立位训练:5.立位训练:此训练为步行准备,条件为单腿可负荷,腰屈膝屈膝屈膝伸膝双足屈伸训练(1) .双下肢负荷训练双足交替负荷训练(2) .足踝的背屈内翻矫正训练(踏板) (3) .患侧负荷训练(4) .健侧负荷训练(5) .立位的上肢摩擦桌训练(6) .上下阶梯训练,39, 6 .上楼梯训练上的优先脚7 .上楼梯训练下的优先脚7 .上楼梯训练下的优先脚(上下下、下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上下,尽量不练习与上述相反的运动。 2 .下肢练习屈髋膝,内收内旋髋关节,背屈踝关节。 3 .患者卧位时,应立即布置抗痉挛的体位。 4 .患者应尽量减少力型训练,减少练习后肌张力增高,引起痉挛加重的项目。 5 .患者功能改善后,定期进行维持性康复。41、吞咽功能障碍康复、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1.面部肌肉控制能力差,表现为张颌(口)、闭唇差;2 .舌肌控制、协调能力差,表现为舌伸缩、抬起、舌卷、舌尖上下运动差;3 .呼吸控制能力差,呼吸浅,呼吸差.42、一、对患者的要求,与康复人员协作,可以理解密码、动作。 应该可以保持座位和半卧位。 43、2、吞咽康复内容,闭颌训练闭唇训练舌运动训练饮食和饮酒训练面运动训练呼吸控制训练,44、3,具体训练方法,1闭颌训练(患者席位,直立,康复人员闭颌, 保持正确闭颌位置(中立位)的双闭唇训练(患者席位、直立、康复人员关闭患者下颌,用手指指出活动能力差的唇部区域)轻轻关闭嘴唇) 3舌运动训练(患者席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