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解元ji嗔怒zhn恁地nn商酌zhuB绰刀cho庖官bo簏l谮害znC带挈qi腆着tin主簿b省得xngD相公xing伺察c面缯zng鳏鳏gun2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ABCD3 . 根据积累,下列成语中与“天下独绝”中的“绝”意思一致的是( )。A络绎不绝B绝处逢生C悲痛欲绝D千古绝唱4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最后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面是正确的。)B“姑娘”“蟋蟀”“外边”“以上”,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D“令尊”“赐教”“久仰”“垂爱”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洞悉宇宙,天眼已开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口“ A ”的“大锅”。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天眼”的“视网膜”,就是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30吨。所谓“馈源”,就是“ B ”所有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方。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4450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否则?就是睁眼瞎喽。想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照片里围在“锅边”的6座巨大的高塔了吗?他们是“馈源支撑塔”,高的有168米,最矮的也有128米。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收放这6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收放自如”的馈源舱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有多精确?30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FAST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35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关于宇宙的新知。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距离FAST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的影响,但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5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 C ”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对于FAST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5 . 依次填入文中ABC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虚传汇入初衷B名副其实汇聚初衷C名不虚传汇聚想法D名副其实汇入想法6 . 对“FAST”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是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和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B让“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是为了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C能“收放自如”的馈源仓,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D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仓是“天眼”的“视网膜”。7 .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B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C第段开头中的“这个”是指“FAST”。D第第段中出现的词“小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 .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2016年9月25日,“天眼”竣工,我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探索地外文明的踪迹。B如今,克度镇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沿途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C“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D天气不影响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但是无线电数据的传输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邹大夫传奇林清玄对于中国的药铺子,我们一向有着美好的记忆,记得幼年时代旧街上有一家药铺,每回路过,一股清淡扑鼻的药香,总是从深暗的药铺中流淌出来,充塞整个大街。而坐在长板凳上穿长袍的大夫,总让我想起北国的平原,平原上种着种种奇花异草,大夫则背着手在上面悠闲的散步。可惜吃中药的记忆不是那么美好,从乌黑的陶药罐子倒出来的像泥土一样的浓浓苦汁,常常使我拔足就跑,有时为了怕喝中药,一个晚上不敢回家。我的父亲因为从小在私塾里读汉书,对中国传统事物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宁可熬几个小时灌我们喝中药,也不带我们去看西医;这种态度令我对中药抱着一种抗拒的恐惧,每次吃中药如同在大厅门口突然瞧见钟馗的画像,觉得可怕无比。后来,我慢慢接受现代教育,更瞧不起中药的价值,甚至许多中药里还加了抗生素,更使我觉得中药是中华文化留存的残渣。当一位朋友叫我去看中医时,令我大吃一惊。这位朋友是个著名的建筑师,曾在国外留学工作多年,他居然相信中医,而且不间断地吃了三年中药。他以亲身体验向我推荐一位清心寡欲、默默无闻的中医,他说:“他已经行医五十年,父执辈都是大夫,本人的学问也非常精彩,你只要去看看,如果觉得不好,可以不吃他的药呀!”就这样,我认识了邹大夫。邹老先生今年七十二岁了,可是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步履稳健,唯一可以看出他年纪的是他的白发。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他住的老旧公寓中,有两排大架子,一排摆满了各式药草,另一排是翻得有点破烂的经史子集。我们先坐着,等他看别的病人,只见他神态悠闲地把脉,每次把脉总像陷入一阵深长的沉思,然后娓娓道出病情;由于诊断的正确,往往令病人服气不已;最奇妙的是他开药方的时候,真如有一部电脑,可以一口气把药开出来,他的女儿就照着配方子给病人抓药。轮到把我的脉,他沉吟一阵说:“你没有什么病,但就像一匹马拉着九辆车在跑,工作过度了。这种病只有改变生活方式,别无他法。”然后他说他要著书济世,已经不肯为新病人开药了。问到为什么,他说:“你看病只能治一人之病,写书却可以治千万人之病,我的年纪也大了,觉得写书纠正一般人的观念,比看病还要重要。”后来我们谈到书的内容,他几乎是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开讲,以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药理为中心,旁涉到经史,有一个非常庞大而细密的计划。最后谈到科学的害人,他说:“科学表面上可以现代化,骨子里却会造成贻害,譬如空气的污染、土地的损害、身体的无形受伤,全是科学做出来的,你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不是科学?而哪一项不是造成更多的疾病?”邹大夫说他三十年前来台湾行医的时候,全台北没有几家医院,可是人都很健康;现在医院林立,每天大排长龙,人的健康却一天不如一天了。他自己的生活是反科学的,家里没有电视、冷气,穿的是最粗的棉布,吃的是天然的素食,身体却一直健朗,靠的就是他过的是人的生活,而不是科学的生活。一年多以来,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去看邹大夫,听他海阔天空谈对时事的见解,对社会国家,甚至天文地理的评析,往往一语中的,令人惊叹。慢慢的,我知道他是上海沪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家里是医生世家,他大学毕业时已经看透了生命的冷暖,决心继承家学,行医济世,到现在已经整整度过五十二年,在他手下医好的病人,难以计数。他开的药方十分便宜,以最好的药卖最廉的价格,因此到现在还是一箪食、一瓢饮,两袖清风,不改其乐。他说:“每个人生病来看医生都是不得已的,医者还从中赚钱,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他也常说:“看病是救人的事业,不是名利的生意。”邹大夫还举出中西医学最大的不同,他认为西医所研究的是部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牙痛拔牙,因此它的功能是立即的,但不是根本。中医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头痛不一定是头的问题,有时是肝的问题,有的是心脏的问题,它是从根本做起,要救根本往往不是立即收效的。但他并不反对西医,只是觉得过度迷信西方医学,是中国人的危机,他最常说的话是:“五千年来,没有西医,中国人不是活得好好的?”他反对的是西药,因为里面有太多非自然的成分。邹大夫崇尚自然,觉得布衣粗食是最好的保健之道,是任何药都比不上的,包括中药在内。他身体力行之余,因为身体的硬朗,乃成为病人的最佳保证。他把脉之准是令人惊奇的。有一次我亲眼看他为病人把脉,半天沉吟不语,然后说:“你得的是癌症。”病人大为讶异:“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的脉跳的乱七八糟,没有一条是对的,无药可治,不是癌症是什么?”他也从不隐瞒病人的病情,他说:“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医者的责任。”最可惜的是,他的书一直没有动笔,因为病人络绎不绝,求告无门,使他不免又动了凡念。他说:“我的心是豆腐做的,否则为什么会走上看病的路呢?”在现代社会里,像邹大夫一样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他自甘淡泊,以救人为职志,不以为苦。有一次我说要把他的事情写出来,他连声斥责,认为这会破坏了他的生活。他说:“我既不要名利,也不求闻达,写我有什么意思呢?”我最记得的是,他有一次说起,在中国的三百六十行中没有“医生”这一行,因为医生是默默救人的,不是一个可以出状元的行业。他最希望的是生活平淡,默默救人,但我还是忍不住写了他,虽然万仞宫墙,不能窥其堂奥,但是难道宫墙不准人窥望吗?邹大夫当不致于深责。从此我改变了对中医和中药的看法,这种看法不仅来自邹大夫,更来自他背后一个大文化的传承,那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不为人知的中国人,和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人文的文化。(选自散文集白雪少年 有删改)9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私塾 精神抖擞 譬如 窥望10 . 本文娓娓道来,自然流畅,如“就这样,我认识了邹大夫”。结合文章说说“我”是怎样认识邹大夫的?并说说单独成段的这段话在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1 . 作者笔下邹大夫的形象熠熠生辉,令人过目不忘。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品格特点?邹老先生今年七十二岁了,可是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有神,步履稳健,唯一可以看出他年纪的是他的白发。他说:“每个人生病来看医生都是不得已的,医者还从中赚钱,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他也常说:“看病是救人的事业,不是名利的生意。”12 . 文章开篇作者用了不少笔墨讲述自己对中医的厌恶,甚至认为“中药是中华文化留存的残渣”,可是文章结尾却说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13 . 文中的邹大夫让人敬佩,他不仅想做好医者,还想写一部书,但最终没有写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邹大夫想写书的原因和没有写成书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4 . “传奇”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邹大夫传奇”,邹大夫有哪些超越寻常的行为或故事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两点)。15 . 林清玄的散文浅吟低唱,朴素隽永。怎样理解“从此我改变了对中医和中药的看法,这种看法不仅来自邹大夫,更来自他背后一个大文化的传承,那里面有许多伟大的、不为人知的中国人,和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人文的文化”这段话的含义?三、情景默写16 . 古诗文名句填空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所学的诗歌不乏这样的作品。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1)_会让我们在迷惘彷徨时坚定信念;杨万里的“(2)_,一山放出一山拦” 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克服困难;木兰诗中(3)_,_ ”让我们对边塞环境的恶劣感同身受;杜甫望岳中(4)“_,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则让我们意气风发;秦淮河畔的歌声,引发了杜牧(5)“_,_(泊秦淮)的优虑与愤慨;唐朝皇帝的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让李商隐借汉文帝(6)“_,_(贾生)之事,给予狠狠地怨刺。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所未品也。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注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17 .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然 所 过 诸 岭 多 童18 .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如是者凡二十里(_)(2)江山之胜顾益奇(_)(3)迤逦不可穷(_)(4)二子不能对(_)19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20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21 . 阅读文章第一段和湖心亭看雪选段,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谈谈它们的异同点。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