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_第1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_第2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_第3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_第4页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时同步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拼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A绯红fi燥热教诲hu杳无音讯yoB长髯rn推祟可憎zng春寒料峭 qioC炽热ch酋劲佃农din舳舻相接zhlD纤维xin题跋罅隙xi深恶痛疾w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故:学过的知识。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岁:岁月C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清:凄清D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同“邀”,邀请3 .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傳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将/以下骑/送迎。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 文体知识与名著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B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闻一多代表作有死水红烛,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不惜花大量笔墨对老朋友的生平事迹进行介绍,表达了对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由衷地敬佩和深深地怀念之情。D1939年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光未然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日热情。5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作随便,学习松懈”中与“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划线词的词性相同。B“调查研究、一个顾客、我会了、练几回”短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依次并列、偏正、动宾、动补。C“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主干是“鲁班用竹片拉。”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6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7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直”字与“圆”字用得逼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远方妻子儿女的思念。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由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回归田园后,劳作的时间之长,用力之勤,但心情是愉快的。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这两句以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表明捕吏如狼似虎的蛮横凶暴及老妇的凄苦。二、情景默写8 . 按要求默写(1)_,洪波涌起。(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5)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_,_。(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春)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若石遇害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宵则振铎(du)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注释藩:篱笆。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树墉:筑墙。貙(ch):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隈(wi):墙角。9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_)(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_)10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若石隐于冥山之阴11 .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B“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D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2 . 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四、综合性学习13 . 语文实践活动(1) 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_(2)小萌的同学小慧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