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徽派建筑积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ci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严谨(_)精湛(_)c堂(_)(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正确写法是“_”。(3)“依山就势”一词中“依”在文中的意思是_。(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匠心之道“守破离”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里面讲了怎样才能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丙】。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作者:刘根生。有删改)2 .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不日新者必日退”【甲】:_【乙】:_【丙】:_3 .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4 .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 . 下面这个事例放入第、段中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阅读山就这么高,回答下列小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6 .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 . 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8 . 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1)山就这么高:_(2)走一步,再走一步:_9 .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天寺木塔沈括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选自梦溪笔谈)(注释)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来。弥:紧密,六幕:指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胠箧(q qi):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0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尝射于家圃尝_ (2)康肃笑而遣之遣_(3)患其塔动患_ (4)匠师如其言如_1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B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C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D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12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2)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13 . 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 (1)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表达了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五、课内阅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5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16 .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17 . 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8 .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新城道中(其一)(宋)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注)东风:春风。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絮帽:棉帽。钲(zh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西崦(yn):这里泛指山。饷:用食物款待别人。19 .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一句所展示的画面。20 . 联系全诗,分析尾联中“乐”的内涵。七、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作者_。“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文学社团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就“你喜欢的图书类别”(只选一项)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材料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2 .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统计表的主要内容。23 . 文学名著或名篇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人类文明精华,请你向同学推荐一本名著或名篇,并用材料二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说说推荐理由。24 . 某校文学社的名字原来就是该校的校名,辅导老师拟更改文学社名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法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全屋软装设计合同协议书
- 三人合伙养殖合同协议书
- 2025炎陵县合同范本
- 企业托管服务协议书范本
- 医院疫情患者家属协议书
- app技术外包合同范本
- 合伙开家政创业合同范本
- 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的协议
- 代理销售家具的合同范本
- 数据标注培训课件
- 《视觉表现技巧》课件
- 《马克思生平故事》课件
- 主动脉夹层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系列课件讲解
-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五社联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 车间5S现场管理标准图
- 《高压开关柜》课件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附答案)
-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