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B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D“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爪哇国等地的经历。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D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它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二、字词书写3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数小舟(_)曳铁钯(_)湮(_)啮(_)溯流(_)臆断(_)颠(_)三、现代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2.阅读、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3.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A本文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B文章通过我对奶奶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自己懵懂无知的愧疚和对奶奶的无限思念。C文章第三段写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爬树的经历和心情,希望任何事都可以在树上解决,如吃饭,睡觉等,把孩子的天真描述的十分透彻。D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海棠树与奶奶相比较。“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这说明了海棠树与奶奶的关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独坐夕阳里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澄澄、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再这奇瑰的光之网里。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了。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了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也许,这就是春花对于生命的讴歌吧!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起一缕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轻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的,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白昼即将尽了。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女孩还流连在晚霞中。独坐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灵智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我的心灵好像一湖清波,澄明地映出了生命的过去和未来。你没觉察到吗?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憾?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独坐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然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4 . 作者“独坐夕阳里”,看到的三件事物各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夕阳:大理菊:女孩:5 . 独坐夕阳里,作者的灵智被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写出作者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6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7 .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请比较李商隐与本文作者面对夕阳时所流露的感情又有何异同?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乙)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晏,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藉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拔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本文选自说苑善说)注:草茅臣:在野不出仕的人。藿食者:喻指草野之人。举而晏:动身迟了。御:驾驶车马的人。骖:骖乘,陪乘的人,负责警卫。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在右。肘:用肘触人示意。子何越云为乎:你为什么越权做事呢? 何为藉呼车:为什么也跟着呼叫备车呢?辔衔:御马的缰绳和嚼子。轹:车轮碾轧。涉血履肝:抛肝胆浴血奋战。辟:躲开,这里指扔掉。8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朝朝其君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C能谤讥于市朝忧谗畏讥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9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王之蔽甚矣(2)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10 . “使”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图。结合图示以及上下文,“使使”的意思是_11 . 美国汉学家柯润璞撰文指出,可以用“游说”来概括战国策的特点,同为刘向编纂的说苑善说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进行说明。五、情景默写12 .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1)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2)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将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句子是:_,_?(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 .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七、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中描写了鲁迅童年生活片段的篇目有_。(2)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句中“他”是_(人名),从中可以看出他_的精神品质。八、综合性学习16 . “我爱你,汉字”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_有人说,汉字量大,难认难写难学;也有人说,汉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艺术价值,汉字“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_九、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