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B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C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2 .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请回答问题春望月夜唐 杜甫 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 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 虚幌:薄到透明的窗帷。 双照:共照两人。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B月夜全诗均用实写,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C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D思想感情方面,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还一次又一次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字。日本人对汉字的可见一斑。A自卑精髓若无其事痴心B谦恭精髓煞有介事痴迷C谦恭精神煞有介事痴心D自卑精神 若无其事痴迷4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疏竹蔑瞬息海市蜃楼B矜持契约蔚蓝如释重付C猥锁哺育俯瞰仙露琼浆D拖沓闲暇吟唱以身作则5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把那把斧头的把手拿起来”这句中三个带点的词的词性都不相同B短语“鲜艳美丽”“十分美丽”“美丽异常”“花儿美丽”的结构完全不相同。C“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楼大厦竖起来”。D“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把其他生物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8 分)三种诸葛亮邓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年3 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6 .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7 . (小题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8 . (小题3)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9 . 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10 . 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顾晓蕊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并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之余,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选自知识窗2014年12期,有删改)11 .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2分)读书读书的意义13岁时读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高中时读诗歌(1)上班后读散文 (2)上班后读淘来的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12 . (小题2)结合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1)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2分)(2)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2分).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13 . 如果把“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改为“母亲喝道:快把书还回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14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朱泽培加里波第”,冬妮亚随即纠正他。她接着问:“您喜欢这部书吗?”“非常喜欢。我已经看完六十八本了。每次领到工钱,我就买五本。加里波第可真了不起!”他赞赏地说,“那才是个英雄呢!我真佩服他。他同敌人打过多少仗,每回都打胜仗。所有的国家他都到过。唉!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一定去投奔他。他把手艺人都组织起来,他总是为穷人奋斗。”(1)材料选自名著,材料中的“我”是(填写人名)。(2分)(2)阅读这则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对读书的认识。(2分)三、句子默写15 . 默写(1)东边日出西边雨,_。(竹枝词)(2)万籁此俱寂,_。(题破山后禅院)(3)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4)_,故克之。(曹列论战)(5)哗然而骇者,_。(捕蛇者说)四、对比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孟子(节选)(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非:责怪。上:此处特指君王。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不以物喜 以:微斯人 微:乐民之乐者 乐:民亦忧其忧其: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8 . 范仲淹与孟子的“忧乐”思想有哪些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五、综合性学习19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其间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