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PPT课件_第1页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PPT课件_第2页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PPT课件_第3页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PPT课件_第4页
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第一节人类生存的环境第二节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第三节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2,第一节人类生存环境,一、环境及其作用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光温度水空气土壤对生物生理、形态、分布的影响,.,3,2.生物影响环境,改变大气的成分影响水循环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形态适应(2)生理适应(3)行为适应,.,5,.,6,.,7,二、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结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8,(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0,.,11,(三)生态平衡,1.含义2.破坏的后果,.,12,(四)生态系统的类型,(1)陆地生态系统(2)海洋生态系统(3)淡水生态系统,.,13,桑基鱼塘系统,.,14,第二节人口状况和人口问题,一、人口的增长的历史与现状(一)人口的增长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降生,该日成为联合国确定的“世界60亿人口日”。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的警钟。反映人口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15,.,16,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17,人口增长率:又称人口增加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净增人口数(既包括出生人口数,也包括迁移来的人口数)与同期的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和年末人口相加除2)之比。它既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又反映了人口的迁移增长。计算公式为:,.,18,人口自然增长率:又称人口净增率,减去死亡(不包括死产)人数后净增的人口指标,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包括所有活产)和死亡相互抵消后的人口自然增加情况。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9,人口出生率,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l年)出生人口数(包括所有活产)与同一时期的平均人口数之比,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育频度或人口出生强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20,如某市1995年有人口100万,当年出生人口6万,迁入市区人口1万,死亡5万,年平均人口数为107万,该年某市的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为多少?,.,21,.,22,1.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缓慢增长阶段: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人类的全部历史稳定增长阶段:公元前3000年-公元1750年迅速增长阶段:公元1750年-现在,.,23,人口增长的三次浪潮,新石器时代人口浪潮新石器时代:人口生育的第一次浪潮(1)生产工具的改进(2)生产效率的提高(3)定居生活,.,24,近代人口浪潮自然经济工业大生产:第二次人口浪潮(1)物质基础(2)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三大因素消失,.,25,第三次人口浪潮,(1)20世界三四十年代“低谷”60年代末以后出现第三次人口浪潮(2)阿西莫夫预言:到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地球的质量,.,26,2.我国人口增长情况,(1)先秦时期-人口缓慢发展阶段(2)从秦到明-人口起伏增长阶段(3)清至民国-人口迅速发展阶段(4)建国以来-人口膨胀阶段第一个高峰期:1953-1958第二个高峰期:1962-1970我国人口世界之最的纪录,至少要保持到2050年,.,27,中国100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28,我国人口状况的特征,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较轻,人口老龄化加速,.,29,.,30,我国人口出生率,.,31,二、人口的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增长过程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即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32,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各大洲之间;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水陆间、南北半球、洲际间、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间),.,33,.,34,.,35,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不平衡主要表现:(1)东南地区和西北地球差距巨大(2)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3)各省、区人口分布不很平衡,.,36,.,37,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38,第三节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一、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39,一、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一)当前自然灾害的特点极其严重;频率加快;人为因素加剧了自然灾害;重灾区是发展中国家,.,40,(二)主要自然灾害,(1)地震(2)旱涝灾害(3)风暴灾害,.,41,.,42,世界地震分布,.,43,.,44,暴雨“洗劫”的城镇,干涸的土地,.,45,涝灾与洪灾,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46,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共同点: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47,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48,.,49,3.减灾防灾对策,加快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提高测报水平;兴建减灾工程,将减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提高整体防灾能力;灾害发生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生活,减轻灾害影响;进一步完善减灾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减灾意识;重视增强科学技术在减灾中的作用,.,50,酸雨,“空中恶魔”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范围广泛、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现象。危害酸雨会破坏土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属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51,酸雨的发现: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在一些工业城市发现雨水的酸性偏高,并第一次使用了“酸雨”这个词。20世纪60年代,素有“千湖之国”之称的瑞典,全国3000多个湖泊虽仍清澈,却因酸度过高,鱼虾绝迹,成为死亡之湖。我国的酸雨:我国目前已发现有30%的地区有降酸雨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20余年来,酸雨受害面积已扩大到国土的30%以上。,.,52,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对大气的影响1.温室效应2.臭氧层的破坏,.,53,(二)对土地的影响,土地危机表现:土壤退化特征:土壤肥力耗尽,土壤生产力下降,表土流失,最严重的导致土壤荒漠化。原因: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土壤的盐碱化使水浇地退化砍伐森林,.,54,(三)对水资源的影响,造成水危机的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根本原因)毁林与土壤退化减少了稳定的径流量温室效应影响水资源的分配,.,55,(四)对生物的影响,森林毁坏和物种灭绝1.森林锐减的原因:将森林转为耕地和牧场;对薪柴和木制产品的需求;空气污染和酸雨2.物种灭绝的危险:生物生活环境的破坏和人为捕杀,.,56,三、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一)环境污染1.工业三废:2.“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富山骨痛病(镉米)事件(1931年,日本)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57,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熊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5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59,马斯河谷烟雾事件,.,60,日本富山骨痛病(镉米)事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61,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6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6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酿成大灾。,.,6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65,日本水俣病事件,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66,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g),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67,日本水俣病事件,.,68,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打的鱼开始出现有难闻的石油气味,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69,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病患者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70,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71,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72,垃圾污染,.,73,固体废物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漏液呈红棕色或深黑色、恶臭,成分复杂多变,垃圾渗漏液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