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流传下来的故事。B论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D金色花是英国文学家泰戈尔所作。2 . 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敝舆(y)醴泉(l)谤讥(png)关睢(j)B米粟(l)旗麋(m)间进(jin)寤寐(w)C拂士(b)鄙视(b)窥镜(ku)蒹葭(ji)D窈窕(yo)期年(j)始龀(chn)好求(ho)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进入中国,吸引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B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以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为主。C南昌十中高考替考事件曝光,教育部表示坚决打击高考替考等各类违法行为。D两个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4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他凭借丰富的阅历,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B农村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C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D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5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戳(chu)穿星宿(xi)唯(wi)唯连声不屑(xu)置辩B翌(l)日狭隘(i)羼(chn)水三棱(lng)镜C折(sh)本附和(h)虚与委蛇(y)以身殉(xn)职D伫(zh)立解(xi)元强(qing)聒不舍剑拔弩(n)张二、现代文阅读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阴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选自郁达夫文集)6 . 画线句子所写的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说“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有什么用意?8 . 作者主要抓住了故都的秋的哪一些景物来展开抒写的?由此渲染出一种什么样的特色?9 .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10 . 作者在文中时不时提到南国的秋天,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鸟语浸染的村庄如果说村庄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村人就是携带着叶子灵魂的鸟儿。那一个个老人,就是腊月蜷着身子、坐在屋檐下,无奈地望着同伴飞翔闹腾的倦鸟。人有多少种,鸟就有多少种。乾坤宇宙总是先有鸟后有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鸟的痕迹在大地生存。也许有一天人没了,鸟还在天空继续着我们人类如歌如梦的行走。村里常见的鸟儿有:布谷、铁雀、麻雀、喜鹊、燕子、翠鸟、猫头鹰、鹁鸪、鹊鸲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它们用不同的叫声,告诉村人许多生活的常识。过了清明,布谷鸟就“布谷布谷”地催促着村民撒谷播种。初夏时则昼夜不停地叫唤,那是引爱占巢,繁育后代。由于它的叫声在半夜听来,凄凉哀婉,“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似诉说着乡思,故民间有“杜鹃啼血”之说。翠鸟,俗称“栽禾鸟”,羽毛翠绿,喙长而直,生活在水边,爱吃鱼虾,故又称“鱼骨鸟”。每当农田犁耙水响,一片忙碌时,翠鸟便追在犁后翻转的泥土上啄食泥鳅、蚯蚓,高兴了,跳跃在田埂枝头用家乡话欢唱:“家家栽禾”“阿婆爬土旁”“勺子打汤”。原来它是在用歌声描绘生活的场景哩:栽禾时节,客帮邻助,壮劳力都下田劳作,家中只留年老的阿婆洗衣做饭。半上午,阿婆做好香软的汤圆送去田头。村里吃汤圆时兴“打豺狗”见者有份。故常有阿婆爬田土旁送汤圆、众人争抢着“勺子打汤”的热闹场面。形如麻雀的铁雀,翎子有红、绿、黄几种,喙尖如三角铁钻。早出晚归时,“哆来咪嗦”地歌唱着,根据它的叫声,一般人都能写出谱子。斑鸠的叫声和鹁鸪相似,鸽子似的“咕咕”响,只是鹁鸪的叫声很有规律,并有“一咕晴,二咕雨,三咕发大水”之说。猫头鹰,家乡人称为“斗米鸟”,就是说它很能吃,一口气能抓食几只老鼠。它用七种不同的叫声,表示七个不同的时辰。拂晓时,用“啷啷啷咕咕”的叫声告诉我们天亮了。近傍晚时,“哇哇哇”叫声凄厉,宛若婴孩啼哭,砍柴没下山,一个人听了,格外毛骨悚然。鸟是这样的灵异,常让我有人不如鸟之想。像猫头鹰、喜鹊、燕子、鹁鸪、翠鸟等犹如村里的精英或另类。它们是村庄的精魂,赣东大地的先知先觉,精神高地卓尔不群的寂寞者。村里最常见的鸟儿就是尖嘴麻雀了,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老实、本分,却不乏农人的狡黠,村人俗称“奸雀”。小孩在一起喜欢这样唱它:“奸雀崽,捡择大,二十七,才想嫁:嫁屋顶,它嫌冷;嫁树梢,怕风摇”它们怕孤独、爱扎堆,常一大群一大群,此起彼伏地起飞、降落,吃谷粒、啄菜叶、扒虫子。偷吃东西时,它们像人一样,也有探路、留守、望风。它们多像村里比邻而居的村民们。劳作了一年,腊月农闲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被升到窗前竹篙上的太阳催醒,磨蹭着懒懒的爬起。扯了屋旁现成的茅草引火,“叭叭叭”引燃。吃好热乎乎的早饭,生好热炭炉,把饭菜捂进稻秆扎成的笼箱里,裹好旧棉絮捂严,中午一餐就可吃现成。空下那么多时间,他们便叽叽喳喳地围着火炉晒着太阳,扎成一团张家长李家短地唠嗑。如今的老人们,被如烟的往事笼住,冷灰似的静静晾起了话题。不知谁耐不住沉默,从炉边站起嘟哝了一句:好久没听到燕子叫了。(文/浇洁)11 . 本文的题目是“鸟语浸染的村庄”,读了本文,你对“浸染”二字有怎样的理解?你从文中体会到人们对这样的村庄有什么感情?12 . 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写鸟儿的叫声,文章写了哪些鸟儿的叫声?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13 . 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尖嘴麻雀和村民们放在一起写,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呢?14 . 文章第一段加线的句子说“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鸟的痕迹在大地生存。”你能从人身上看到哪些鸟的痕迹?15 . 我们现在的环境确实没有鸟儿飞鸣的优美了,如果我们倒退二十年,生活中到处是鸟语花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下列小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982年5月6日16 . 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全文由“_花”、“_花”、“_花”三个部分组成,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主旨。17 . 揣摩下列语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_(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_18 . 文章第(8)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19 . 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20 .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象征意义?请至少写出两种。三、句子默写21 . 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1)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2)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3)有约不来过夜半,_。(赵师秀_)(4)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5)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予独爱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7)游山西村中的“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四、对比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澜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甚宝之,各有题咏。(选自沈复浮生六记)22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盖竹柏影也(3)取素纸铺于墙 (4)芸甚宝之23 . 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24 . 试从描写的角度谈谈(甲)(乙)两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月色的妙处。五、诗歌鉴赏25 .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联,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六、名著阅读26 . 比读分析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tearoyl-L-carnitine-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rac-Butoconazole-d5-Nitr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报关员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案
-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
- 海水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队长笔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测仪表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筛分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元代山西晋商的早期商业活动(如盐业)
- 高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宋代福建地区的瓷器烧制(德化瓷)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学校法律服务协议书
- 夫妻流产同意协议书
- 《氢化工基础》课件-4.非均相分离
- 小儿麻醉护理课件
- DB64 2000-2024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规程
- DB22-T3409-2022-餐饮用醇基液体燃料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吉林省
- 项目经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全面剖析
- 安检岗位培训课件模板
- 2025-2030中国水产饲料原料和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