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_第1页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_第2页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_第3页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_第4页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坐骨神经痛疗法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坐骨神经痛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2、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3、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怎样预防坐骨神经痛 很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相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所以,当需要实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实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即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结合中医针灸的治疗,会康复。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经行身痛 每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称“经行身痛”。 一、病因病机 1.血虚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后,以致气血两虚;经行时阴血下注胞中,气随血泄,肢体百骸缺乏营血灌溉充养,筋脉失养,不荣而身痛。 2.血瘀素有寒湿稽留经络、关节,血为寒湿凝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 二、辨证论治 1.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肢体疼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主方: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疼甚,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主方:趁痛散。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更年期推拿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绝经期是从40岁以后至60岁,可长达20年左右。在这个阶段中妇女所出现的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及机体衰老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统称为绝经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经放射治疗后双侧卵巢功能衰竭者可导致内分泌失调,也可出现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衰少。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胜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会等环境改变,易导致肾之阴阳失调而发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补益心脾。肾阴不足者,滋补肾阴;肾阳亏损者,温助肾阳。 2.基本操作 (1)患者仰卧位:摩腹约5分钟;一指禅推、按、揉中脘、肓俞、气海、关元、子宫穴各一分钟;按、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各一分钟。 (2)患者俯卧位:按、揉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部位56遍;点、按、揉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各一分钟;擦命门3分钟;捏脊35遍。 (3)患者坐位:按、揉、扯印堂12分钟;推印堂至前发际56遍;按、揉、推印堂至太阳56遍;分推前额至后头部56遍;点、揉印堂、太阳、百会12分钟;拿、揉项部、肩部34遍;点、揉风池、大椎各一分钟;拿肩井35次;拿、揉两上肢34遍;按、揉内关、合谷各一分钟。 3.辨证施治 (1)肾阴不足:推、擦两腿内侧13分钟;掐、按、揉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涌泉各1.5分钟;推、按、掖、揉腰背部23遍;按、揉肝俞、肾俞各一分钟;分运腰骶部13分钟,横擦腰骶部13分钟。 (2)肾阳亏损:点、按建里、梁门、气海、关元、水道各一分钟;拿、捏三阴交两分钟;叩、按脾俞、胃俞、命门、肾俞、大椎各一分钟,拿、捏肩井35次,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点、按手三里、阳池、神门各一分钟。 适宜技术 1.中药: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可用右归丸。 2.针灸:肾阴虚者取肾俞、太溪、中极、三阴交为主穴,辨证加减。心肾不交者加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肾阳亏虚者取肾俞、关元、命门、三阴交;偏脾阳不足者可加脾俞,并用灸法。 3.耳穴:取内生殖器、内分泌、肾、心、脾、皮质下等穴,每次取34穴,耳穴压丸。 4.穴位敷贴:首先选好以下5组穴位:关元、肾俞;肝俞、太冲;心俞、气海;中极、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用普通胶布剪成两厘米大小,穴位局部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将白芥子泥丸置于穴位上,外用胶布贴上固定,敷贴后24小时局部出现灼热瘙痒感时,即除去药丸及胶布,此时局部充血但无溃破。每次选一组穴,依次轮挟选用,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本病疗效肯定,适合各种症状。但应抓住主要矛盾辨证施术,以提升治疗效果。 2.绝经前后诸症是每个妇女都要经历的生理功能紊乱时期,应以客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消除忧虑。 3.能够配合中西药和针灸治疗,以提升疗效。 4.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当的锻炼。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走黄的辩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气阴两燔有局部走黄特征;寒战高热,汗出口渴,头痛烦躁,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干,脉洪数。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内陷脏腑,人于营血,故见疔疮肿势软漫,疱顶陷黑,热邪人里,正邪相争,故寒战,高热,大渴,汗出,小便短赤;热邪扰乱心神,故见烦躁;舌红绛、苔黄干、脉洪数均为热毒炽盛、耗伤阴津之象。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凉营。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如高热不退,热盛动风,拘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5一1G冲服;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泻下热滞、急下存阴。 (二)热人营血壮热持续不退;夜晚加重,躁扰不安,神识昏蒙,严重时可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皮肤瘀斑;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辨证分析:邪热人于营血,故壮热不退;血热扰心,故躁热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血热妄行,故发斑、衄血;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为热人营血、阴津亏损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若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如咳吐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凉血止血;咳喘者,加服鲜竹沥3060ml. 二、外治法 积极处理好原发病灶。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乳疬与乳痨 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疼痛性结块,称为乳疬。相当于西医的乳房异常发育症。其特点是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病因病机】 男子因为肾气不充,肝失所养;女子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中老年男性发病多因年高肾亏,或房劳伤肾,虚火自炎,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皆能灼津炼液成痰,导致痰火互结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与性激素代谢相关。 【诊断】 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10岁以前的女孩,1317岁男孩。 乳房稍大或肥大,乳晕下有扁圆形肿块,一般发生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质地中等或稍硬,边缘清楚,活动良好,局部有轻度压痛或胀痛感。少数患者乳头有白色乳汁样分泌物,部分男性患者伴有女性化征象,如发音较高,面部无须,臀部宽阔,阴毛按女性分布等特征。老年人或可有睾丸萎缩、前列腺肿瘤或肝硬化等。有些患者有长期使用雌性激素类药物史。部分病人肿块会自行消失。 乳痨是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