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作文素材: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_第1页
2019年中考作文素材: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_第2页
2019年中考作文素材: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_第3页
2019年中考作文素材: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作文素材: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一排一排的漂亮姑娘,我连看都不看一眼,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谈恋爱了”“他说天不亮就起床了,还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随着一段课堂上讲解元稹、陶渊明等古诗的视频合集在网络上流传,62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红”。特别是其幽默生动、充满“魔性”的讲解风格,不但被学生认为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还令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有人表态“想去上学了”。 只要上网看几段戴建业老师视频,想必诸位也会认同上面的评价。虽然老先生满口的“汉普”的确使一些字句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但从视频中的阵阵笑声不难猜测,绝大部分时候这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古诗词课,除了背诵,绝大部分精力都在“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吧,也就难怪戴教授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了。这不禁还让人联想到当年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另一位大学教授易中天。操着同样不甚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的都是古代文学的内容,却都同样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可见,哪怕是讲者和听者的交流不一定的顺畅,传统文化在今天也不是没有市场,同样能够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心一笑。 从其学生和网友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戴建业教授的古诗讲解之所以具有“魔性”,关键是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说,自己讲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学生“真诚地聊天”。反映在语言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自然是很多对古诗词内容口语化的、段子式的讲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这更切合新一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听者倍增亲近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传达给听者一个重要的信号:讲者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在与听者平等地交流。这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真诚”。 除了语言的幽默,更重要的“生动”在于,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尤其是很多“换作我会怎么样”的内容,讲课人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营造了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也就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内容上的“真诚”。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为了会背会读会讲一些诗词故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古人之道和做事逻辑,将之投射到今人的一言一行上,在对比中对接古与今,从而去发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听听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上也遵从了这样的逻辑。 固然,人们不能苛求每一位老师都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过总结这种讲课风格的“魔性”,关键在于从语言表达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激起了听者的兴趣,这代表了文化创新的魅力。戴建业教授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讲课,是希望所有爱诗歌的人不是强迫大家学习,而是让人欲罢不能,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就会提升。”如果说创新对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兴趣,让人们注重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传承呼声越来越响亮。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戴建业“魔性讲古诗”说明,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哪怕是一堂课、一件文物,只有持续创新面向现代人的表达交流方式,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实现跨时空对话交流,才能在人们心灵的共振中打通和延续文化血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昨天,央视原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的一条微博瞬间击溃了网络。微博称,她们一家带着李咏赴美抗癌17个月后,“永失我爱”。消息来得太突然,很多网友无法接受。而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在治疗期间,李咏一家还被造谣移民美国,言语中不乏讽刺和谩骂。 如今,移民传闻随着李咏的溘然长逝不攻自破,在事实“反转”和结果“反差”的对比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 不知过去的17个月中,李咏一家在美国为其治疗癌症时,面对造谣中伤,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想必是嘴角的一抹苦笑,是心里的一股委屈,抑或仅仅一声叹息。面对莫名其妙的指责,哈文仅仅简单而又果断地回了一句“没有”。这或许是“不计较”,或许是“顾不上”,但并不代表这份伤害就不存有。哈文的好脾气,或许也仅仅一种无奈和无力罢了。 相反,网络暴力往往比硬暴力更具杀伤力。前不久,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中,面对“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的辩题,辩手陈铭爆料他在六一儿童节晒女儿照片时,被网友留言:“这个孩子丑得,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一向温文尔雅、以好脾气著称的陈铭愣是没控制住情绪。或许在那位网友看来,这仅仅一句吐槽,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无法补充的。 李咏突然去世,给外界造成的反应明显是震惊的、同情的、惋惜的。我们甚至不排除当时指责、谩骂李咏移民的网友,此刻也加入了蜡烛与合掌的缅怀中。仅仅不知他们心中,是否有些歉意和忏悔泛起,更不知他们是否会在此后的网络言行中,是一如既往地恶语伤人,还是多一些冷静、明辨和思考。 所以,我们也能够明显分辨网络暴力,它们和正当的、正义的网络表达区别在于:不分事实,听风是雨;不论是非,只讲情绪;不思后果,只图痛快。它们自以为躲在屏幕后面无须负责,它们自以为“人微言轻”影响不大,但众人都这么想,网络暴力便如千流汇海,恶浪滔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愈发深入社会生活,网络暴力也正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负能量。随手一句留言,它们或许没有车祸那么触目惊心,没有自然灾害那么简单粗暴,没有凶徒那么面目可憎,但却往往伤人于无形,直入肺腑,影响深重。 李咏已逝,所谓的“移民原罪”也烟消云散,但正义不该止于真相大白。一些习惯于施加网络暴力之人须要反思: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责任。当它带着锋利的刃口,在舆论场肆意飞舞的时候,那不是什么“作品”,而是在“作秀”的同时,很可能还在“作案”。让忙碌变得充实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凌晨3点不回家的网文引发网友共鸣。现代生活中,忙碌,的确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总干不完;忙应酬,忙补课,周末也不得闲;即便是休假游玩,也常常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或许有些夸张,但生活节奏也免不了是争分夺秒、应接不暇。 在很大水准上,忙,是奋斗,是拼搏,是马不停蹄向梦想前进。在每一本时间管理的“攻略”上,都不会有人教你不劳而获。县委书记廖俊波,把车子、饭桌、工地当作办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晗,将每天从早上6点到午夜1点的学习计划细致到分钟;乡村医生贺星龙,18年间出诊17万次,摩托里程足以绕地球10圈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没有人能够不奋斗就到达终点,没有人能够不忙碌就收获幸福。无论是一心为民,还是献身学术,以梦为马,忙碌就能让人变得充实。 在我们栖居的城市,随时都有人在工作。当“夜班人”“熬夜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家,便利店营业员、环卫工人早已开启了新的一天。24小时“不打烊”,为城市带来了故事,也平添了很多魅力。吆喝的小贩、值班的警察、开夜车的司机忙碌的人们激活了城市运行的机理。即使城市也面临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问题,但忙碌意味着进步空间巨大,当勤劳努力的个人组成干劲冲天的群体,每个城市的未来都值得期待。 就国家来说,忙碌是发展活力的表征。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的“库布其模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每一步,无不是由行动者的汗水创造出来的。如今,早高峰的北京地铁4号线以1分43秒的发车效率将一批批上班族送达岗位,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日夜不停,一艘艘巨轮把货物运往五大洲,这是中国活力的生动注脚。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地区互相比照你追我赶,离不开企业奋发图强鏖战商海,更离不开个人争分夺秒增长才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不过,就有些人来说,之所以忙忙碌碌、片刻不息,不见得是选择了远方,也有可能是选花了眼。在现代社会,人们看似从重复劳动中被解放出来,但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手机、汽车减轻了沟通之苦,但网络社交、保养停放令人伤神;成为健身达人、追剧狂魔、手游玩家也是让人劳神的“小目标”。五颜六色的生活,是时代进步的馈赠,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忙碌的源头。稍不小心,朝着目标阔步而去的忙碌,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式的庸碌,甚至带来低效混沌的“拖延症”。所以,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忙得充实、忙得有效,让忙碌真正加快前进的步伐?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奔跑,片刻不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