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善于“折叠”自己陈大昊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1 . 文章第段写“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和“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的事例有何作用?2 . 从选文内容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折叠”自己。3 . 文章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一种说说其作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分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给批评起名画家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中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4 . 用曲线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5 . 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6 . 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7 .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第二件事: _第三件事: _8 . 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对比阅读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选自过庭录)9 .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而或长烟一空(_)(2)先天下之忧而忧(_)(3)自谪巴陵(_)(4)子京忽以书抵仲淹(_)10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愤郁颜见辞色。11 .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B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C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D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12 . 甲文中“古仁人”和那些心境受自然风物影响的“迁客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能够_,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_的伟大襟怀。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_。13 . 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求之不得,_。诗经二首(4)_,在河之洲。诗经二首(5)_,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诗经二首(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桃花源记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15 . “予欣然从之”中“从”的意思是_。16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17 . “步”、“入”、“历”三个动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综合性学习18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遇到想尽各种办法仍一chu( )莫展的困难,交流可以影响你晦塞的思维,找到智慧的途径。与生活交流,看草长莺飞,看人事变迁,使你懂得规律;与长者交流,听利弊得失,听轻重缓急,使你懂得智慧;与书籍交流,即使一篇言简意gi( )的短文,也可能让你摄取事理的精髓,豁然开朗。(1)根据拼音写汉字。一chu莫展(_)言简意gi(_)(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一句话。_六、作文19 . 按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