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寒噤(_)蛮横(_)名f(_)其实接zhn(_)而至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提着手风琴箱的老人家乡市中心旁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地处商业街区,这个广场养活了不少乞讨者。不论冬夏,经常能看到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蹲在广场边,手里举着一块纸板或者塑料板,上面书写着自己的凄惨故事,真伪不辨。商业街平日很繁华,路人们总是像看戏一般,看着不少身强力壮的乞讨者“表演”,偶尔发发善心,扔下一些零钱。直到某一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别样的风景。那是初秋的一个下午,行人和大街一如往常般平淡无奇,而广场上早已有年轻人举好牌子、跪好并低下头,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这时,走过来一个与众不同的、颤巍巍的身影那是一位老人。阳光很刺眼,毫不留情地射在他的身上,照得他整洁的旧中山装有些发白。他的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硬质黑皮箱子,与他有些瘦削的身形不太成比例。老人有些跛脚,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慢慢走着,一小步、一小步蹭到了年轻的乞讨者中间。我不知道这位老人要做什么,只是从他走到一群乞讨者中间来看,他也是来乞讨的。可我从未见过拿着这么大箱子乞讨的人,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在我胡思乱想间,老人已经慢慢躬身放下箱子。或许是年老的原因,老人的动作仿佛是老电影的回播,却不显拖沓,反倒给人几分郑重和怀旧。而此时,这个箱子更仿佛魔盒般,勾起了过路的“潘多拉”们的心。他会以怎样的方式乞讨呢?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不时有“家人的照片”“自己的残疾证明”这样的言语传出。老人离人群不远,十有八九是听得到这些揣测的,但他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打开了箱子。箱子里竟是一把手风琴。这把手风琴有些年头了,即便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的琴身也看得出有些黯淡了,甚至有几处掉了漆,露出黑黢黢的琴身,原本质地不错的背带也脱落了几块皮。白色的塑料琴键更是泛着旧旧的黄,有点像家乡冬天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积雪的颜色。人群的窃窃私语声大了起来。老人低头给凤琴调音时,更是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老人也并不恼,而是默默低头调音。歌曲的前奏起来时,人群的声响已经很大了。可老人仿佛和人群是两个世界,他静静地摆弄着手风琴。琴的音色有些沙哑,这是年老的铜制簧片们的叙旧声。歌曲进入主旋律时,老人缓缓开口,我听出他唱的是白桦林。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我听过很多版本的白桦林,温柔的、炫技的、飞扬恣意的、故作深沉的唯独这次的声音,似乎是戈壁上隽永的沙海在说话,歌声不高,却泛着黄、携着尘,渐渐压下了人群躁乱的私语。人群越聚越多,人们早已忘记自己安静了多久,没人敢轻率地发声,只是不时有人将钱放入装琴的箱子。可不论人群喧哗或安静,老人从未抬头看过一眼,仿佛在思考什么,又像在回忆什么,唯独在唱那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时破了音。他抬了抬眼皮,似乎有泪花在闪动。一曲完毕,不知是谁开始轻轻鼓起了掌,渐渐地四周都响起了低低的拍手声。老人听到了掌声,终于抬了抬头,向人群微微笑了笑。然后,他又低下头,摆弄起琴键,开始表演他的第二首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箱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周围的听众换了又换,可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一个广场、一位老人和一段亘长而低沉的歌声,歌声里夹杂着无数个欲言又止的故事。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第一首歌结束,又或许是第十首歌结束,我抬首发现已是黄昏。老人蹲下身子,如枯木一样的手指缓缓拂过琴身,仿佛在安抚一位多年的老友。然后,他收起钱,将手风琴放回箱子,跛着脚走出安静了好久的广场,又跛着脚走入喧嚣的人群。家乡这条平淡无奇的大街上,我见过无数个年轻力壮却跪地祈求的乞讨者,却只见过一位这样的老人。他逆着光,一路蹒跚而行,不曾躬身片刻,任凭夕阳将他手中本就不小的箱子拉出长长的剪影,硕大沉重得如同命运。(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3期)2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 . 文章开头写那些年轻的行乞者有何用意?4 . 品读第段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他的声音并不老迈沙哑,反倒有些低沉,仿佛一列老旧而汽笛轰鸣的蒸汽火车,从中东铁路上缓缓驶过,驶入西伯利亚的方向,只抖落下厚厚一地煤渣。5 .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课外阅读读书关乎心灵胡晓红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略有改动)6 . 作者为何对好友读成功学著作少有赞赏之意?7 . 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8 .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好书的作用?9 . 每年高考前夕,有的地方的高三考生,把课本和资料从楼上抛向天空,名日:“释放压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三、句子默写10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秋风萧瑟,_。(曹操观沧海)(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3)世间一切仿佛都是遇见。途经北固山,诗人王湾遇见“_,_”的美景,让人明白新旧交替的哲理;江南暮春时节,诗人杜甫遇见故人李龟年,吟唱“_,_”之句,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四、对比阅读(古文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欧阳修丰乐亭记选段)(注释)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掇:拾取,采取。刻露:指秋冬水落石出,草 枯山现。11 .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1)佳木秀而繁阴:_(2)耸然而特立:_12 . 翻译下列语句。(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13 . 这两篇游记都突出了一个“乐”字,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含义。五、诗歌鉴赏14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这段文字出自艾青_(篇名),这首诗中“它”是一个_、_的艺术形象。六、综合性学习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曾经深厚的文化积din和历史智慧为底韵,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有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