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苍穹(qing)古刹(sh)惬意(qi)焚膏继晷(gu)B殷红(yn)地壳(qio)污垢(gu)销声匿迹(n)C陶冶(y)拮据(ji)喷薄(b)分道扬镳(bio)D隔膜(m)崛起(ju)攒聚(zn)探骊得珠(l)2 .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大的能量,取得高的成就,关键是进行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A“过程”“品格”“达到”都是名词,“经典性作品”“深邃的思想”都是偏正短语。B“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句子中“过程”是宾语。C“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进行”前面加上“能否”。3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打造“强富美高”新盐城,我们广大盐阜儿女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神。B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同学们身体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D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后,使得人类就像多米诺骨牌,最终倒下的必然是人类自己。4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ABCD5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蛇的文化解读完成小题(15分)蛇的文化解读(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8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和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中已有蛇神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_此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6 . 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8克。7 . 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8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9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10 . 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短语写在横线处,使前后文意连贯。(最少要三点,共3分)阅读下面文字。最是书香能致远 午后,疏疏密密的雨敲打着窗棂,听一场雨声,品一壶清茗,看一本好书,这便是内心最安宁的时刻。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 诚然,读书对于伟人尚且如此重要,读书对于我们普通人,应该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调味剂。知识,它可以跃然于纸上,也可以穿梭电子网络间,如果说电子媒体是一味热辣香浓的佐料,那纸质媒体的甜淡清香更让人偏爱。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捧一本好书,淡淡书香萦绕在身边,沉浸于书香世界,在书中动人心弦处写下心得。翻阅书页,纸张“沙沙”作响,那书声犹如一曲婉转的旋律,沁人心脾。反复翻阅所爱的书,将书中的内涵反复咀嚼,于会心处合上书本,闭眼感受书中的氛围,顿觉安心恬淡,宁静致远。 古代名家的诗文,看似浅淡几句,却在笔划纵横间,撷取世界、现实、人生的一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将美流泻于笔端,挥毫留香。那淡淡的墨香中,浸着饱满而柔婉的文字,充满诗意而纯净,那是一份清雅、一种恬意、一段简约,带着一股百合般的奇妙芬芳,抚慰心灵,历久弥香。霓虹灯闪,杯盏摇曳,我们行走在匆忙流逝的时光里,有书伴随的日子,绿草茵茵,心定从容。阅读的时光有很多种,差旅途中,携一本书,等汽车、候飞机,静心阅读,能消疲惫,养神宁心;在等号排队中,翻阅一本书,省却焦虑,独享书香;雨天倚窗,抱书品读,聆听作者的心灵絮语,心旷神怡。 一段时光,我们在书香弥漫中慢慢品味雅致生活,修身也修心,畅享幸福人生。11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 文章第二段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 13 . 【材料链接】4月23日下午,由宿迁市文广新局、市阅读办主办的“城市因阅读而美丽爸爸妈妈放下手机陪我读书吧!”大型阅读推广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内举行。现场,一百多位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聆听了由专业朗诵者朗诵的花婆婆、彩虹色的花等绘本故事。孩子们在仔细聆听的同时,和父母们积极的参与现场提问互动,以实际行动纪念了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暨宿迁市第四届读书节。联系选文,请为宿迁市第四届读书节拟一则宣传标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在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荷还是不肯催眉折腰,在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14 . 文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龟裂(jn)壮硕(shu)B屹立(y)倔强(ju)C淤泥(y)隽永(jn)D襟怀(jn)熠熠(y)15 . 文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催眉折腰B不馁不屈C姗姗而来D亭亭玉立三、句子默写16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可怜夜半虚前席,_。(刘禹锡陋室铭)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2)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_,_。_,_。四、课内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7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2)俟其欣悦 俟:_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9 .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走送之B持汤沃灌C故余虽愚D穷冬烈风20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濂遇到了无书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1 . 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22 . 词作写出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着南飞的大雁,想着远在万里之遥的故土,借一杯浊酒排遣心中的思念。B出征的誓言未能实现,今天又找不到回家的路途,这更加重了征人的愁绪。C夜寒霜浓,耳畔的悠悠羌笛之声更勾起了征人的乡愁,这样的夜怎能入睡?D旷日持久的守边让将士们熬白了黑发,流下思乡的泪,但他们仍矢志不渝。六、作文23 .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或物或景等)因为一些我们不能忘怀的原因而永远定格在记忆的时间刻度上,使我们在面对自己心灵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记忆拉回那个时间上以难忘的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写真人,说真话,抒真情。(2)文从字顺,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24 .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白龙马帮助唐僧完成了取经之行,被佛祖赐予“天马”的光荣称号。回到长安后,它去磨房探望当年不愿协助唐僧共赴西天取经的老朋友青龙马。得知白龙马的成功与荣誉,青龙马十分后悔。它说:“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在不停地走,论路程也不比你短。可除了甜美的草料外,我却什么也不曾得到。”白龙马说:“你贪图驾轻路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