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PPT课件_第1页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_第2页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_第3页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_第4页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母爱冰心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甚麼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甚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甚麼,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2,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裏,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於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3,冰心母爱的赏析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人们想要看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但是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幼年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来安慰自己,而这个怀抱通常是来自母亲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母爱的作品,需要母爱给我们力量与温暖的原因之一。,.,4,人们都会珍视这份平平凡凡的情感母爱。它是高尚的、无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是永存的。冰心先生的散文就这样适时而生。她的散文中的母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杨福慈对其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冰心先生作为一位母亲对其子女的母爱的扩大化。这来那个部分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在冰心先生的散文中可见一斑。,.,5,“我每次得到她(她母亲)的信,都不曾预想到有什么感触的,而往往独到中间,至少有一两句使我心酸泪落。这样深浓,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心情啊!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寄小读者.通讯十二)杨福慈女士对冰心先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父亲是海军军官,经常在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陪伴长大的。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儿你。处世恬淡,天性蜜柑,极富感性,是典型的,在当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母亲是冰心的第一位读者。冰心先生曾追忆母亲时:“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负担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6,而另外一部分的母爱,最初体现于她对其弟弟的照顾。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儿女的照顾、家务等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体弱多病,乖巧的小冰心自然帮母亲分担,帮母亲照顾弟弟。冰心把她的三个弟弟比作三颗天上最明亮的星星。冰心在国外的时间,她的弟弟们也常常给她寄出长长而恳挚的书信,告诉她:“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这与冰心幼时对弟弟们的照顾分不开的。而寄小读者最能体现其作为母亲对子女母爱的扩大化。冰心先生在寄小读者中俨然像是那些小读者们温柔慈爱的母亲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寄小读者中,描写母爱的篇幅最多,最真挚感人,通讯十就是这类散文的名篇。作者这样来歌颂母爱:“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浅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是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比伟大的,它突破时空限制,因而是绝对的、永恒的。她的这种母爱具有人道主义的内涵,而且加以推广,及于了一切有生命的动物。,.,7,.,8,.,9,.,10,.,11,.,12,.,13,.,14,.,15,论语,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16,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在先秦时期,作为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的言行录,它有着相当广泛的读者。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也在禁焚之列。但入汉以后,儒学及其典籍却获得统治者的青睐,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论语列如学官,被视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赵歧孟子题辞),地位日益尊显,元延佑年间,以四书开科取士,论语文句更是“自学子束发诵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康有为论语注),成为悬诸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17,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论语呢?,.,18,首先,我们应该把论语看作是资料,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论语一书有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其再传弟子的笔墨,这些作者的时代,相去不止三五十年。但据学者认定,论语的编定可能在战国初已完成,定州汉简本论语的出土也向世人证明了约在公元前55年,论语一书已完全定型。中国古迹往往真伪混杂,在流传过程中羼入许多后人的东西,不能作为信史。而论语早在汉代就已获得了超乎众学的地位,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对论语的增删篡改都是非法的,这就大大增强了论语所存资料的可信度。,.,19,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的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迷雾,胡适所谓“冒牌”即指后人有意无意的曲解,读了论语,我们就可以从头脑里抛开被封建统治者神圣化的,高不可及的“先圣”,也抛开在外来文明冲击下被打倒在地,背负一身罪状的“孔老二”,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孔子,理解孔子。,.,20,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无论如何估计不过分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论语中的“仁”凡一百零九见,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礼”“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不过,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孔子却从未给它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它只是很宽泛地体现在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事,为政治国的具体原则中的。,.,21,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他认为人“性相近,习相远也”(阳货)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他鼓励青年人要奋发向上,“后生可畏”;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待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从忠恕的原则出发,孔子最讨厌人“巧言令色”,讨厌人刻意去掩饰自己的错误或真实想法。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自己的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曾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所有这些,如今已成为多数人立身处世的准则。,.,22,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23,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率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有着极为普遍的进步意义,而且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实,论语中阐述的这些基本规范,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智慧,一种从极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的生命的大智慧。,.,24,当然,论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不容否认的都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审视它,自觉地去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25,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26,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说(yu月):同“悦”,高兴,喜悦。愠(yn运):怨恨,恼。,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7,【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弟(t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鲜(xin显):少。与:同“欤”。语气词。,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28,【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29,【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zng增)子:姓曾,名参(shn身),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省(xng醒):检查反省自己。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孔子教学,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0,【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释】道:同“导”。领导,治理。乘(shng胜):古代称四匹马.的一辆车为“一乘”。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一辆车。按规定,“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31,【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注释】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32,【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年,卒年不详。贤贤:第一个“贤”做动词用,表示敬重,尊崇;第二个“贤”是名词,即“圣贤”的“贤”,指有道德有学问的高尚的人。易:轻视,不看重。一说,“易”释为“移”,移好色之心而好贤德。致:做出奉献。,【今译】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33,【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注释】固:巩固,牢固。一说,固执,闭塞不通。无:同“毋”。不要。友:做动词用。交朋友。过:错误,过失。惮(dn旦):怕。,【今译】孔子说:“君子举止不注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34,【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注释】终:寿终,指父母去世。远:远祖,祖先。,【今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35,【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子禽:姓陈,名亢(kng抗),字子禽。一说,即.亢。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一说,不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一岁,生于公元前年,卒年不详。夫子:孔子的弟子敬称孔子。古代凡做过大夫官职的人,可称“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司寇)。邦:诸侯国。抑与之与:“抑”,连词,表示选择,“还是.”。“与之”,给他。最后的“与”,同“欤”,语气词。其诸:或者,大概。,.,36,【今译】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37,【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注释】三年:按照周礼的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这里也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或多年以后。,【今译】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38,【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释】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节:节制,约束。,【今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39,【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近:符合,接近。义:合理的,有道理的,符合于周礼的。复:实践,实行。远:避免,免去。因:依靠,凭借。宗:尊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