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诗词的注释和赏析_第1页
《谷雨》诗词的注释和赏析_第2页
《谷雨》诗词的注释和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谷雨诗词的注释和赏析 谷雨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注释 1、谷雨:是一年的第六个节气,在春季是最后一个节气,后面就是立夏了。谷雨日为每年4月19日或20日,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采茶的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这时江南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华南地区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巴山夜雨”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的收获是颇为适宜。 2、雨频:指谷雨节气里江南地区阴雨频繁,雨量充足。 3、霜断:指时间到了谷雨时节就不再有霜了,故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4、清和:指天气清明和暖。魏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5、茶香: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谷雨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与口感也不比明前茶逊色,使茶客通常更追捧。 6、燕弄梭:燕,指燕子。燕弄梭喻指燕子在衔泥筑巢和捕虫的过程中穿梭于田边树木之间的情形。如左河水的归燕诗:“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捕虫剪雨飞。” 7、布谷啼播:布谷,指布谷鸟,也称杜鹃鸟、子规鸟。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实际上对布谷鸟细加端详,它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 8、春暮: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暮春。谷雨节气里,此时雨水较多。 9、栽插种管:指农业生产活动,包括移栽蔬菜、苗木,插秧及田间管理等农事。 10、诸多:指很多、很多;好些个。赏析 谷雨是一首描写春季最后一个“节气”的七言绝句诗。作品描写了在此节气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雨频霜断”的天气、“柳绿茶香”的碧野,莺歌燕舞的田地等暮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在这春末之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别繁忙,栽插种管之农事多的农业生产情况。 作品开头第一句“雨频霜断气清和”,用短短七个字描述了进入谷雨节气后江南一带天气的基本特征,表达了此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的情形。一是江南等地区阴雨频繁,雨量充足;二是不再有霜了;三是天气已变得清明和暖了。 第二句”柳绿茶香燕弄梭”,描写了大地在谷雨节气里的动、植物变化情况:柳树从3月发芽到进入谷雨节已经碧绿依依。历经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又经过今年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的春季,处处茶树已经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活,香气怡人。同时,从海岛回归农家的燕子,持续穿梭于桃柳之间,捕捉昆虫,衔泥营巢。 “布谷啼播春暮日”中的布谷,指布谷鸟,也称杜鹃鸟、子规鸟,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便化为子规鸟(布谷鸟),每当春季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催人播种。此诗句,一方面通过描写布谷鸟,具象地细化“暮春”时节的特征,另一方面为诗的结束句实行了铺垫。 “栽插种管事诸多”这个句紧紧承接上句,表达在春季的末尾阶段,即暮春期间,农业生产活动十分繁忙,全国各方,南北各地虽然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