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洛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B朱、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ng w(_),便是敬。(2)无论一生遭受多少kn (_)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3)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 s d l(_)地开始了。(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z chu z li(_)。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宛娫鸦雀无声豁然开朗B诀窍恻隐味同嚼蜡莫衷一是C恣睢旁骛五彩斑澜通宵达旦D肤浅屏障目不暇接迫不急待三、现代文阅读车窗抛物屡见不鲜扔掉的,不仅是文明“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2015年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探访:难堪的风景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了整整3桶的垃圾。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 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上前制止时,有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调查:隐形的杀手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 70 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 100 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在杭州开了 11 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 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建议:处罚下猛药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 20 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 20 元以上 50 元以下罚款。“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 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 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4 .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5 .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现象,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6 . 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7 . 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8 . 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9 . 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10 . 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11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世说新语德行(乙)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斧,以用赐汝。”于是名震天下。 干宝搜神记【注】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数(shu):多次、屡次。生孝:指恪守丧礼礼制,只能尽哀之形的做法。死孝:指居丧尽哀之实,几近于死的孝行。佣赁(ln):以劳力换钱,即打工。馔(zhun):食物。丹:红色的。12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卿数省王、和不(_)(2)神气不损(_)(3)巨念与儿妨事亲(_)(4)中有丹书(_)13 . 下列各句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臣以和峤生孝(以为、认为)C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D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14 . 翻译下列句子。(1)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_(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15 . 从【甲】、【乙】两文看,王戎和郭巨都孝顺,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评析。五、句子默写16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莫说相公痴,_。(张岱湖心亭看雪)(2)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心态平和,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_,_”。(3)_,_。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六、课内阅读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7 .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阅金经B一老河兵闻之陶后鲜有闻C转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反溯流逆上矣遂成枯落18 .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尝射于家圃B乃石性坚重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当求之于上流孔子云:何陋之有D如其言择其善者而从之19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20 . 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七、课外阅读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小题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释:木末: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