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这段话,填入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A, : 。 “ ”,B, ; 。 C。 : , , 。D。 : 。 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如果我们闭门造车、故步自封,那么失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D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二、字词书写3 . 给下面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_(ji zh)2019年1月,我国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_(t ci),呈现高时长、高频率(_)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我省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_),加快文化河北建设。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玩核桃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玩核桃徐慧芬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 ,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4 .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_巧遇老人把玩核桃_成全老人临终心愿_5 . 说说文章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6 .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的第二个核桃,老人也在找失散的第二个核桃。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B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C核桃不见了,傅三帮助老人女儿办后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突出强调了核桃在他心中分量之重,即使是跟老人之间建立的友情,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D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E小说讴歌了情义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这在傅三和老人身上均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傅三是主人公,也可以说老人是主人公。7 . 比较小说第段和链接材料在情节设计上的相同点和艺术效果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相同点:_不同点:选文第段:_链接材料:_我们都会遇到对手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来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里了。我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门玻璃刚好坏了,我打开门,拿上书包正要出来,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我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的光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件事丢脑后了。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最麻烦的是在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五年级时,我的表姐也转到了我们班。为了考入市重点特地从林区转来重读。加入了新成员,“半边天”不但没有多云转晴,反而阴云密布了: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优秀,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吧。”“哎。”我等琴走远了,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妈妈瞪了我一眼:“她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我才不和她和好呢!”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8 . 依据第-段,概括“我”和琴矛盾逐渐加深的过程:(1)_(2)_(3)五年级时,表姐转来重读,彼此敌意加深,更加挖空心思贬低对方。9 . 文中的“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10 . 第段两个加点词“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2)敌人;(3)对抗,抵挡;(4)(力量)相等的A(1)(2)B(1)(3)C(1)(4)D(3)(4)11 .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露了小女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争强好胜。B表现嫉妒不加以控制则会成为完全的恨。C体现遭遇对手乃人生无法回避的常态。D揭示真正的成长始于真诚地欣赏对手。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12 . 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13 .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2)请分析第段“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点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14 . 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四、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默写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没岳阳楼记)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杜牧在泊泰淮一诗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的诗句是“,”。五、诗歌鉴赏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6 . 这首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这一景致。17 . 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清雅安适,与整首小令的风格似乎格格不入,说说你的看法。六、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注释庵:小草屋。18 . 解释句中的加点词。(2)尝道逢老母种葱者(_)(2)居一宿而葱大失(_)19 . 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致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怀念他。B(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必须用德行训诫下属,百姓很怀念他。C(张允济)担任武阳县令时,努力用德行训育百姓,百姓很接受他。D(张允济)在武阳发布命令,务必用德行叫诫下属,百姓很接受他。20 . 第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是_21 . “远近称之,政绩尤异”是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你认为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A第段后B第段第段之间C第段后D单独成第段七、名著阅读22 .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和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与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八、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耳机偷走少年听力(材料一)耳机的危害塞着耳机听音乐,声音没有经过空气过滤掉部分杂音,在同等分贝的情况下,比外界传入的声音对听力的损伤更大。而且,它是慢性伤害,二十年后,人们的听力可能会提前二十年衰老,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说法,美国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六至十九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其中百分之十五有听力受损症状,而这与他们长期使用耳机有很大的关系。有关医学资料表明,佩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上限为90分钟,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长时间会造成听力衰退,严重的会出现永久性耳聋和神经衰弱。首先出现的是高频听力下降,而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只有当听力损失向低频延伸,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主观感觉听力障碍,使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因此,使用耳机听东西给年轻人带来的影响,通常要多年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与普通耳塞相比,入耳式的耳塞危害更大。同样的音量下入耳式耳塞对耳膜产生的刺激更大,所以会损坏听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耳塞已经被各种医疗组织、听力康复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材料二)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耳机面临听力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及配套耳机等设备,面临听力损伤风险。世卫组织还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在我国,有关机构曾做过一项抽样调查,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耳机使用率为99.8%,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材料三)爱耳日每年3月3日为“国际爱耳日”。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窗口礼仪培训课程
-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兴仁县黔龙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上海市玉华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水力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导游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届北京市人民大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Python物联网解决方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专项训练试题
- 2026届贵州省六盘水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移动电源的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理措施
- 服装陈列课件
- 产品认证控制程序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及解题方法提炼汇总
- 2016风力发电场无功配置及电压控制技术规定
- 国家临床版20肿瘤形态学编码(M码)
- 安全员之江苏省C1证(机械安全员)复习考试资料汇编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任务四调查报告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颈椎DR摄影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