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模拟)_第1页
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模拟)_第2页
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模拟)_第3页
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模拟)_第4页
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是( ) A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横无际涯。B .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kn)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C . 募有能捕之者,当(dng)其租入。D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ng),为屯长。2. (2分) 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 . 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 .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 . 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 . 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 (2分) 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C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D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4. (5分) (2019八下灌阳期中) 将下面文字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7八下岳池期末) 古诗文填空。(1) 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2) 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3) 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4) 予爱莲之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诗句“_,_”表达了自己离任不离心、仍要为国家效力的决心。(6) 做一道数学题时,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走过来点拨我。我顿时豁然开朗,这真是“_”。(填入陆游游山西村诗句)。四、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8分)6. (8分)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出其故事名称并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7. (10分) (2019澄海模拟) 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2月25日发的一个说明的主体内容,请认真阅读,简要概括统编语文教材选择古文的基本原则。 陈涉世家是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语文统编教材工作启动后,语文教材编写组从思想立意、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等角度,吸收以往各个版本教材的优点,结合教材的整体设计结构,综合考虑安排选文。在古文方面,教材既注重经典性,又兼顾多样性,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编选最具代表性的,且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文章。同时,在三科统编教材编审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三科编写组根据学科特点,统筹安排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的相关内容。陈胜、吴广起义是初中历史必须讲述的内容,因此,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专列“陈胜、吴广起义”,详细介绍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引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年级上册从史记中选择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周亚夫军细柳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文章篇幅较短小、情节性较强,比较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8. (10分) (2019八上桦南期中)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_;活动三:_。(3) 请你写出关有“诚信”的一句名言警句和一个成语典故。 名言警句: 成语典故: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9九下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广西。时侬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 , 令暂主席行酒 , 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选自梦溪笔谈)【注】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祐四年起兵反末,自称仁惠皇帝。燕;通“宴”,宴请。孙元规:时任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刺西路安抚使。(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聚室而谋曰B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深孚众望C . 次夜燕从军官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 齐人三鼓 是夜三鼓(2)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视其辙乱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 可以一战 皆以美于徐公C . 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曹刿的智谋和才能过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能沉着、冷静、果断。B . 【乙】文,狄青关心手下将官,在上元节为他们举办宴会,这是他取胜的关键。C . 【乙】文中,“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D . 要想战胜敌人,必须讲究谋略。这个道理在【甲】【乙】两文中均有体现。(4)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席行酒。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2分)10.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 ,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 , 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正会:元旦集会。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咸不解此意 _值积雪始晴 _(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9九下夹江模拟) 仔细观察下图,写出你得出的结论。(80字内) 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 (2019北部湾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到腊肉飘香时旸蹈又听冬风吟,又见雪花飘。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出来。是腊肉!我惊叹这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寻香而去,我发现阳台上竟然高高地挂着四大块腊肉,想必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吧。小时候,住在山村里,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宰猪,腌肉,整个小山村里到处飘荡着腊肉的香味。在我的印记里,腊肉同雪、冰、年一样,是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时候,我甚至固执地以为,如果没有腊肉,就没有冬天,更没有年。做腊肉时,大人们用大板刀砍下几块新鲜猪肉,抹上点儿盐、花椒、葱末,然后用铁钩挂在屋檐下,风吹日晒半个月左右,取下来便成了最为普通的腊肉。倘若遇到霜降或遭遇大雪,幸得大自然的恩泽,这腊肉便更多了几分天然的味道。易经记载:“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就是说,在太阳底下晒,再用柴火烟熏火烤,才能得到真正的腊肉。两千多年来,这个小山村世代按照易经里的法子在传承着这乡间的美味。乡亲们用房前屋后的松柏枝熏烤过的腊肉味道更浓。大人们点燃松柏枝“噼里啪啦”地熏肉,小孩儿们则在一旁伴装干活,往火堆里加枝,其实个个都想闻闻肉香解解馋。那个年代,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到几次肉。随着火势的加大,肉里的油不断溢出,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再顺着光滑的肉皮,缓缓地往下滴,滴到柴火堆里,便发出“吱吱”的声响,火苗也就更大、更旺。为避免焦糊,熏肉要不停地翻转,直到熏得发黄。过之后再挂到墙上或重新挂回屋檐继续风吹日晒,就成了真正的腊肉。尽管每家都有腊肉,但数量不多,总的来说,还算是稀货和贵重食品。所以谁家办个喜事儿,来了贵客的,没了腊肉,便向邻居家借,但一定要还,否则“借了不还,再借就难”了。当然,也免不了归还时的客气推操。有时候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倘若正好有人经过,便可以白捡了去,他们也无话可说,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风俗吧。腊肉的香味实在太诱人,失窃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并非真正的毛贼作崇,而都是自家的孩子为解馋而为。偶尔我们几个小伙伴会轮流从自家屋檐下“偷”上一块腊肉,然后一起躲进林子里,找块空地,拾些干柴,支个架子,就开始烤肉吃,味道香极了。但也正是这个香味经常“出卖”我们,时常招来几里开外的家人。倘若谁家父母要把孩子带回去,人可以走,但肉要留下。如此这般,父母便不舍得,情愿让自己的孩子也饱食一顿。这其实是我们冥思苦想出来,颇为得意的一计良策。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没有回家,父母便从偏远的山区,通过邮局给我寄来了两大块腊肉。我和几个同学用电炉子煮着吃,满楼道里弥漫着腊肉的香味,竟然好几次把宿舍看门的大爷给引来了,还带了酒非要同我们干两盅。吃着腊肉,喝着小酒,才算解了我的思乡之苦啊。又到腊肉飘香时,家乡的小山村,恐怕早已到处是松柏枝“噼里啪啦”熏肉的景象了吧。(选自2019年2月知识窗,有删改)(1) 文章段回忆了与“腊肉”有关的生活,仿照示例,在横线上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晒腊肉A_B_偷腊肉C_(2)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出来。(结合划线词赏析)随着火势的加大,肉里的油不断溢出,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再顺着光滑的肉皮,缓缓地往下滴,滴到柴火堆里,便发出“吱吱”的声响,火苗也就更大、更旺。(从描写角度赏析)(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 结合全文情感说说你对第段“偷肉”这一情节的理解。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9九下太原模拟) 捷克斯洛伐克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说:“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自己,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伸。为了不断求新,许多事情在被遗忘。 请以“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或者“生活不能总是这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