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5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新课件)_第1页
湘教版选修5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新课件)_第2页
湘教版选修5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新课件)_第3页
湘教版选修5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新课件)_第4页
湘教版选修5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1.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2.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温馨提示,请拿出你的导学案、课本、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自主学习(约5分钟),要求:前5分钟先大声记忆导学案问题导学中的基础知识,后5分钟自纠。目标:1、全部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2、A层注意拓展提升;3、结合学案自查自纠。,重点落实:,.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组、我国旱灾的分布区及类型组、春旱的原因、伏旱的原因组、我国干旱从水资源方面分析组、我国干旱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8组、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精彩展示,一、我国的干旱灾害,灾害的基本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形成原因:降水方面因素、水资源方面因素、社会经济方面因素。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实践活动】,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出现频次高、影响范围广。,(2)分析干旱灾害与干旱的区别。,气候意义上的干旱,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现象,但它不一定会造成灾害,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气候区划。干旱灾害则是指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常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灾害的干旱。,?,干旱灾害多与干旱气候直接相关,但干旱灾害仅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吗?,干旱灾害不仅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生,在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也有干旱灾害发生,并且由于那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时,就会形成重大的灾情,是我国旱灾严重的地区。,(3)读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重区。,我国的旱灾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华北旱灾区、华南和西南旱灾区、长江中下游旱灾区和东北旱灾区。l951一l988年间出现旱灾频次都在20次以上。,高效展示我的风采我来show,展示要求脱稿展示;展示要分层次、要点化,书写要认真、规范。非展示同学BC层针对错题,查找课本,整理落实;A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1读下面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大、水位高,但二者不成正比。1998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却一直居高不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可见,l998年该段的洪水灾害特点是:小水量、高水位、大灾难。,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试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观点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观点二: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观点三: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观点四: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升。,观点一: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观点二: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观点三: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足,导致大量植被的破坏。观点四: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3根据上述的有关资料,从洪水水位和流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基本特征。,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要求:A层:整理笔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