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词注释及赏析_第1页
刘禹锡的诗词注释及赏析_第2页
刘禹锡的诗词注释及赏析_第3页
刘禹锡的诗词注释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禹锡的诗词注释及赏析 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宜面: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白话译文】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因为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寻常:平常。【白话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常百姓人家。聚蚊谣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注释】 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伺:等待,趁着。 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忽然。 殷(y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 昧者:糊涂人。 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 利觜(z):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遏:阻止。 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清商:谓秋风。 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白话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不过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