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巩固练习 6.1自然特征与农业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被称为( )A“新中国工业的摇篮”B工业的发源地C轻工业生产基地D“亚洲的硅谷”2 . 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主要经济林木有 ( )A苹果B柿C栆D柑橘3 . 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A水分不足B热量不足C地势较高D土壤肥沃4 . 下面不属于制约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A夏季降水多B冬春降水稀少C灌溉水源不足D春旱严重5 . 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 )A优越的自然条件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科学技术水平D精耕细作6 . 北方地区的地形是A高原 盆地B高原 平原C高原 丘陵D高原 山地7 . 我国四大盐场中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长芦盐场B淮北盐场C布袋盐场D莺歌海盐场8 . 读下图,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A漫山遍野荔枝林B甘蔗扯起青纱帐C椰林婆娑菠萝香D旱地麦浪大豆香9 .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A京津唐B沪宁杭C辽中南D珠江三角洲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下题。10 .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植被上看,甲是温带荒漠,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了陆地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ABCD11 . 乙地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三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一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 . 图示气候类型多分布在我国A东南沿海B非季风区C第一级阶梯D北方地区13 . 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受冬季风影响小,不易发生低温冻害B雨热同期,夏季水热条件较优越C气温年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D热量充足,作物可一年三熟14 . 爱斯基摩人的衣服采用动物的毛皮为原料,他们的服饰主要用驯鹿皮、狐狸皮和野兔皮缝制而成、款式别具一格,并且衣领上带有风帽,上下衣连为一体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爱斯基摩人生活的环境是( )A温暖湿润B高温多雨C寒冷多风D阴冷潮湿15 . 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三熟B典型的植被是常绿阔叶林C1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有结冰期D苹果是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 .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17 . (小题2)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下列叙述与其反映的特征最相符的是( )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B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多C我国冬季南北温度差很大D我国大多数地区雨热同期18 . 下列四幅民居邮票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点的是( )ABCD二、填空题19 . _是温带草原上的传统民居,便于牧民拆迁、搬运和安装。三、解答题20 . 了解中国。探究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让我们共同认识区域特征,探寻经济发展方向。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依据图中信息,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_。(2)大庆、鞍山的工业结构代表了东北的产业结构特点,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特点和工业分布特点_。(3)同一地理区域的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也有差异,比较北京和延安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原因_。(4)请根据图二信息分析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及原因_。21 . 读下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_。(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_(至少两条)。(3)读北方地区图,阴影区是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_(至少两点)。(4)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可采取的解决措施:_(至少回答两点)。(5)阴影部分是雾霾重灾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请你说出两项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_。(6)结合右图,比较延吉积雪厚度大于长春,试分析原因_。22 .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白银市主要位于(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2)A、B两地区的分界线D是_。该之线以南的地区,降水量比较_,一月平均气温在_以上。该线以北的B地区,主要有_平原和_平原。(3)C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_,其农业类型主要以_为主。(4)E地区地势较高,为黄河、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_等省(区)(写全称)。23 .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高原,最后东流入海。(2)分别为长江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指南》课件
- 济宁幼教面试真题及答案
- 吉安社区面试真题及答案
- 《电力系统保护原理》课件
- 《微软公司发展历程》课件
- 《食品的安全性污染》课件
- 《线管理者》课件
- 《网络营销教学》课件
- 《华城地产资本结构》课件
- air-france30mar(航空公司课程)
- 矿山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 普及防癌知识宣传
- 高一数学组尖子生培养计划(修改)
- 医疗器械辐射安全管理的要求
-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
- 【课件】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课件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 6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 博士生入学复试面试报告个人简历介绍(完美版)模板两篇
- 工业硅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餐饮登记证》申请书
- 水暖工培训教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