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讲:迪尔泰哲学,2,1,迪尔泰的生平和著作,威廉迪尔特(威廉迪尔特,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3,1,迪尔泰的生活和书,迪尔泰出生在莱茵河一个虔诚的家庭。爸爸是具有特定泛神论倾向的教士,没有坚持传统天主教的狭隘观念,妈妈的艺术素质更高。这种家庭环境对迪尔特后期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神学院学习神学.康德、黑格尔、舒勒马赫、霍尔德林、赖氨酸等对他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迪尔泰在研究哲学史、历史后,结合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努力消除抽象和思辨的形而上学奇袭,使哲学呈现出生活和艺术的光芒。4,第一,迪尔泰的生活和着述,1864年迪尔泰获得施莱尔马赫的伦理学原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迪尔特毕业后在巴塞尔、基尔、布莱思劳等大学任教,1882年他返回柏林后任,前往柏林大学讲解员。Dirtai在历史、文化和哲学方面有很多论文。主要代表作:精神科学导论,施莱尔马赫传,体验与诗,哲学本质,青年黑格尔,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构建,精神世界:生命哲学导论,描述和分析的心理学观念,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构建,0103010等。5,I,dirtai的生活和书,diertai是一位具有很强实践倾向和实用兴趣的哲学家,更关心实际生活经验和科学方法,这与德国观念主义投机哲学不同。他的理念动机也不是纯粹的学术或事务,而是出于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关怀。另外,迪尔泰对西方文明的危机,特别是现代性的危机有强烈的感觉。现代性危机是因为知识和生活上的隔绝,失去了与理性和生命的联系。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带来生活的充实和幸福,带来无尽的空虚和无聊,科学的发展偏离了人类生活的目的。6,1,由于迪尔泰的生活和着述,迪尔泰反对中断生命的学问,主张研究人类的生活实践及其基本精神内容,构建包括人类精神和文化的精神科学,建立这种精神科学的框架,为人类的人类精神谋求新的出路。迪尔泰的思想深奥,研究领域很广。哲学、思想史、文学、艺术、历史、教育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都很有创造力。7,2,为了准备精神科学的框架,1,迪尔泰认为时代的危机需要我们准备精神科学的新框架。时代危机:第一,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盛行,对知识的追求脱离了人类对生命的关心。时代危机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人类的价值和重要性失去了其基础。第二,要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其自身的地位、方法就成了问题。哲学能成为科学吗?迪尔泰认为,应该在如此大的时代背景下改变西方的这种时代危机。因为时代的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精神科学的基础,哲学等人文科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需要重新建立起框架,为生命的意义寻找场所。8,2,构建精神科学的框架涉及到对传统精神科学的理解。传统精神科学以概念为基础。他认为精神科学的基础不是概念,而是生活本身。2、精神科学的基础是生活,一旦奠定了基础,就要通过历史理性批判来实现。“精神科学”概念:“Geistewissenschaften”迪尔泰认为,只有通过对精神科学的研究,才能找到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研究,才能制定精神科学的框架。精神科学与生活不是分开的,而是密切相关的。,9,2,准备精神科学的框架,3,如何准备精神科学的框架?迪尔特效法康德,通过纯粹理性的批评,设想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而通过历史理性的批评,设想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迪尔特的历史理性批判:目的是实现生命的理解,为精神科学找到合法而坚实的基础。迪尔泰时代:生命哲学盛行不是偶然,而是有深刻的内在原因。原因分析:现代哲学过分强调理性和概念,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本身。10,2,为了精神科学的框架,4。精神科学的研究对象:生活或生活只有通过历史理性的批评才能达到对生活的理解,因此,如果提供精神科学的合法依据,生命自然就会成为该精神科学的研究对象。11,2,为了精神科学的框架,迪尔泰哲学的“生命”的一些意义:第一,他的生命概念不是宇宙学或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一种社会、人文、历史意义上的生命,不是一种早期和基本事实,不是先验概念,而是彻底的经验真理,我们的思维和精神活动都是基于生命的存在。人文或精神科学的一切都植根于我们的生命和存在本身,即我们的生命经历。第二,迪尔特说,生命也不是个人的生命,而是人类与世界的整体关系人类的生命。生命是世界与自我关系的综合。生命表现为自觉的觉醒。12,2,奠定精神科学框架的第三,迪尔泰的生命也不是静态的实体概念,而是一种时间过程。他用“生命”(Lebendigkeit)而不是“生命”(“Leben莱本”)来强调生命的时间性。(。生活的基本类别主要是历史和时间性。也就是说,只有在历史和时间的考察中,生命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生命和历史是一样的。历史的研究和批评,实际上是对生命本身的研究和批评。因此生命不是无形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发展的各种生命关系的总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迪尔泰对生命的理解跟叔本华、尼采和贝尔格松不同。13,2,以精神科学为基础,5,生命是历史:具体表现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这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政治制度和神话。精神科学的基础在于生命研究。相反,通过研究精神科学的一般内容和原理,我们可以真正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命本身,实现真正的人文精神关怀。因此对迪尔特来说,精神科学本质上是实践科学,不是纯粹的推测或抽象。因为那是生命本身。14,2,在精神科学的基础上,6,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不仅研究对象,还研究两种不同的存在,我们对事物的心态和经验的立场是不同的。根据Diertai分析,我们对经验世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内部经验”(“Erlebnis”),主要是精神科学研究方法,本体论或存在主义的含义第二种:“外部经验”(“Erfahrung”)在迪尔泰看来,经验必须比经验更原始,更根本。经验在表面,经验是内在化的,是实际的经验。没有经验就谈不上经验。15,2,为了精神科学的框架,迪尔特对“经验”的分析:经验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的原始关系,包括具体的特征、意义、价值等,我们还没有从经验的认识论上加以区分。原始的生活经验,生命的过程。所以他认为我们对事物的原始经验和把握构成了精神科学的经验基础。他所说的“外在”,主要是指自然界,而“内在”是指社会世界,指人类生命存在的领域,即人文。他研究外部世界,一般认为通过概念加分析构建可以达到目的,我们的人文,或者我们的生命经验需要经验和经验才能描述。16,3,知识理论和技术心理学,1,迪尔泰哲学长期误解的原因:被误解为他没有完成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的事业。其实不是。迪尔泰试图通过历史理性的批评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完善康德的认识论,他还试图提出包括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新认识论模式。第二,迪尔泰历史理性批评的由来:传统认识论不能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传统认识论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很好地说明生活本身,没有在人类的生命中说明。传统的认识论思想是从旁观者出发的观点,不是从生命体出发的观点,所以存在问题。17,3,以知识论描述的心理学,3,迪尔泰的“对生命的看法”和“旁观者的看法”的区别:对生命的观点是把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看作我们生命实践的一部分,不是从我们对事物的原始经验出发,引出所有具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留下一堆空洞的概念和没有说服力的抽象的东西。这些与生命实践无关。所谓“旁观者的观点”,正是与“生命的观点”相反的。事物从这种观点的角度来看,只是抽象概念的产物,不是对生活或生活实践的理解。18,3,知识论和描述的心理学,4,积态强调,我们应该从生活的角度,而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和人类的关系。生命是世界知道和理解的参与者,如果没有生活的实践或经验本身,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有偏见的。(温斯顿丘吉尔)。黑格尔的名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同样的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和在饱经沧桑的老人口里说的不一样。黑格尔为什么这样说?分析一下原因。19,3,知识论和技术心理学,“生命的前景”是把世界看作与自己统一的整体,从知识、感情、意义等各个方面研究世界和人类自身之间的整体关系。5、迪尔泰对经验的知识观、对传统知识论的批判,迪尔泰认为,康德的错误不仅仅在于从实际生活经验中理解知识的问题,而在于先验的规定。迪尔特认为我们的知识不是某种先验形式的演绎结果,而是我们实际经验的产物。只有通过实际经验才有知识和科学。人的经验是历史发展的过程,知识也是发展的过程,没有绝对不变的知识。康德只关注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忽略了知识的经验性、相对性和历史性。20,3,知识理论和描述的心理学,迪尔泰认为知识的形成有历史,这个历史过程就是我们人类的实际经验本身。因此迪尔特主张,所谓的形式和秩序不在先验领域,而是在我们经验的内容中。他声称:“从经验上看,比康德好。”在迪尔特看来,经验可以形成知识,经验不是孤立的感觉体验。知识始于信仰,信仰不是所谓抽象理性的概念。影响信念的因素包括习俗、文化传统等,这些都很难用理性解释,所以所有的知识都包含了因理性和逻辑原因无法证明或解释的东西。,21,3,比较知识论和叙述的心理学,“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知道纸要有尽头”,所以在diertai中,知识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实践倾向,而不是纯粹理性概念的解释。在他看来,我们在各种生活关系中,总是很复杂,在理论反映我们之前。我们不是先对理论进行反思,思考和理解世界,而是体验世界,认识世界,体验生命的过程。后来科学产生后,人与世界之间的原始关系被埋在科学的理性思维和概念体系中,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原始生命连接也被掩盖了。22,3,知识理论和技术心理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寻找世界上简单而普遍的规律,如果不知道生命本身和人类的真实生活不是简单或普遍的规律,就可以把握。所以迪尔特认为传统的知识论太狭隘了。因为知识不仅是理性的知识,还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总和。知识论要扩大。知识的范围不仅要扩大到自然科学的知识,还要包括各种人类的经验和知识。认真的真正主体也不是孔德说的“先验自我”或其他任何“逻辑主体”,而是具体的人类学人类。意识的实际条件也不是康德所谓的先天,而是生活的历史过程和发展。因此,迪尔特的知识论是以实践为目的,而不是获得理论知识,而是获得实践的智慧。23,3,从知识论和描述的心理学,6,迪尔特的角度看,知识论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能够奠定精神科学基础的科学,他开始寻找的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灵的科学,研究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体结构和关系,可以使每个不同的精神科学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迪尔泰早期的心理学推崇与当时德国古典哲学蔑视心理学的传统不同。24,3,知识理论和描述的心理学,德国古典哲学家对心理学大多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康德:康德认为心理学只是智力心理学,不能提出先验理论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没有太大的积极效果。黑格尔:心理学充其量只是生理学或小说的素材,不能为实际哲学或历史研究提供资料。迪尔泰早期喜欢心理学研究,但他所谓的心理学不是当时流行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他对当时流行的心理学不满。25,3,知识理论及描述的心理学,在迪尔泰看来,当时流行的心理学并不关心我们的精神内容,只关注心理的过程和形式,而不是研究我们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本身。7、迪尔泰提出“叙述的心理学”,以区别于流行的心理学。描述的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不同。一般心理学是以自然科学方法为榜样的心理学。描述的心理学主张用叙述性的方法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描述人类的心理过程。描述的心理学是经验的科学,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这叫描述性方法?26,3,知识论和叙述的心理学,所谓的“叙述方法”,是对灵魂本质的假设,不是对纯粹经验的解释,没有形而上学或物理主义的设定或偏见,只有考察纯粹历史生命的内容。因此,迪尔特的“描述方法”也被称为“纯粹经验的方法”。迪尔特的这种“描述的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心理学,关注历史生命的实际过程和内容。,27,4,解释学的转换,1,解释学的转换:放弃心理学立场的迪尔泰以后,精神科学的基础心理学其实本身也不牢固,是更原始的基础,其基础就是“理解”或“解释”。所以他把放弃心理学的练习作为所有精神科学的基础,作为解释学,将解释学作为所有精神科学的基础。28,4,解释学转换,dirtai为什么放弃心理学转向解释学?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外部原因:同时代学者对心理立场的批判,特别是心理学家艾文浩,辛坎特关注巴登学派,认识到胡塞尔的批评是第二个,他的内部原因:心理学方法是有限度的。29,4,后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力学计量员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镜框喷漆颜色匹配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锅炉水处理设备清洗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陶瓷挤制成型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学工程技术试题及答案
- 历史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濮阳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小学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月考试卷(人教版A4)
-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六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聊城地铁围挡施工方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完整答案附带答案详解
- 华为财务管理(6版)-华为经营管理丛书
- DB15-T 2241-2021 数据中心绿色分级评估规范
-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区域环境概况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课件全套 第1-9章 益生菌的分类、分离与鉴定-微生物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技术
- 产品报价单货物报价表(通用版)
- 计算机专业英语第4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防法规优秀课件
- 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解读
- GB/T 1631-2008离子交换树脂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