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诗经》:考槃原文赏析_第1页
国学宝典《诗经》:考槃原文赏析_第2页
国学宝典《诗经》:考槃原文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宝典诗经:考槃原文赏析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注释】 1.考磐(pn盘):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磐为木盘。 2.硕人:形象高大丰满的人,不但指形体来说,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宽:心宽。一说貌美。 3.寤:睡醒;寐:睡着。寤寐连用,即过日子。 4.矢:同“誓”。谖(xun宣),忘却。 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说山坡。 6.薖(k科):貌美,引为心胸宽大。 7.过:失也,失亦忘也。 8.陆:高平曰陆。一说土丘。 9.轴:徘徊往复,自由自在。一说美貌。 10.告:哀告,诉苦。 【译文】 远离尘嚣隐居到山涧之畔, 伟岸的形象啊心怀宽广。 即使独身孤零零地度日, 誓不违背隐居的高洁理想。 远离世俗隐居到山岗之上, 伟岸的形象啊心神疏朗。 即使独身冷清清地度日, 誓不忘记隐居的欢乐舒畅。 远离喧闹隐居到黄土高丘, 伟岸的形象啊心志豪放。 即使独身静悄悄地度日, 誓不到处哀告不改变衷肠。 【赏析】 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的解释,自来都包涵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磐,乐。”朱熹诗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磐,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磐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使读者在接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导。 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贯。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 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覆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所以,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诗序说,这首诗是讽刺卫庄公的,因为卫庄公“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看来,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倒是对的。至于是否直接讽刺卫庄公不用贤人,就诗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昭示。所以,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歌反覆吟咏,给人印象就深刻了。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磐在涧”、“考磐在阿”、“考磐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但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能够;不过,一般说来,隐士绝大部分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能够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 诗歌每章一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