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课件_第1页
画里阴晴课件_第2页
画里阴晴课件_第3页
画里阴晴课件_第4页
画里阴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里阴晴吴冠中,画里阴晴吴冠中,国画水墨画,油画,水彩画,吴冠中画作,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但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些许的不耐烦。不过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作者简介,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赴法国留学,学习美术,1950年,学成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后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两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作者为什么要以画里阴晴为题?,以“画里阴晴”为题,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隐含了作者的观点:阴晴可以同画,中西应该合璧,艺术在于创新。同时,这样的文题又突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起承转合的传统技法介绍,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承上叙述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从另一个方面或反面转而说明;“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内容分析,一、阅读并分析第一自然段1、天微雨。“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作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简练。2、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引用的修辞手法,作用:起笔,引出话题。3、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雨后春景的句子。4、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明确: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引出话题。,内容分析,二、阅读并分析第二自然段1、第一、二自然段用了哪一个字来衔接?这样衔接的好处是什么?明确:一个“湿”字连接上下文。作用:使段落之间过渡自然,紧凑。2、如何理解“衣服湿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的有韵味。”明确: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好怡人。、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用)4、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的有韵味?明确: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