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内容与目标:,学习内容:企业生存能力取决于其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内部运作(运营)能力,本课程以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内部运作系统为对象,介绍其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学员理解POM在形成企业竞争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目标了解POM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掌握POM基本思想与主要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的实际问题。,教学组织,包括课堂讲授、案例研讨、课后作业及学期考试四个环节。教学组织的基本体系如下:课堂讲授将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系统学习运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课程核心活动。案例研讨包括教材中的案例和四个经典案例,案例研讨以团队形式,每45名同学被划分为一个小组。要求课前做好必要准备,课堂分小组讨论。案例研讨结果一律以书面形式提交,部分案例研讨将要求由小组代表在课堂做口头陈述。课后作业是对教材研讨与案例研讨的重要补充,作业有定性分析类,更多的是定量分析类。它们有助于启发同学们的思路,应该尽量完成这些作业。课程考核:案例研讨30%,作业10%,学期考试60%,参考书目,陈荣秋,马士华主编:生产与运作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9潘家轺.现代生产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4美詹姆斯.菲茨西蒙等著,服务管理(ServiceManagement),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美理查德B.蔡斯等著,宋国防等译:生产与运作管理制造与服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RichardJ.Schonberger,etal:OperationsManagement,Mcgraw-Hill,1997,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第三章产品开发与设计第四章生产与运作能力第五章生产服务设施选址和平面布置第六章流水线生产的组织设计第七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第八章网络计划技术第九章库存管理第十章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第一章引言Chapter1Introduction,第一节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节生产/运作系统及管理第三节运作的分类研究第四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五节生产过程的组织,第一节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及其组织的集合。所谓社会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如工厂、银行、商店、医院、学校等。从实现特定目标考虑,组织(Organizations)比个人(Individuals)更有效率组织的性质有所不同,可分为:非赢利性组织(Nonprofit)赢利性组织(For-profit)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Goods)或服务(Services)的赢利性组织称为企业组织(BusinessOrganizations)虽然组织的特性不同,但其所应具有的基本职能是相似的,社会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BasicFunctions),生产:提供产品或服务理财(financing):筹措资金与使用资金营销(Marketing):促销、广告、销售、市场研究,生产,理财,营销,其它职能:会计(Accounting)、采购(Purchasing)、供应(Supplying)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设备管理(Maintenance)、工业工程(IE)人力资源管理(Personnel),生产/运作本质: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系统根据输出物的特性,将其分为两种形式的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goods-oriented,tangibleproducts)服务性产品的生产(service-oriented,intangibleproducts),7,服务业的兴起,前工业(Pre-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工业(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品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8,服务业的兴起(续),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信息成为关键资源生活质量由教育、保健和休闲来衡量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9,服务业的兴起(续),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服务业就没有现代社会,几种典型的转换系统:,二、研究内容1)、各种类型组织内部运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2)、各种类型组织之间的协调管理。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生产/运作系统及管理Production/OperationsSystemandProduction/OperationsManagement,一、企业的价值链(ValueChain)供应链,价值链:迈克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来料储运,生产加工,成品储运,营销,售后服务,企业毛利,辅助活动,价值链下游环节,价值链上游环节,基本活动,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生产系统的影响,生产驱动的系统(production-drivensystem)20世纪初期出现的流水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50-1980的变化市场驱动的系统(market-drivensystem)过去是企业先生产、用户后消费现在是消费者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因此,生产系统也就从生产驱动型转换为市场驱动型。,三、生产/运作系统(Production/OperationsSystems)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狭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系统广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组成的系统,一般地,生产/运作系统有五个要素(5Ps):人(People),厂房(Plant),物料(Parts),过程(Process),计划与控制(PlanningandControl),生产系统的简化模型,转换过程,输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料设备厂房信息技术,输出产品服务,增值过程,四、生产与运作管理POM管理:对PO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总称PM内容PO系统设计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流程选择生产能力规划设备与设施布置岗位与工作设计(5W1H:Who,What,Where,When,Whu,How)PO系统运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物流管理(后勤管理)项目管理PO系统的维护与改进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五、生产管理的目标:高效、低耗、准时、灵活,第三节运作的分类研究TypesofOperations,一、划分生产运作类型的必要性与分类标志,不同的行业,它们的生产过程相差悬殊。即使是同一行业,由于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不同,产品品种多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各具特色。,科学的生产管理要按生产过程运行的客观规律办事,只有很好把握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为一个企业确定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系统。,面对形形色色的企业和千差万别的生产过程,如何才能识别他们的特征及其运行规律性,最好的办法是依据某以基本特征,应用相似性原理,将其分类。,生产过程,分类标志:能反映生产过程主要特征,二、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1)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成有形输出的过程。,从输出对象的不同,可把生产方式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2)服务性生产: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服务型生产(ServiceOperations):基本特征是以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为目的(但有时为实现服务而必须提供有形产品)根据是否提供有形产品,服务型生产可划分为:纯服务:咨询、法庭辩护、辅课、住宿、一般服务:餐饮、批发、运输、旅游、银行根据顾客是否参与服务过程,服务型生产可划分为:高接触度服务:饭店、理发、客运低接触度服务:修理、洗衣、邮政,3)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比较,三、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2)离散性生产:又称为加工-装配式生产,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以各自的工艺过程通过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可以把生产方式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1)连续性生产:又称为流程式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特点和要求的生产。,3)流程生产与加工装配使生产的特点比较,四、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2)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简称MTO)企业根据用户订单组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企业根据用户在产品结构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产品的品种、性能、数量及交货期组织生产。,按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生产方式分为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1)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简称MTS)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有计划地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不断补充成品库存,通过库存随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五、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1)单件生产JobShop产品品种繁多,每种产品数量很少,生产重复程度很低。产品专用件很多,标准件和通用件所占比重很小(也称单件小批生产)。如船舶制造、飞机制造、机器工具厂以及制造用户设计的印刷电路板等等2)大量生产Massproduction产品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标准化产品,零部件按装配顺序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工作地进行装配生产。因而有时也称重复性生产或大批量生产3)成批生产BatchProduction产品品种较多,各种产品,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如重型机械、电子装置等,根据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以把生产方式分为:,4)三种生产类型比较,1)根据产品产量的大小法,六、确定三种生产类型的方法,是根据产品年产量的大小和产品某些特征来确定生产类型。,2)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法,第一工序数目法是以各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目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表各种生产类型的大量系数一般参考值,大量系数的倒数就是工作地应承担的工序数目。,第二大量系数法,补充:成组生产方式:,成组技术为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传统生产方式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并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成组技术原理成组技术的实质在于将设计上、制造工艺上和管理上相似的各种零件分类成组,以扩大相似零件的批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下图是零件成组的示意图。通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所建立的零件族(组),达到扩大成组批量,以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第四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TheHistoricalEvolutionofP/OM,一、1910s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FrederickW.Taylor工作研究(IndustrialPsychology)FrankandLillianGilbreth装配流水线(MovingAssemblyLine)HenryFordandHenryL.Gantt经济批量模型(EconomicLotSize)F.W.Harris,二、1930s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WalterShewhart,H.FDodge人际关系学(HawthorneStudy)EltonMayo三、1940s运筹学(OperationsResearch)OperationsresearchGroup,GeorgeB.Dantzig四、1950-60s运筹学(OperationsResearch)的进一步发展生产管理领域的形成(OMsEmergenceasaField),五、1970s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ComputerandtheMRPCrusade)IBM,JosephOrlickyandOliverWight服务质量与生产率(ServiceQualityandProductivity)McDonadsRestaurants六、1980s制造战略(ManufacturingStrategyParadigm)HarvardBusinessSchool准时生产制(JIT,TQCandFactoryAutomation)Tai-IchiOhonofToyotoMotors,W.E.Deming,J.M.Juran同步制造(SynchronousManufacturing)EliyahuM.Goldratt,七、1990s全面质量管理质量认证(TotalQualityManagementandQualityCertification)ISO9000精细生产(LeanProduction)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MichaelHammer八、最近趋势电子化企业(ElectronicEnterprise)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1911年以来运作管理发展演进的重大事件,第五节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包括工艺、检验、运输、等待停歇等过程和自然过程生产过程组织:指对构成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地安排。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流程的设计。生产过程组织:分为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一)含义: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作中心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工作中心:也称为生产单元、生产单位等,可以是分厂、车间、工段、工作地等。,(二)在空间上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1、工艺专业化原则: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把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人放到一个工作中心(生产单位)。2、对象专业化原则:按照产品(零件和部件)建立生产单位,把加工某一产品(零部件)所需的设备和人员放到一个工作中心(生产单位)。3、两原则混合使用:实际中比较多见,某电机厂车间可能构成:,按工艺原则组织:机工车间冲压车间铆焊车间锻工车间,按对象原则组织:电机车间线圈车间换向器车间底盘车间,冲压车间,线圈车间,实际中经常两原则混合使用,1、工艺专业化形式定义按照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工作中心)特征A.生产单位内集中了相同类型的机床设备和相同工种的工人。B.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工件从事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即:工艺方法相同,加工对象不同。(只是对其相同工艺部分进行加工。),(三)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形式,命名:这类生产单位常以承担的工艺过程来命名如:机械工业的车床组、铣床组、铸造、锻造等;服装加工的裁剪、制作、熨烫等。,内部流程:,车间一瞥,优点:加工对象可变,有较强的适应性;设备利用率比较高,单独设备故障不会影响系统运行;有利于技术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系统维护成本低。缺点:加工对象的中间周转路线长,在制品占用量大生产周期长;计划、控制工作复杂;资金占用大且周转慢;一般多采用通用设备,生产效率低。适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产品生产或特殊工艺加工。,按工艺原则组织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流程,按工艺专业化组织的医院的处理流程,2、对象专业化空间组织形式,定义按不同的加工对象(产品、零件)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特征A.生产单位内配备了为加工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全套设备和各有关工种的工人。B.该产品(零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能在该生产单位内完成。命名这类生产单位常以承担的加工对象来命名。,例如:发动机分厂、发动机车间、齿轮车间、轴承车间、电视机流水生产线等,内部流程:,生产单位/工作中心,优点:流程合理,可以缩短加工对象的运输过程;节约加工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可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率高;减少在制品及资金的占用。缺点:分工过细,工作单一,减少工人的发展机会;设备利用率低,适应性较差;系统受单独设备影响大;适用:大量、流水生产和结构较简单的产品生产。,按对象原则组织的生产过程流程,3、两种专业化特征比较,4、混合组织形式,定义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特征按综合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兼备两种专业化的优点,因而是一种较为灵活的车间专业化形式。形式A.在对象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工艺原则。B.在工艺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对象原则。,(四)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处于被加工、检查、运输,或正常的等待状态。各生产环节的设备、人力总是处于工作状态。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各个工作地、工作中心同时进行工作。,3、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指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加工能力,按产品的要求比例地配置。例如:装配一个产品,如需某种零件两个,则生产该零件的工作中心应有相应的生产能力。4、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指加工对象的投入、出产速率相均衡。即,各生产环节的生产任务在各个时间段上相同。5、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按后续阶段的需要生产,即在需要的时候,生产所需要数量和品种的零部件。,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移动方式),时间组织的含义:确定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衔接关系,即就是确定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移动方式:是指加工对象(零件、部件等)在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移动方式,2、平行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1)概念指一批工件在投入每一道工序加工时,都是要等上道工序全部工件加工完毕后才整批地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的移动方式。,(2)特征顺序移动方式是整批工件(加工对象)按工艺过程的顺序,一道道工序顺次进行加工,由于工件在工序间是整批转移,所以每一工件的加工是不连续的。,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3)加工周期,T顺序:加工周期Q:工件的加工批量。ti:第i工序的单件工时i1,2,m。m加工的工序数。,2、平行移动方式,(1)概念一批工件投入生产后,工件在各工序间单件转移连续进行加工。整批工件在各工序上进行平行作业。,(2)特征平行移动方式工件在工序间是按件转移,当各工序的生产率不等时,有可能出现等待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停歇现象。,平行移动方式,(3)加工周期,平行移动方式,只有停歇现象,T平行:加工周期tL:各工序中最长工序的单件工时。本例中tLt1Q:工件的加工批量。ti:第i工序的单件工时m:加工的工序数。,有等待现象,则tL#t1,T平行:加工周期tL:各工序中最长工序的单件工时。Q:工件的加工批量。ti:第i工序的单件工时m:加工的工序数。,平行移动方式,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1)概念是综合平行移动和顺序移动两种移动方式优点的一种结合方式。它要求一批工件在每一道工序的设备上加工时要连续进行,又不采取工件在工序间整批转移,使一批工件在各道工序上尽可能平行地加工,又使各工序的设备中间不发生停歇等待。(2)特征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可以获得较短的加工周期,又使各工序的设备有较高的利用率(在加工一批工件中间没有停歇等待的损失时间)。,(3)具体做法当titi+1时,该批的第一个工件在i工序加工完之后立即向下一个工序(i+1)传送,以便使i+1工序及早开工,提高前后工序生产的平行性。当titi+1时,为了保证i+1工序生产的连续性,以该批工件的最后一件由i工序转到i+1工序加工的时刻为基础,往前推(Q-1)ti+1时间,作为该批工件在i+1工序开始加工的时间。,平行顺序移动方式,(4)加工周期,平行顺序移动方式,T平顺:加工周期tis:前后相邻两工序中取单件工时之较小者。Q:工件的加工批量。ti:第i工序的单件工时。m:加工的工序数。,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加工周期,三种移动方式比较及适用条件,最长最短次之,好差好,长短较短,次数少频繁次数较少,简单一般复杂,单件小批大批大量大批大量,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对象专业化,小大大,较轻重重,不紧急紧急紧急,选用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1)零件的大小与价值大平行或平顺小顺序(2)相邻工序工作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及其间的运输装置(3)批量的大小大平行或平顺小顺序(4)零件加工的单件工序时间长短长平行或平顺短顺序(5)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平行或平顺工艺专业化顺序,作业,1、对比分析空间布局的原则?2、现有一批零件共4件,依次经过4道工序的加工,加工时间依次是5、10、5、8分钟,用平行和顺序移动的方法安排生产过程,求加工周期?,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第一节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第二节企业战略的含义与层次第三节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与决策内容,一、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买方市场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导致:品种多、更新换代快、生命周期缩短、交货期缩短、成本结构变化(直接劳动成本比例下降),知识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二、通讯和网络技术发展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生产、和销售。三、时间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竞争维度:时间、质量、成本、柔性、售后服务、环境等(TQCFSE)CE,FMS,AM/VE等受到重视,第一节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四、先进制造技术(AMT)广泛应用AMT: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设备、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三部分:常见词语: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AM:敏捷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LP:精益生产CE:并行工程MRP:物料需求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第二节企业战略的含义与层次,一、战略的含义“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本意是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来确定,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现在战略一般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二、企业战略的层次:三层公司层战略事业部层战略(竞争战略)职能层战略,生产运作战略是一职能战略,一、概念:在企业(或任何其他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生产与运作战略”概念是1969年由哈佛大学的威克汉姆.斯金纳(Wickhan.Skinner)教授提出来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企业界的注意。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生产与运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引起对“生产战略”这一概念的重视。由于它对企业竞争实力的作用和对生产系统的战略指导意义,已经受到各国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随着人们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了运作战略的研究。,第三节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与决策内容,二、生产运作战略的决策应围绕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1、公司战略的决策过程外部环境分析,明确机会和威胁内部条件分析,明确优势和劣势战略选择与制定(扩张、收缩、稳定)战略实施(提供政策性支持)2、竞争战略(即事业部战略)的决策成本领先差异化(别具一格)集中一点,三、生产运作战略的决策内容:,1、总体生产战略决策(1)自制还是外包(Insourcing,Outsourcing)(2)低成本大批量还是多品种小批量(3)质量、成本、交货时间等方面的侧重点(4)混合策略2、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决策(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决策(2)厂址(连锁店、配送中心)选择(3)设施规划与布置决策,四、90年代五个首要竞争重点,19901992199419961一致性质量1一致性质量1一致性质量1一致性质量2及时交货2产品可靠性2及时交货2产品可靠性3产品可靠性3及时交货3产品可靠性3及时交货4工作质量4工作质量4低价格4低价格5低价格5低价格5快速交货5快速交货6新产品开发速度6工作质量7新产品开发速度,第三章产品开发与设计,第一节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pi产品(工件)i的总工作量。其余符号同前TWK法考虑了不同产品的工作量。(4)SLK(Slack):di=ri+pi+k式中,k固定常量。SLK法与CON法不同之处是将产品的总工作量分离出来体现了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5)NOP(Numberofoperations):di=ri+kni式中,ni产品(工件)i的工序数。其余符号同前。NOP法实际上是认为排队时间是主要的。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由于产品的独特性,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和制造周期也难以估计。因此,统计方法一直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第五节生产作业计划,一、生产作业计划概念1、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继续和补充,并具体执行和落实生产计划。2、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区别生产计划通常仅规定企业较长计划期(年、季、月)的生产品种、质量、数量和期限;生产作业计划则要按月、旬、周、日、轮班以及小时,规定各个生产环节(车间、工段、小组等)的具体投入和生产进度;生产作业计划要考虑加工顺序和加工批量,二、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生产作业计划起着具体落实生产计划的作用。生产作业计划在空间上把全厂(企业)生产任务细分到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在时间上把年、季较长计划期的任务细分到月、旬、周、日、轮班、小时;在计划单位上把成台产品细分到零件和工序。生产计划是以年、季生产大纲的形式规定指标和总要求的计划,虽经过平衡试算,但比较粗略。生产作业计划则需要编制的具体,并与生产实际活动紧密衔接,因此,平衡试算更细致,可以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应开班次、劳动力配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作业要求和具体措施。,生产作业计划是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日期和数量方面的具体要求,把企业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产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生产作业计划是联系日常工作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纽带,通过它可以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组织起来。生产作业计划是直接一线工人接触的计划,通过它可以组织一线工人参与管理。综上所述,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和其他工作,保证按质量、品种、数量、期限全面完成企业的生产计划任务。,三、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制定期量标准编制各级、各种生产作业计划检查生产作业准备生产作业控制:包括生产调度、进度管理、在制品管理等。四、生产作业准备工作生产作业准备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保证,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文件的准备机器设备的检修和调整原材料、工具和动力的供应准备劳动力的配备和调整,思考题:,1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分为哪三个层次?2生产计划有哪几种指标?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3什么是滚动式计划编制方法?它有什么优点?4MTS企业主要采用哪几种生产类型?其年度生产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分别采用什么方法确定?5MTO企业主要采用哪种生产类型?其年度生产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确定?6什么是产品出产计划?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其产品出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安排方式是什么?7什么是生产作业计划?它与生产计划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对象、是否考虑加工顺序和加工批量),第八章网络计划技术,第一节网络图第二节时间值的确定第三节网络计划的调整和优化第四节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第一节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是以网络图为工具,进行编制作业计划的一种科学方法。一、网络图的组成,网络图由结点、箭线以及结点和箭线连成的线路组成。,1.箭线网络图中每一条箭线代表一项活动。A.箭线的箭尾表示活动的开始,箭头表示活动的结束。B.箭线所代表的活动要消耗时间和资源。C.在不加时间图例说明的情况下,箭线的长短与活动所需消耗的时间长短无关。D.所代表的活动可大可小。,2.结点代表事项。A.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瞬间。B.结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C.网络图的第一个结点称为始结点,它是一个项目的开始;最后一个结点称为终结点,他表示一个项目的结束;其余结点都称为中间结点,它即代表前项活动的结束,又代表后项活动的开始。,3.线路代表的是一个作业过程。A.从网络图的始结点开始到终结点为止,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的箭线和结点所代表的活动和事项组成的通道。B.一个网络图一般有多条线路C.线路必须经过始结点和终结点。,二、网络图绘制的基本规则和要求,1.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2.网络图中的节点编号要保证做到使每一项活动的箭头结点号大于箭尾结点号。3.网络图中只有一个源(始结点)和一个汇(终结点)。4.每项活动都应该有结点表示其开始和结束,即箭线首尾都应有结点,不能从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5.两个结点间只允许划一条箭线。在实际工作中,当两项活动的线型、后续活动完全相同时。,虚箭线代表虚活动,它不消耗时间和资源,只表明活动之间的联系关系。当某几项活动的后续活动部分相同时,为了正确反映活动之间的关系,亦需利用虚箭线。,三、网络图的分类根据结点和箭线的含义不同,网络图有箭线型和结点型之分。箭线型网络图:以箭线代表活动,以结点表示活动之间的联系。,结点型网络图:以结点代表活动,以箭线表示活动之间的联系,第二节时间值的确定,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只有对各项活动赋予一定的时间值,才能动态地模拟工程项目的进程,网络图也才能作为编制计划的依据。一、作业时间参数活动作业时间,简称作业时间,是指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单位一般采用日或周,也可用小时或月,它是计算其他各项时间值的基础。由于网络计划技术多用于一次性的工程项目,如新产品研制、设备大修等,作业时间值的确定通常采用估计的方法,有两种估计确定作业时间值的方法。,1.单一时间估计法:又称单点估计法,对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仅确定一个时间值。估计时,应以完成各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为准。单一时间估计法应用于不可知因素较少,有同类或类似项目的时间资料作为借鉴。2.三值时间估计法:又称三点估计法,即对活动的作业时间,预估三个时间值,然后求出可能完成的平均值。A.最乐观时间(OptimisticTime):是指在顺利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可能需要的最短时间,以tO表示。B.最保守时间(PessimisticTime):是指在不利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可能需要的最长时间,以tp表示。C.最可能时间(MostLikelyTime):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最可能需要的时间,以tm表示。,二、结点的时间参数:3个1.结点最早发生时间(ET)结点最早开始时间是指从该结点开始的各项活动最早可能开始进行的时间。它从网络图的始结点开始计算。通常将始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规定为零,然后顺着结点编号来计算确定其他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直至最终结点。但对某工程项目有具体规定的开工时间时,始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可等于规定的开工时间。结点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公式:A.当进入结点j的箭线只有一条时,则结点j的最早开始时间ETj为:,式中ETi结点i的最早开始时间ti,j活动ij的作业时间,B.当进入结点j的箭线有多条时,则结点j的最早发生时间ETj为:,结点最早开始时间取括号中的最大值,是因为在此时间之前,该结点事项是不能发生的。式中ETik结点ik的最早发生时间。,2.结点最迟发生时间(LT)结点最迟发生时间是指进入该结点的活动最迟必须完成的时间。它从网络图的终结点开始,反结点编号顺序顺次计算。由于结点所代表的事项本身不消耗时间,故网络图终结点的最迟发生时间等于它的最早发生时间。已知终结点的最迟发生时间,即可计算其他各结点的最迟发生时间。在对某工程项目有规定完工的时间要求时,终结点的最迟发生时间可定为该规定时间。结点最迟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为:A.当结点i后面只有一条箭线时,即从该结点出发的活动只有一项时,其最迟发生时间LTi为:,式中LTi结点的最迟发生时间,B.当结点后面只有多条箭线时,即从该结点出发的活动只多项时,其最迟发生时间为:,式中LTJk结点jk的最迟发生时间(k=1,2,3n。n为从结点i出发的箭线数)结点最迟发生时间取括号中的最小值,是因为超过此时间,必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完工期.,3.节点时差:节点时差=节点最迟发生时间-节点最早发生时间关键节点:时差为零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如图中1,2,3,5,8。由关键节点连接起来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确定方法之一),三、活动时间的参数(6个)1.活动最早开始时间活动最早开始时间(ES)是指活动最早可能开始的时间,它等于代表该活动的箭线的箭尾结点的最早发生时间。,0,4,12,4,17,12,6,6,15,14,2.活动最早结束时间活动最早结束时间(EF)是指活动最早可能完成的时间,它等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与该活动的作业时间之和。,4,12,6,15,17,12,14,32,19,20,3.活动最迟结束时间活动最迟结束时间(LF)是指活动最迟必须完成的时间,它等于代表该活动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开始时间。,32,32,32,26,28,17,17,11,12,4,4.活动最迟开始时间活动最迟开始时间(LS)是指活动最迟必须开始的时间,它等于活动最迟必须结束时间与该活动的作业时间之差。,26,28,17,18,25,11,12,9,4,0,归纳:结点和活动主要时间参数有(2+4)个(不包括时差)。最早时间(3个)从左向右计算,多个值时取大值最迟时间(3个)从右向左计算,多个值时取小值,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之一:图上求解法,网络时间参数的求解方法之二列表求解法列表求解法根据公式求各时间参数。例见P334,四、时差与关键路线1.时差:也称为机动时间、宽裕时间,是指在不影响整个项目按期完工的条件下,某活动在开工时间安排上可以机动使用的一段时间。活动的时差主要包括总时差TS和单时差S两种.(1)活动总时差=活动最迟开始时间活动最早开始时间=活动最迟完成时间活动最早完成时间(2)单时差=min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本活动最早完成时间,活动单时差是活动总时差的一部分。由于单时差以不影响紧后工序最早开始时间为前提,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单时差对紧后活动的正常进行毫无影响,因此,它是自由时差。单时差只能在本项活动中利用(如迟开始、延长作业时间等),且紧后活动并不因此而推迟;如果不用也不能让给紧后活动,而总时差可以部分让给后续活动使用在项目进行中,较早地使用总时差会减少后面活动的机动时间,即会影响后面活动的开始时间(但不影响项目的完工日期),因此,使用时差调整作业时,应尽量先用单时差,回顾节点时差=节点最迟发生时间节点最早发生时间,2.关键活动与关键线路(1)关键活动:总时差为零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单时差必为零)回顾关键节点:时差为零的节点(2)关键线路:由关键活动(或关键节点)连成的线路,(1)关键线路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关键线路的长度决定项目的工期。因此,要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就要首先考虑采取措施压缩关键线路上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2)关键线路上各活动、各节点的时差为零,因此没有机动时间。(3)关键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压缩某关键活动的时间,就有可能引起原来的非关键线路成为新的关键线路。,3.线路时差网络图上其他线路的持续时间都比关键线路短,为非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与非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之差称为线路时差。,32,19,27,20,0,13,5,12,总结:寻找关键线路有三种方法,(1)通过寻找关键节点,连接起来。时差为零的节点是关键节点(2)通过寻找关键活动,连接起来。总时差为零的活动是关键活动(3)通过计算线路持续时间,最长者为关键线路,第三节网络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时间优化:不考虑资源限制,寻求工期最短(如何缩短工期,以符合规定完工时间的要求)。时间费用优化:寻求总费用最低情况下的最短工期。时间资源优化:资源有限下,使工期最短;或工期一定下,资源利用最充分、最均衡。,一、时间优化1.含义:就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基本上有保证的前提下,寻求缩短工期的措施,使工期符合目标工期的要求。2.适用条件:多发生在计划任务比较紧急,目标工期小于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3.内容:根据目标工期,找出需要优化的线路。调整应从关键线路入手。实施有效措施4.优化措施调整作业关系,利用平行、交叉作业。在关键线路上赶工,调整作业关系,利用平行、交叉作业。在作业逻辑允许下,尽量采用平衡交叉作业例:原工程需19个月,调整为平行交叉作业后,可能12个月完成,在关键线路上通过各种措施赶工人、物支援措加班(时间赶工)施工艺技术革新,提高工效降低质量要求,二、时间费用优化1.含义:综合考虑工期与费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以最低的费用获取最佳工期。2.能够实施时间费用优化的根源工程总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费用随工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是相反的。,(1)直接费用是指能够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如直接工人工资、原材料费用等。直接费用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直接费用变化率:活动每缩短一个单位时间所引起直接费用增加额。赶工情况下的时间和费用称为极限时间和极限费用(2)间接费用是指与整个工程有关的、不能或不宜直接分摊给某一活动的费用。包括工程管理费用、拖延工期罚款、提前完工的奖金、占用资金应付利息等。间接费用与工期成正比关系,即工期越长,间接费用越高,反之则越低。,3.优化方法1列出各活动正常条件和赶工条件下的时间和费用计算各活动的直接费用变化率在极限时间范围内,在关键路线上逐次寻找直接费用增加率最小的活动进行压缩,直至总费用最小。注意:压缩条件压缩从关键路线起被压缩工序(活动)的费用率越低压缩效果越明显压缩不能超过赶工的极限天数压缩过程中引起多条关键路线时,应在所产生的多条关键路线上同时压缩。,4.优化方法2(适用于无罚款和奖励的情况下),(似乎不太成熟,不讲)列出各线路的持续时间及线路时差。从初始计划开始,找到关键路线,将关键路线上赶工费用率最低的活动的作业时间减少一天重新计算并寻找新的关键路线,在新的关键路线上同样将赶工费用率最低的活动的作业时间减少一天。(4)重复,直到获得满意的完工时间或完工时间不能进一步缩短为止。,例2(不讲):某项目的网络图如下,且已知该工程项目单位时间(周)的间接费用为1千元,正常工作时间和极限工作时间及与它们对应的费用如图所列。试对该项目进行优化。,1)列出各线路的持续时间及线路时差,2)计算各活动的直接费用变化率,3)在极限时间范围内进行优化,3)在极限时间范围内进行优化,2,1,1,3,3,活动压缩2天后,有两条关键线路,必须同时压缩。活动已到极限。如果压缩活动(直费变化率小),则必须同时压缩1天,总直接费用增加3.75,故压缩共有活动(可压缩3天,此时直接费用增加与间接费用降低相抵消,总费用已没降低可能),2,2,1,1,1,3,可见,用手工进行项目的时间费用优化比较烦琐,工作量大,一般实际中多采用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PMIS等)进行优化三、时间资源优化包括两方面含义(1)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如何调整网络计划使工期最短;(2)在工期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网络计划使资源利用最充分。,第四节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1.确定项目目标2.利用WBS分解项目活动,列出活动明晰表,估算各活动的作业时间3.绘制网络图,进行节点编号4.计算各项活动和节点的时间值5.根据时差,确定关键路线和工程周期6.进行资源的调整、优化和资源平衡工作,思考题,1网络图的构成要素。2网络图的时间参数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3网络图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第九章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第一节企业库存的概念及分类,供应商,订货,接收,用户,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用户,用户,分销中心,分销中心,一、企业物流,二、库存的含义及分类1、库存的定义狭义定义:仓库里存放东西广义定义:库存是指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机器、人才、技术等等。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闲置的资源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库存的分类,按库存物料在生产转换过程中所处的状态,按库存物料在生产经营过程种的配置位置,按库存物料的需求特性,原材料库存半成品及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备品备件工装库存,销售库存生产库存,独立需求库存:相关需求库存,2、库存的分类(TypesofInventory),几个重要概念:,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库存:1)独立需求库存:库存管理对象是具有独立需求属性的物品。来自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独立需求。特征:独立需求不受企业控制,需求的对象和数量不确定,只能通过预测方法粗略地估计。2)相关需求库存:库存管理对象是具有相关需求属性的物品。企业内部物料转化各环节之间所发生的需求是相关需求。特征:相关需求也称为非独立需求,它可以按对最终产品的独立需求精确地计算出来,单周期库存与多周期库存1)单周期库存:库存物品不能重复订货的库存。物品只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有需求,过了这段时间,该物品就没有原有的使用价值了。报纸、新年贺卡、圣诞树等属于这种物品;易腐食品(如海鲜、活鱼、新鲜水果)属于这种物品;机器设备的备件也属于这种物品;2)多周期库存:库存物品可以重复订货。物品在很长时间内有需求,可以多次重复订货。对某种物品有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三、库存的功用与弊端:库存是必要的恶魔1、库存的功用缩短订货提前期/交货期保证生产与运作的均衡进行分摊订货费用防止发生缺货防止中断防止价格上涨,或争取数量折扣2、库存的弊端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企业费用支出腐烂变质的损失掩盖生产运作中存在问题(如质量、准时性等),第二节库存控制系统,一、为何要进行库存控制1.库存会占用大量资金2.库存可以掩盖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库存是必要的,但同时库存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怎样既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使流动资金的占用达到最小,是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二、库存控制的目标: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库存是必要的,但同时库存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怎样即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使流动资金的占用达到最小,是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库存控制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和缺货。,三、库存控制系统的构成:,1、库存控制系统的构成四方面输出、输入:资源(没有形态的转化);约束:包括资金约束、空间约束等运行机制:控制哪些参数以及如何控制,2、任何库存控制系统所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1)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库存量?(2)何时提出补充订货?(3)每次订多少?3、几种实用的库存控制法(控制系统)定量控制法定期控制法最大最小法,(1)定量控制法,定量控制法又称为订货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的变化,当库存量下降到某个预定数值(订货点)时,就向供应商发出固定批量的订货请求,经过一段时间(提前期)后,货到补充库存。(1)定量控制系统是指订货点和订货量都为固定量的库存控制系统。,其中:LT:订货提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进度监理服务协议
- 2025公务员审计面试题及答案
- 公共行政中的包容性治理模式-洞察及研究
- 疾控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消费后纺织品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缓激肽B1受体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宣传册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有关心肺复苏教学课件
- 智能监控中心建设及维保服务合同范本
- 双方协议离婚房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书
- 孙燕姿所有歌曲歌词大全(11张专辑)
- 竹简与毛笔背景的国学主题PPT
- 透明土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 《欧姆定律》 单元作业设计
-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件
- 室外消防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PE管施工及方案
- 带秋字的古诗飞花令
- 体育原理完整版
-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
- 医院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章程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