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_第1页
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_第2页
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_第3页
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_第4页
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击钻孔对场地周边建筑物 的影响 姜 峰 方 佳 陈子毅 王 宇 张 波 ( 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北京 1 0 0 0 4 5 ; 2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 审查协作北 京 中心 , 北京 1 0 0 1 9 0 ; 3 北京 中咨华路达工程技术有限公 司, 北京1 0 0 0 9 6 ; 4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 院,北京1 0 0 1 2 4 ) 摘 要 : 通过对河南某场地 进行 冲击钻孔施工时产生的振动进行 的现场测试 , 以评价其对周边建 筑的影 响 。主要测试项 目包括 : 地表加速度 、 深部土层 加速度及 土层的分层沉 降。分析 不同数 目钻机 同时施 工时引 起 的振动在土层中的衰减规律 以及波的传播规 律、 振动导致的建筑物周边地 层的沉降 , 并提 出保 障建 筑物安 全 的工程措施。研究表 明: 冲击钻孔 时, 地基会产生较大 的振 动 , 这种振 动在地表和地层 内部衰减较快 ; 冲击 振动产生的振动波主要 以面波和剪切波两种途径传 播 ; 在周边建筑 地表粉土层 , 振动 的频率 相对较低 。采取 隔孔打桩 , 并控制 同时施工数量的方法能有效 降低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关键词 :冲击 ;振动 ;周边建 筑;现场测试 THE I M PACT DRI LLI NG EFFECT oN THE SURROUNDI NG BUI LDI NGS J i a n g F e n g F a n g J i a C h e n Z i y i W a n g Yu Z h a n g B e ( 1 B e i j i n g Mu n i c i p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i t y P l a n n i n g De s i g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5, C h i n a; 2 P a t e n t E x a mi n a t i o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S I P O,B e i j i n g 1 0 0 1 9 0,C h i n a ;3 C h i n a Hi g h w a y E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u l t i n g G r o u p C o mp a n y L t d,B e i j i n g 1 0 0 0 9 6,C h i n a ;4 T h e C o l l e g e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1 2 4,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The v i b r a t i o n o f i mpa c t d r i l l i ng wa s t e s t e d t o e v a l ua t e t h e i mp a c t o n s ur r o u nd i n g b u i l d i n g s The ma i n t e s t i t e ms i nc l u de d:a c c e l e r a t i o n o n g r o u n d S U l f a t e,a c c e l e r a t i o n i n d e e p l a y e r s,a nd s o i l l a y e r d e po s i t i o nTh e v i br a t i o n a t t e n ua t i o n r u l e s,wa v e p r o pa g a t i o n r u l es 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n e a r t he b u i l d i n g i n di f f e r e n t f o r ma t i o n s c a us e d b y v i br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a s u r e s we r e t a k e n t o e n s ur e t h e b ui l di n g s a f e t y Th e r e s u l t s ho we d t ha t t he v i b r a t i o n wo ul d b e g e n e r a t e d i n u nd a t i o n o b v i o u s l y d u r i n g i mp a c t i n g dr i l l i ng An d t he r a t e o f v i b r a t i o n a t t e n ua t i o n wa s h i g h e r o l l g r o u nd s u r f a c e a n d i n t h e i nn e r f o r ma t i o n T he wa v e s c a u s e d b y v i b r a t i o n pr op a g a t e i n t wo wa y s Vi b r a t i o n a mpl i t u d e wa s ma i nl y d i s t r i b ut e d i n r e l a t i v e l y l o we re q u e nc y r a n g e i n t he s i l t l a y e r n e a r t h e g r o un d s ur f a c e Us i n g me t ho d o f e v e r y ho l e p i l i n g a n d l i mi t i n g t h e n umb e r o f d r i l l i n g c o u l d r e du c e t h e i mp a c t o f v i br a t i o n o n s ur r o un d b u i l d i n g s e f f e c t i v e l y Ke y wor ds :i mp a c t d r i l l i n g;v i b r a t i o n;s u r r o u nd i ng b u i l d i n g s;f i e l d t e s t 冲击钻孔施工中, 钻锤冲击并贯穿深部地层时, 能量在钻锤面处释放, 并转化为体波和面波传到土 体 中 , 深层 土 体 在 冲 击 荷 载 作 用 下 , 状 态会 发 生 改 变 , 主要表现为 : 土体重塑或天 然结构改变 、 改变应 力历史及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 和有效应力减小 。 这三种作用使土体的强度大为降低 , 同时出现地面 的振陷 , 对周边建筑产生较大影响E 2 1 。 J G J 7 9 2 0 0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规定 , 对大型的重要 的 或场地地层条件复杂的工程 , 在正式施工前应通过 现场 试验 确定其 处 理效 果 , 其 目的 主要 是保 证 场 地 及 周边建 筑 的安 全 。 关于冲击钻孔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国内还没 88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n s t ruc t i o n Vo 1 4 2, No 3 , 2 0 1 2 有 明 确 的 规 范 说 明 , 研 究 中大 多 参 考 G B 6 7 2 2 2 0 0 3 爆破安全规程 和 J B J 1 6 2 o 0 0 机械工业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以及其他相关规程, 确定 的 主要 依据 为 建 筑 物 的最 大 振 动 速 度 。而 实 际 施 工 中, 地表土因振动产生的升降也是导致建筑物破坏 的影响因素。许锡昌等 综合 国内外规范, 根据特 定工程确定了建筑物振动阈值 , 并通过开挖减振沟 , 降低振动对建筑的影响 ; 谭捍华等 研究了强夯振 第一作者 : 姜峰 , 男 , 1 9 7 9年 出生 , 高级工程师 。 Em a i l : h a i b o e ma i l s b j u t e d u c n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8 2 O 工业建筑2 0 1 2年 第 4 2卷 第 3期 动在 地层 的衰减 规律 。 目前 的研 究大 多针对 指定 区 域的典型土质而言 , 对振动衰减规律和波的传播规 律并 没有 形成统 一 的认 识 , 对建 筑 物 的 振动 影 响评 价也仅限于振动波的振动 幅值 , 无法给予准确的判 断 , 尤其 是在 复杂场 地地 层条件 下 , 必 须通 过现场 测 试 和试验 研究 进行综 合分 析 。 本研 究针 对河 南某 冲击钻 孔施 工场地 的地层 特 点 和周边 环境 条件 , 设计 现场测 试试 验 , 通 过研究 振 动衰减规律 、 波在各地层的传播规律和振陷的测试 , 综合评价振动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 为场地安全施工 和类似工程的试验方法提供借鉴。 1工程 概况 拟 建场 地地基 主要 由粉 土 、 淤 泥质粉 质黏 土 、 粉 细砂和砂砾胶结层 构成, 旋挖法施 工到深部 3 3 4 0 m硬层 ( 胶结地层 ) 后钻机无法进尺, 改用冲击成 孔法。各主要地层的分层及参数如表 1 所示。桩数 为 2 5 2根 , 桩位布置如图 1 所示 。场地北侧存在 2 栋建筑物 , 分别为 : 1 0层住宅, 基础埋深 3 0 m; 4层 砖 一 混住宅 , 基础埋深 1 5 m, 距 桩位最近距 离为 4 5 m, 由于距离较近且底部存在淤泥 质土层 , 故施 工可能会对北侧的 1 0层和 4层建筑产生影响。 1 一冲击钻孔区域; 2 2层结构; 3 一l 0层住宅 ; 4 4层砖 一 混住宅; 5 3层结构 ; 6 9层结构 ; 7 7层结构 图 1 场地平面 Fi g 1 Co n s t r uc t i o n s i t e p l a n e 表 1 岩 土体 物理 力学参数 Tab l e 1 Ph ys i c al an d m e c han i c a l pa r a me t e r s of s o i l l a ye r s 。 密度 平均深 孔隙 土颗粒相饱 和 黏聚 摩擦 ( k g m ) 度 m比 e对密度度 力 k P a角 ( 。 ) 冲击钻孔 对场地周 边建 筑物 的影响 姜 峰 , 等 2冲击施 工对 建筑物 的影 响分析 对局部 胶结 层进 行 冲击 钻孑 L , 施 工 振 动具 有 瞬 态振 动特性 , 其 振动 形 式 主要 为 近 振源 的塑性 变形 和远处的弹性变形 。冲击 施工可能产生如下效 应 : 1 ) 冲击振动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直接影响; 2 ) 冲 击振动使北侧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形成挤 出性破坏 、 振陷; 3 ) 冲击振动对松散的砂土层可能产生压密效 果 , 从 而导致 地面 出现下沉 。 以上效应 中, 后两种效应产生的沉降势必会传 导到地表及邻近建筑物的基础上 , 进而对其产生影 响甚至破坏 , 此外冲击波也可能对建筑环境产生危 害甚至结构损伤。 基于以上因素, 开展现场测试试验, 主要 目的是 : 通过 对地表和地下深层 的振动测试 , 研究 振动衰减 规 律和波在地层中的空间传播规律; 通过对地层不同深 度沉 降的监测 , 动态 掌握振 动引起 的地层沉 降。 3测试 试验 设计 及实 施 3 1 测试 内容 主要的试验测试 内容包括 : 冲击振动在水平和 深度方 向的振动特征 以及北侧建筑的地基振陷; 具 体包括 : 不同钻机同时工作时地表振动的加速度 、 地 层深部的竖向加速度和地层的分层沉降。 3 2试 验 工况及 测点布 置 3 2 1 试 验 工况 选 取最北 侧 的部分 桩 位 ( 即距 离 建 筑 物最 近 桩 位) 作为试验打桩点 , 按照 冲击数量和布置方式 的 不同, 设定不同的试验工况, 如表 2所示。 表 2试 验 工 况 Ta bl e 2 Te s t c o ndi t i ons 3 2 2测 点布 置 地表的测点由激振点向北竖向和建筑物方向间 隔 5 m布置 , 工况 2 一工况 7中不同钻机和测点 的 布置如图 2所示 , 测点处沿竖向和两个水平方 向埋 置加速度传感器 , 测取地表上距振源不 同距离 的加 速度。在北侧建筑物向南 5 2 m内分别布置 3组深 8 9 层 加 速 度 测 试 点 , 1号一3号 钻 孔 深 度 为 2 5, 2 0, 3 8 m, 与北侧建筑物的距离分别为 4 , 2 4 , 5 2 n l , 如图 3所示 。传感器沿各个钻孑 L 深度每 5 m布置 , 测取 地 层深度 的竖 向加 速度 , 并 在 3号孔 测 量 不 同深 度 的分层沉 降 。 N 花 园路 围 三二 蕊商 围 L j t i -j 乇啮 地 l匕_ = = = = = = = = 础5 j 墙 鼍 因 打桩位置 ; 测试位置 图 2 测点平面布置m F i g 2 P l a n a r r a n g e me n t o f me a s u r i n g p o i n t s 1 - 1号 钻 孔 ;2 2号 钻 孔 ;3 3号 钻 扎 ; 4 一建筑 ; 5 一围墙 ; 6 一激振点 深层竖 向加速度测试点 ( 间隔 5 m) ; 一分层沉降观测点( 间隔 2 m) 图 3 测点布置 F i g 3 P r o f i l e a r r a n g e me n t o f me a s u r i n g p o i n ts 3 3试验 实施 加速 度测试 采用 9 4 1 B型超 低 频测 振 仪 。 冲击 锤 达 3 0 t , 冲击频 率为 4 0 H z , 抬升高度 为 8 0 c m, 按 工况要求的台数 同时在地下 3 8 m处 的胶结砂层锤 击 。为保 证地 表 加 速度 测 试 效 果 , 用 厚 度 1 a m, 长 宽 8 c m 的钢 板 , 中心焊 接 长 2 0 c m、 直 径 为 1 6 a m 的螺 纹钢筋 打 人地 下 , 在钢 板 上安 放 传 感 器 ( 拾 振 器 ) 。 深层 测试 时 , 采 用 柴 油 钻 机 钻 孔 , 钻 机 每 钻 进 5 m即停止钻进 , 开始测试 , 振动采样频率为5 0 0 H z , 采样 时 间为 2 0 0 3 0 0 S , 直 到振 动 达 到稳 定 为 止 。 测试时, 拾振器按竖 向固定 , 并做好防水处理 , 由钢 9 0 丝送入孔底 , 依靠传感器的重力保持在孔 中水平 , 测 取底部的竖 向加速度。 2号 、 3号 钻孔 在振 动测试 后埋入 直径 为 5 3 mm 的分层沉降管 , 稳定 3 d后 , 用 B G K一1 9 0 0型 电磁 式沉 降仪 测取 分层沉 降值 。 4测试 结果 4 1 地表 振动 衰减规 律 4 1 1 不 同方 向的振 动特征 图4为工况 1的各个方 向加 速度峰值变化情 况, 测试结果显示 , 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远小于竖向 加速度峰值 , 即冲击引起的地 面振动以竖 向振动为 主。振动峰值加速度随远离激振点呈负指数衰减 , 且 竖 向加速度 峰值 衰减更 明显 。 2 O 3 0 4 0 5 0 R i m 1 一 竖 向 ; 2 - 径 向 ; 3 一 切 同 图4工况 1 不 同方向加速度峰值 曲线 n g 4 P e a k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c a l v e o f d i ffe r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u n d e r c o n d i t i o n 1 冲击地层在地表引起的振动是多种频率成分叠 加而成的复杂运动 , 通过对加速度时程 的傅里叶转 换 , 得到地表振动加速度振幅谱 , 振动在地面监测到 的竖向频率较集 中在 1 5 2 5 H z , 水平振动较 为分 散 , 但相 对集 中在 4 0 6 0 H z 。 4 1 2竖向加速度峰值 的回归分析 通 过工 况 2 一工 况 7的竖 向加速 度 的分 析 , 在 不 同钻 机 同时施工 的条件 下 , 地 表 振 动 呈现 相 似 的 衰减规 律 , 以 G o l i t s i n经验公 式为基 础 , 考 虑激 振 点 布置方式 的影 响 , 增加 了夯 击能量 密度修 正变 量 , 因此地表的振动响应函数可写成 : f= R, Q, A) ( 1 ) 式中: R为距振源距离; Q为夯击能量 ; A为能量密 集度 。 对不同工况竖向加速度峰值进行回归分析。为 了以后计算方便 , 将拟合 中用 到的变 量无量纲化。 设激振点距离比为 , 加速度峰值 比为 A , 冲击能量 比为 卵, 即 : = ( 2 a ) 工业建 筑2 0 1 2年第 4 2卷第 3期 如 如 加 0 A= ( 2 b ) A O n 叼 ( 2 e ) 式 中 : r 为 测 量点 距 振 源 距 离 , m; R 为激 振 点 位 置 , m; A 为测量点的峰值加速度 , m s ; A 。 为激振位置 地表( 并非激振点) 峰值加速度 , m s ; Q 为 1台钻 机的冲击能量 , J ; Q 为 台钻机的冲击能量 , J 。 对 工况 1 、 工况 2 、 工况 4 、 工 况 6的数 据 进行 回 归分析 , 得到各个工况公式和曲线如图 5所示 , 并建 立 总公 式如下 : A =0 9 5 e x p ( 一0 2 2 L ) q O 2 3 A ( 3 ) 式 中: A为能量密集度修正系数 , 取 0 8 51 0 5 。 l 一 工况 l , A= 0 8 6 9 4 e x p (一 0 2 1 7 4 L ) ; 2 一工况 2 A=1 2 1 9 e x p (一 0 2 1 8 2 L ) ; 3 一工况 4, A=1 2 5 3 e x p (一 0 2 3 3 5 L ) ; 4 一工况 6 , A:1 2 2 1 e x p (一0 2 0 9 2 L ) 图 5 竖 向加速度峰值曲线 F i g 5 Ve r t i c a l p e a k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e u le w i t h d i s t a n c e 同时, 根据谭捍华 对强夯地 面振动 的研究 , 振 幅谱反 映不 同频率 成 分 的振 动 强度 , 满 足 振 动 衰 减 规律 : J n ( f) =k ( f) r u ( 4 ) 通过 对工 况 3距 振源 为 5 , l 0 , 2 0, 3 0 , 4 0 r i 1 的地 面测点振动加速度振幅谱 的分析 , 将同一频率 的振 幅 汇 总 , 对 不 同 测 点 分 别 在 频 率 为 1 2 6 , 1 7 5 , 2 1 7 , 2 7 1 H z的竖 向加速度幅值进行回归分析 , 可 得 到不 同频 率 的衰 减 公 式 和 曲线 , 如 图 6所 示 。 由 图6可以看出, 表面波高频部分 的快速衰减是土体 振 动随振 源距 离变化 的主要 原 因 。 4 2深层 振动 衰减规 律 由于深层条件下土层 比较复杂, 用统一 的衰减 曲线来描述振动的衰减规律难度较大, 但可 以通过 加速度峰值的变化 , 得 到一些规律性 的认识。通过 对工况 8在 3台钻机同时施工时, 各钻孔 内测试的 竖 向加速 度 的分析 , 得 到 如 图 7所 示 的加 速度 峰值 随埋深而变化的曲线。由图 7可知: 1号钻孔在打桩 ( 3台) 过程中, 竖 向加速度峰值为 3 31 4 7 c m s ; 冲击钻孔对 场地 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姜峰 , 等 1 一频率 2 7 1 H z , I a ( f)l - 1 0 2 0 0 y ; 2 一频率 2 1 7 H z , l a ( f)l _ 1 0 2 1 0 y。 ; 3 一频率 1 7 5 Hz , l a ( f)I _2 9 5 7 y ; 4 一频率 1 2 6 H z , I ( _厂)l _ 4 3 0 y 图 6 不 同频率下竖向加速度峰值衰减曲线 F i g 6 Ve r t i c a l pe a k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c u r v e s o f d i ff e r e n te q u e n e y 2号钻孔 的竖向加速度 峰值为 4 1 1 5 7 c m s ; 3号 钻孔的竖向加速度峰值为 2 6 8 2 c m s 。 1 O 2 0 h m 1 - 1号 钻 孔 ; 2 2号 钻 孔 ; 3 3号 钻 孔 图7 竖向加速度峰值随深度变化 曲线 F i g 7 Ve r t i c a l p e a k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c u r v e wi t h d e p t h 由于 3号钻 孔 距 建筑 物最 近 , 且 穿过 不 同的地 层 , 选取典型深度测点的加速度反应谱分析 , 得到不 同深 度 的特征频 率 和主频 范 围 , 如 表 3所示 。 表 3不 同深度 的频率 Tab l e 3 Fr e que n c y o f di f f e r e nt d e pt h 4 3分 层 沉 降 测 试 2号和 3号钻孔分层沉降结果如图 8所示, 2号 点由于距离冲击点较近 , 因此沉降值偏大 , 2 、 3号点 的沉降值 由底部 向地表累加, 其 中在深度 1 5 2 0 m 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中的分量最大, 说 明在冲击作 用下 , 地表沉降主要以此层的振陷为主。如图 8所 示 , 2号和 3号点地表 的最大 累计 沉降分别 为 1 1 , 91 测点深度 m 1 2号 钻孔 : 2 3号 钻 孔 图 8 分层沉 降曲线 F i g 8 L a y e r e d s e t t l e me n t c u r v e s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p o i n t 5对 建筑 物影响 评价 5 1 测试 结果对 建筑物 影响评 价 5 1 1 振动峰值分布 试 验结 果显 示 , 在距 振源 5 m 内衰减速 度很快 , 距离大于 5 m后衰减速率减小 , 逐渐趋于平稳; 距离 大 于 3 5 m后振 动加速 度接 近于零 , 可保守 地认 为冲 击振 动地 表影 响距离 为 4 0 m。同时 , 加速 度 随钻 机 台数和排 列方式 的 不 同而 呈 现不 同的 峰值 , 钻 机 数 越多, 排列越密集, 竖向加速度峰值越大。各钻孔的 峰值加速 度 随着 深 度 的增 加 呈 先 减 小 后 增 大 的趋 势 。在地表和近地表处 , 峰值加速度从 1号钻孔到 3号 钻孔 总体 在 衰 减 。在 深层 , 由 于 3号 钻 孔 的测 点深度为 3 3 m, 故加速度峰值较大。 因此 , 打桩点 的距离 、 同时施 工钻 机数 目以及地 下 1 52 0 m 的软 弱地 层 是对 建 筑 物产 生 影 响 的 主 要 因素 。 5 1 2频率分 布 应 该 注意 的是 竖 向振 动测 得 的主频范 围均在 中 高频端, 对建筑物的影响有 限。但减少振动仍是需 要 的 。虽 然竖 向振 动 响应 处远 离 激 振点 , 振 动 幅值 减弱, 但由于趋向于较低的主频 , 更接近于建筑物 自 振频率。对于粉土、 砂土, 振动监测到的频率较集 中 在 1 0 2 0 H z , 而黏性场地 , 监测 到的频率相对高频 较显著 , 而且分布较为广泛。由于粉土靠近地表, 因 此 , 振动引起的响应仍应引起重视 。 5 1 3 振 陷分布 试验结果显示 , 地表的沉降主要来 自于淤泥质 粉质黏土层的振陷, 因此对该层 的应力及位移状态 和应予 以重 点监测 。 5 2振 动 阈值 的 选 取 对 于强夯 法 和 锤 击 沉 桩 法 的 施 工 在 J G J 7 9 2 0 0 2及 J G J 9 4 2 0 0 8 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 中仅有 92 隔振 和防振 监测 的规 定 , 对 于评 价 振 动 对建 筑 结 构 的影 响 , 仅 有 G B 6 7 2 2 -2 0 0 3 、 J B J 1 6 2 0 0 0和 G B T 1 7 7 4 2 -1 9 9 9 ( 中国地震烈度表 可参考。通过 分析冲击振动与爆破及地震作用 的异同, 并参考 国 内外相关规定( 表 5所示 ) , 综合确定建筑结构的振 动阈值 , 并强调了振动幅值、 振动频率和地表沉降的 综合控制 , 控制的加速度峰值为 51 0 c m s , 频率 小于 1 0 H z , 地表沉降为 4 m m。 表 5国内外安全振动速度 Ta bl e 5 Sa f e t y vi br a t i on ve l o c i t y o f Ch i na an d ot he r c o unt r i e s 安全振动速 频率 国家 度 ( S m m )H z 建筑类别或 其他条件 6 结 语 在深 层 冲击振 动试 验 下 , 地 表 的振 动 响 应 衰减 很 快 , 在距激 振点小 于 5 m 时衰减 速率 较大 , 并 随距 离 的增加 逐渐 趋于平 稳 ; 在 最多 4台钻 机试验 时 , 地 表的水 平影 响距离 为 3 5 4 0 m; 振 动 响应在 地 层 内 部 4 0 m 内呈现 先减小 后增 大的趋 势 。 振动控 制措施 的 目的 主要 为 : 一 是 减小 波 的 能 量; 二是降低或缓解地层冲击引起的孔压膨胀, 控制 振 陷。 由于该 场地 条 件 的 限制 , 用 隔 振 沟屏 蔽 振 动 波难以办到, 故通过改进激振位置进行减振。 1 ) 各个 桩 位 施 工 时必 须 遵 循 严 格 的跳 打 。对 该工 程现场 施工 时先 集 中力量 施 工 西南 角 , 整 体 从 西南 向东北 推进 , 逐 渐 形 成弧 线 , 既 增 加施 工 空 间 , 又有 利 于能量 的耗散 。 2 ) 减少 冲 击 钻 同 时施 工 的 台 数 , 建 议 为 45 台。其中最北侧三排基桩同时施工的冲击钻不超过 3台 , 且 采用 多 台钻 机交错 冲 击 的方 式 , 最北 侧一 排 同时施 工 的台数不 宜超过 1台 。 工程于 2 0 1 0年 1月完工 , 地表和地层沉降监测 显示 , 最大沉降量为 3 9 5 m m, 相邻柱基的最大沉降 ( 下 转第 1 1 6页 ) 工业建筑2 0 1 2年第 4 2卷第 3期 0 2 4 6 8 0 2 gm 咖逝蛙 栓连 接或 者焊接 , 并对各 自的尺寸进 行复 核 , 确保 其 定位 准确 , 使结构 成为一 个稳定 的状 态 。 3 5结 构安装 效果 通过安装过程中各阶段的控制 , 本工程较好地 控制了安装误差 ( 表 1 ) , 完全在规范允许偏差范 围 内 。作 为重 点控制 的上 、 下柱 相接处 , 经实 际测 量弯 曲矢高仅为 5 m m, 柱轴线垂直度偏差仅 1 0 mm, 说 明此 种安装 方法 能确保 工程 安装精 度要求 。 表 1安装偏差对b E Tab l e 1 Compa r i s on o f i n s t a l l a t i on de v i a t i o n 项 目 允许偏 差 mm 图 例 检验方法 实际结果 m m _j 一 5 0 辔 融一 2 +3 0 2 有吊车梁柱 5 0 柱基准 点标高 无 吊 车 梁 柱 : : 无 l 和钢尺检查 拉线 弯 曲 应 大 于 大 于; 0 m m r 。 吊线 一 l 柱 l 轴单层 H 1 0 m H 1 0 0 0 毫 l 线 l , H 1 0 0 0 ,且 不 l I 柱 加 应大于 2 5 0 4 结 语 以上技 术 的应 用 , 解 决 了超 高 厂 房 的运 输 和安 装问题, 缩短了施工工期 , 降低 了工程成本 , 提高了 安装质量。实践证明, 只要在施工前做好详细、 周密 的部署, 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 就能圆满完成任务 。 通过本项工程的施工, 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也为同行业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参考 文献 1 G B 5 0 2 0 5 -2 0 0 1 钢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 S J G J 8 1 2 0 O 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S G B 5 0 0 1 7 -2 0 0 3 钢结构设计规范 S 建筑施工手册 ( 第 4版 ) 编写组 建筑施 工手册 M 4版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3 李星荣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 M 2版 北 京 : 中 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