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_第1页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_第2页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_第3页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_第4页
咏怀(阮籍)及杂诗(陶渊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竹林七贤,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二、作家作品,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薄帷”、“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高洁而落寞幽独视觉、感觉,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听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阮旨遥深”“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忧思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主题: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艺术特色,1、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2、中间四句似乎在写景,但是句句景中有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即是此诗显著特点。因为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什么具体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这种从生命本质意义上提出的孤独感是过去诗歌中从未有过的。这样写,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3、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都是动。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特别是那“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给人以惊悸之感。这茫茫夜色笼罩着的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4、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就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意象与意境,1、阅读前四句,概括诗歌中的意象及环境特点。意象:白日西河素月东岭环境特点:空旷(荡荡),意象与意境,2、阅读五至八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环境特点。意象:风房户枕席气时不眠(诗人)环境特点:清冷3、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情感与手法,1、齐读后六句,找出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悲悽”2、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的语言回答)“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逝离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伸展。(此时诗人近50岁),情感与手法,3、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结合诗句分层次回答)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清辉的景象,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的悲哀和孤独。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冷”字用的妙,试分析。表面上是写枕席冷,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冷。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感情与手法,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