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_第1页
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_第2页
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_第3页
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_第4页
园林树木学分类植物分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园林树木分类是园林树木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园林树种合理选择与配置、园林树种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的必要基础。园林树木分类包括园林树木的植物学分类(BotanicalClassificationPlantTaxonomy)和园林建设分类(ClassificationofTreeAccordingtoLandscapeConstructionAppliedClassification),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内容ObjectivesofPlantTaxonomy,研究对象(objects):植物类群(taxon,taxa)泛指任何分类等级的某一生物族群。.科(family)、属(genera,genus)、种(species)、.研究内容(objectives):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systems),器官外部形态形态学器官内部解剖构造解剖学花粉外部形态孢粉学染色体组型细胞分类学植物化学成分植物化学分类学DNA测序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树木)分类依据,命名(nomenclature),Howtogiveascientificnametoonebotanicaltaxon(.family,genus,species.)Systemfornamingbotanicaltaxon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binomialclassification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asetofrulesfortheformalnamingofplants,acceptedbybotanists,inwhichtheunderlyingprincipleistheallocationofasingle,unambiguousnametoeachtaxon.,第一节按植物进化系统分类,本节重点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系统分类等级单位;种及种下等级的概念;植物命名的“双名法”;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的特点;植物检索表的两种形式、编制及应用。,一、植物分类系统,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0万种,原产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种。(木本植物有近8000种)低等植物菌类植物界藻类地衣类高等植物苔藓蕨类(一种木本的木桫椤)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1892种植物,将植物分为木部、果部、草部、谷部和蔬菜部5部,共30类;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专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乔、灌木等6类。,自然分类系统与人为分类系统,如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收录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湿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果、木等12类。每种附有插图,为我国植物图谱之始。,十八世纪瑞典的林奈(CarolusLinnaeus)发表了植物属志、植物种志,他根据雄蕊数目和位置进行分类,把植物界分为24个纲,如单体雄蕊纲,两体雄蕊纲,这个系统重视了生殖器官的稳定性,但系统表现出机械主义和人为性。人们又按树木的生长类型、观赏特性、园林用途进行分类。,自然的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方法。反映植物的自然历史发展规律。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如,英国人边沁和虎克发表的巨著植物属志(GeneraPlantarum)。该书将种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3大类。最具有代表的系统有:德国的恩格勒(H.G.A.Engler)系统英国的哈钦松(J.Hutchison)系统美国的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前苏联的塔赫他间(Takhtajan)系统,由于植物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遵循:“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规律,许多古老的植物类群已经绝灭,化石材料的证据又残缺不全,所以,迄今为止,所建立的自然分类系统,还不能完全反映植物界真正系统发育情况。目前,在种子植物门中,我国常采用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恩格勒的分类系统一种是哈钦松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分类系统采用郑万钧系统,(1)恩格勒系统(A.Engler)德国,1892年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合瓣花,特点:,1)认为单子叶植物原始,双子叶植物进化;2)离瓣花原始,合瓣花进化;3)认为离瓣花中,由无被(柔荑花序)单被双被逐渐进化;4)由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逐步进化。5)目与科的范围较大。1964年,本系统根据多数植物学家的研究(弟子麦尔乔),将错误的部分更正,即认为单子叶植物较高级,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后,目、科的范围亦有些调整。,恩格勒系统是植物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系统。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个,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应用较广,对我国影响也较大,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重要的植物分类著作都采用了这一系统。,(2)哈钦松系统(J.Hutchinson)英国,1925、1934年,种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木本群(木兰目)草本群(毛茛目),特点:,1)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双子叶原始;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木本群起点是木兰目,草本群起点是毛茛目;3)两性花原始,单性花进化;雄蕊离生原始,合生进化;花部螺旋状排列原是,花部轮状排列进化;4)单叶原始,复叶进化;互生原始,对生进化。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如将原豆科分为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三个科,由于哈钦松系统中将无被花为特征的类型认为是较进化的类群,这一系统目前多被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特别是各大林业院校的树木标本馆和树木学课本以及中国树木志和各省树木志大多采用此系统。,(3)塔赫他间系统(ATakhtajan)前苏联,1954年在分类等级上增设“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将原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成芍药科;(4)克朗奎斯特系统(ACronquist),美国,1968年把被子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取消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划分少于塔赫他间系统。,裸子植物出生于古生代的泥盆纪。现存4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主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带地区;中国有11科41属250余种,其中引种1科7属51种,广布全国。郑万钧系统将裸子植物分为:苏铁纲苏铁目苏铁科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松柏纲松柏目南洋杉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目罗汉松科红豆杉目红豆杉科三尖杉目三尖杉科盖子植物纲麻黄目麻黄科买麻藤目买麻藤科百岁兰目百岁兰科,在自然分类法的安排中,常采用一定的分类等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借以顺序地表明各分类等级。为了分类的实际需要,故另加设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或变种、变型、品种等等级。植物分类学将“种”作为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把相近的种集合成属,相近的属集成科,由科集成目,由目集成纲,再由纲集成门,门合为界,界是分类最高等级,这就构成了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二、植物分类等级及物种的概念,界regnum门divisio亚门subdivisio纲classis亚纲subclassis目ordo亚目subordo科familia亚科subfamilia(族、亚族)属genus亚属subgenus(组、亚组)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亚变种)变型forma,1植物(树木)分类等级,示例1槐(国槐),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木兰纲Magnoliopsida蔷薇亚纲Rosoidae蝶形花目Fabales蝶形花科Fabaceae槐属Sophora槐(国槐)Sophorajaponica,示例2红豆杉,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红豆杉目Taxales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红豆杉Taxuschinensis,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示例3马尾松,界植物界Regnumplantae,门裸子植物门Gymnosper,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目松杉目Coniferales,科松科Pinaceae,属松属Pinus,2.物种的概念,种(Species):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种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与“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亦不能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亚种(Subspecies,简写:ssp.):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种(Varietas,简写:var.):也是种类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型(Forma,简写:f.):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或单瓣,毛的有无,叶面有无色斑等等。栽培型(品种,Cultivar,简写cv.):在园林、农林、园艺等应用科学及生产实践中,很多植物在人工培育中产生形态特征上的变异,当这种变异类型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称着该种植物的栽培型或者品种。,三.植物的命名“双名法”1753年林奈正式倡用“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后来双名法经过国际植物学大会所公认,并制定了命名和分类的法规。,为什么每种植物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名称(即:拉丁学名)?,“同物异名”现象:例(1)银杏Ginkgobiloba有的地方称之:“金果”、“白果”或“公孙树”,产生同物异名的现象。(2)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又称之“木兰”,“辛夷”和“木笔”,产生了同物异名;类似情况有大量的事例。,“异物同名”现象:例如人们常将各种不同的松树都称之为:“松树”,就拿安徽来说,松树也有许多种,如马尾松Pinus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黄山松P.taiwanensis、大别山五针松P.dabeishanensis等,产生了异物同名的现象。,种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字(常缩写)例如银杏:GingkgobilobaL.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多数是名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多数是形容词。命名人,多缩写,第一字母大写*属名和种加词为斜体排印,命名人名字(或缩写)为正体排印。,双名法规定:,亚种:属名种加词subsp.(ssp.)亚种加词如: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ssp.biloba(Rehd.etWils.)Law变种:属名种加词var.变种加词单瓣李叶绣线菊SpiraeaprunifoliaSieb.etZucc.var.siplicifloraNakai,变型:属名种加词f.变型加词黄叶银杏GinkgobilobaL.f.aureaBeiss.栽培品种:属名种加词cv.品种名或品种名佛指GinkgobilobaL.cv.Fozhi或GinkgobilobaL.Fozhi,植物属名来源,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古拉丁名或古希腊名Pinus(松属)Rosa(蔷薇属)地方俗名拉丁文音译Thea(茶属)Litchi(荔枝属)产地名拉丁文音译Taiwania(台湾杉属)Fokienia(福建柏属)人名拉丁文音译Davidia(珙桐属)Linnaea(北极花属)Magnolia(木兰属Paulownia(泡桐属),形态特征:Pterocarya(具翅的果实枫杨属)Trifolium(具3小叶三叶草属)Dipteronia(具2翅金钱槭属)Sophora(蝴蝶花槐属)生态特性:Pinus(山地松属),Salix(水旁柳属)用途:Tilia(纤维椴树属),Sapium(油脂的乌桕属)神话与想象Juglans(宙斯吃的果胡桃属)Quercus(美好的树栎属),科名模式属名词尾aceae,例如:松科PinaceaePinususaceae桑科MoraceaeMorususaceae榆科UlmaceaeUlmususaceae黄杨科BuxaceaeBuxususaceae蔷薇科RosaceaeRosaaaceae桦木科BetulaceaeBetulaaaceae,科名的来源,四、植物分类检索表,为了便于区别繁多的植物种类,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归纳、分类、排列成表,即称为植物分类检索表。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通常植物志、植物分类手册等书都附有检索表,或将植物检索表列为专书,以便通过检索表,初步查出植物科、属、种的名称,再与记载性状详加核对,从而最后鉴定出植物名称。,在检索表的编制中,首先必须将所采植物的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等方面的记载,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特点应确切描述,必要时还要绘图。在深入掌握植物特征后,再按各特征的异同来汇同辨异,一分为二,找出互相矛盾和显著对立的主要特征;并依主要,次要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的是分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常用的植物检索表有下列两种形式,定距式检索表:在这种检索表中,每一种性状的描述列在书页左边一定距离处,与之相对的性状描述亦列于同等距离处;每分枝的下一级一对性状描述,则在上一级的稍后处开始。如此继续下去,行列愈来愈缩短,直到检索出某类或某种植物的名称为止。,1针叶2针一束或者2、3针一束并存,叶鞘宿存2针叶2-3针一束,较粗长3针叶多为3针一束,少为2针一束,小枝红褐色,针叶钢硬(1)火炬松Pinustaeda3.针叶2或3针一束,小枝灰褐色,针叶粗长而微下垂(2)湿地松P.elliottii2针叶2针一束4树脂道边生,针叶细柔而较长,冬芽红褐色(3)马尾松P.massoniana4树脂道中生,针叶粗短而硬,冬芽乳白色(4)日本黑松P.thunbergii1针叶叶鞘早落5针叶3针一束(5)白皮松P.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