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正式版_第1页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正式版_第2页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正式版_第3页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正式版_第4页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原因分析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P304H和TP347H奥氏体不锈钢服役状态变化及晶间腐蚀原因分析罗小刚 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715405摘要:通过对TP304H及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的服役状态的分析,其组织状态虽运行时间的增加,组织状态不断劣化,晶界碳化物析出并不断增加,抗晶间腐蚀能力变差,塑性降低,TP304H的老化相对TP347H要快,尤其是该类型的管子弯头处老化更严重,并对老化趋势及晶间腐蚀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关键词:TP304H、TP347H不锈钢锅炉管,服役安全性,组织老化,脆化,晶间腐蚀。TP304H and TP347H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service state changes analysis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P304H and TP347H service status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oiler tubes, increase its organization is the running time, organization condition deterioration, grain boundary carbides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variati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plastic reduce, the aging of TP304H relative to TP347H quickly, especially the pipe bend this type of aging is more seriou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ging trend and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prevention。Keywords: TP304H, TP347H stainless steel boiler tubes, service safety, aging, embrittlement, intergranular corrosion.1 研究背景 我公司一期2台600MW亚临界水冷机组,二期2台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一期机组受热面主要使用材质有20G、SA210A1、15CrMoG、12Cr1MoVG、12Cr2Mo1W1VTiB、T91、TP304H、TP347H钢管子,其中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管子主要位于末级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下弯头部分,TP347H不锈钢位于后屏过热器下弯头部分。二期机组受热面主要使用材质有20G、SA210C、15CrMoG、12Cr1MoVG、T23、T91、TP347H钢管子,其中TP347H不锈钢位于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管屏。 1号锅炉于2005年投产运行,2009年6月19日后屏过热器夹持管弯头处漏泄,管子材质为TP347H,本漏泄也是本厂TP347H奥氏体不锈钢的第一次漏泄,截止本次漏泄1号炉已运行27814h,启停28次。2012年4月4日,屏式再热器TP304H不锈钢弯头处漏泄,截止本次漏泄1号炉已运行49460h,启停42次。在上述漏泄发生后,我公司对一期1号炉、2号炉相应的TP347H不锈钢和TP304H不锈钢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发现TP347H不锈钢材质已出现一定程度老化,部分已发现存在1-2个晶粒的晶间裂纹,TP304H钢也出现一定程度老化,且在异种钢焊缝处、管子直段及弯头处存在1-2个晶粒的晶间裂纹。二期3、4号炉的TP347H不锈钢已出现一定程度老化,部分已发现存在1-2个晶粒的晶间裂纹。对于TP304H不锈钢、TP347H不锈钢的老化评级,我国目前还没有该方面的专门标准,从实践上看,我国在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和锅炉管的失效分析方面,其失效发生的时间及相关机理研究还不充分,数据有很大的分散性,难以根据材质目前状况来准确判断其寿命,这对锅炉管的寿命监督管理造成了较大困难。2 前言 我国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的使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部分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的累积运行时间已达20万h。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较高的蠕变强度、良好的组织稳定性、优良的抗烟气腐蚀和蒸汽氧化性能在电站锅炉受热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近乎所有的奥氏体不锈钢均是在18-8型(18Cr-8Ni)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早期投运的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面临加速老化;(2) 部分奥氏体-铁素体异种钢接头因老化、氧化缺口和疲劳损伤已进入寿命尾期;(3) 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内壁氧化皮脱落堆积导致锅炉管超温爆管和汽轮机通流部件的固体颗粒侵蚀;(4) 新建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弯管部位多次发生开裂泄漏故障。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伴随着第二相的析出、转变和运动,其微观组织会发生持续的变化,即微观组织的老化。微观组织的老化会导致其性能的劣化,是影响服役安全性和服役寿命的重要因素。电站用耐热钢的微观组织的老化主要取决于服役温度下的服役时间,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往往造成服役后微观组织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热力发电18-8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服役特性的研究,将此种奥氏体不锈钢的服役状态老化评级分为5级。至2013年9月,我公司一期机组已运行6万余小时,二期机组已运行3万余小时。本文在我公司多次的服役炉管取样分析及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公司2种不锈钢(即TP304H不锈钢,TP347H不锈钢)组织老化发展趋势,对4台机组奥氏体不锈钢的服役状态进行了评估,并初步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初步预防建议。3 TP304H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老化趋势TP304H不锈钢不含Ti和Nb等稳定化元素,是一种非稳定的不锈钢,对非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晶内和晶界第二相分布的形态在长期高温服役后逐渐发生着变化,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滑移线、孪晶和层错逐渐消失,位错密度逐渐降低,位错线趋于变直;晶内第二相数量先明显增多后减少、颗粒尺寸无明显变化,晶界第二相数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增大。非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中的第二相主要为碳化物(M23C6、M7C3)和金属间化合物(相)两类;当服役时间不长时,析出的第二相主要为M23C6和M7C3,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相也逐渐析出。3.1 TP304H不锈钢锅炉管组织变化高温受热面TP304H不锈钢锅炉管组织变化情况如表1。表1 高温受热面TP304H不锈钢锅炉管组织状态试验结果炉号样管编号规格材质运行温度压力启停次数运行时间组织状态1号炉屏再A22-3TP304H,7044.2MPa,56036次43875hTP304H钢管所取直管、弯头部位,微观组织中的奥氏体晶界已存在较明显碳化物沉积,呈现一定的老化趋势,为奥氏体组织,有孪晶存在,晶粒大小不均匀,奥氏体晶界上存在明显的碳化物沉积,扫描电镜未见Cl离子,直段处:可定位老化3级,弯头处:定位老化3-4级。2号炉屏再A23-170*4,TP304H4.2MPa,56030次45859h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有孪晶存在晶粒大小不均匀,碳化物在晶界聚集,晶界粗化,有小于2个晶粒的内壁晶间裂纹(向火背火),老化5级。1号炉A21-1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取样管迎烟侧向火面与背火面组织存在差异,向火面微观组织已出现劣化迹象。取样管内壁氧化皮厚度0.10.2mm,可见吞噬晶粒向内发展。A21-1、A20-1失效管爆口附近宏观可见纵向裂纹,微观组织晶间裂纹较多,自内壁向内扩展特征明显。断口附近内壁存在较多裂纹,沿晶开裂现象明显。进行晶间腐蚀试验,一根正弯(以外壁为弯曲面),一根反弯(以内壁为弯曲面)。结果表明,8根试样均存在裂纹,晶间腐蚀试验不合格1号炉A21-1漏泄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微观组织严重老化老化5级向火,老化3级背火1号炉A20-1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有孪晶存在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度5-8级,微观组织已有一定程度老化,迎烟侧有较多碳化物在晶界聚集,晶界已明显变粗,奥氏体晶内析出物明显增多。向火面老化4-5级1号炉A20-1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有孪晶存在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度5-8级,微观组织已有一定程度老化,迎烟侧有较多碳化物在晶界聚集,晶界已明显变粗,奥氏体晶内析出物明显增多。背火面老化2-3级1号炉A20-2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有孪晶存在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度5-8级,微观组织已有一定程度老化,迎烟侧有较多碳化物在晶界聚集,晶界已明显变粗,奥氏体晶内析出物明显增多。奥氏体晶内及晶界碳化物析出明显增多,组织一定程度劣化老化3级1号炉A20-3TP304H,7044.2MPa,56040次49460h此管比A20-2相对劣化严重,老化4-5级2号炉末级再热器A35-163*4,TP304H4.2MPa,59030次45859h末级再热器TP304H管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界存在碳化物,微观组织老化。弯头及直段处未发现,有小于2个晶粒的内壁晶间裂纹,异种钢焊缝区较严重,3-4级。1号炉末级再热器管A2-163*4,TP304H4.2MPa,59050次57215h向火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界碳化物聚集。4级1号炉A2-1背火侧63*4,TP304H4.2MPa,59050次57215h背火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界碳化物较多。3级1号炉弯头(末级再热器管A2-1)63*4,TP304H4.2MPa,59050次57215h外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4级1号炉弯头(末级再热器管A2-1)内弧63*4,TP304H4.2MPa,59050次57215h内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4级1号炉4#直管(分割屏过夹持管)TP304H,57x917.2MPa,59050次57215h外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晶界已开始粗化,并开始呈现链状。4-5级1号炉4#直管(分割屏过夹持管)背火面TP304H,57x917.2MPa,59050次57215h背火面: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4-5级1号炉4#弯头(分割屏过夹持管)TP304H,57x917.2MPa,59050次57215h外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4-5级1号炉4#弯头(分割屏过夹持管)内弧TP304H,57x917.2MPa,59050次57215h内弧: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差异较大,晶界碳化物聚集。4-5级注:老化评级是按照18-8型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服役特性研究给出的评级图进行评定的。从组织变化情况看,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屏式再热器在4万至5万小时,老化处于加速阶段从3级老化上升到5级老化,耐晶间腐蚀能力下降,且相火面比背火面严重,老化5级时首次出现失效(有晶间裂纹);该漏泄管子由于吹损有一定程度减薄,从4mm减为3.0mm,从而导致该处应力增大,导致其更快失效;其位于折焰角上方,管子外壁温度高(烟气温度高)。(2)末级再热器下部弯头处运行45859h时,已老化至3级,异种钢焊缝靠TP304H钢侧已发现晶间裂纹,劣化更严重;到57215h,老化至4级,相火面比背火面严重;(3)分隔屏过热器夹持管运行至57215h,老化至4-5级,位于炉膛上部,烟气温度高,管壁温度高且应力大,材料劣化严重。3.2 TP304H力学性能及韧性变化 TP304H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见表2。表2 TP304H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炉号样管编号规格材质试验温度启停次数运行时间抗拉强度Rm(MPa)屈服强度Rp0.2 (MPa)延伸率A(%)1号炉屏再A21-1TP304H,70451040次49460h37519927.51号炉屏再A21-1(漏泄)TP304H,70451040次49460h355165271号炉屏再A20-1TP304H,70451040次49460h340140271号炉屏再A20-2TP304H,70451040次49460h355162261号炉屏再A20-3TP304H,70451040次49460h370123352号炉末级再热器A35-163*4,TP304H57030次45859h329127301号炉末级再热器管A2-1(向火面)63*4,TP304H60050次57215h38112733.01号炉末级再热器管A2-1(背火面)63*4,TP304H60050次57215h39613535.51号炉弯头(末级再热器管A2-1向火面)63*4,TP304H60050次57215h37913237.01号炉弯头(末级再热器管A2-1背火面)63*4,TP304H60050次57215h38612535.51号炉直管(分割屏过夹持管)向火面TP304H,57x951050次57215h38215030.01号炉直管(分割屏过夹持管)背火面TP304H,57x951050次57215h41714235.51号炉弯头(分割屏过夹持管)向火面TP304H,57x951050次57215h40120827.51号炉4弯头(分割屏过夹持管)背火面TP304H,57x951050次57215h41322929.5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变化不明显,强度略有升高,断面收缩率相对下降,但仍能满足标准最低要求。断面收缩率的降低反映出材料的塑韧性在下降,材料脆化,这与组织的老化相一致。综上所述,我厂1、2号炉末级再热器下部TP304H不锈钢管运行至57215h已老化至4级,T91与TP304H异种钢焊缝靠奥氏体不锈钢侧已有内壁晶间裂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号炉分隔屏夹持管TP304H钢管已老化至5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以预料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将进一步老化至破裂。屏式再热器已更换。 4 TP347H稳定化不锈钢组织性能演变规律TP347H为含Nb的稳定化不锈钢管,稳定化不锈钢锅炉管的微观组织在服役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为: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滑移线、孪晶和层错逐渐消失,位错密度逐渐降低、位错线趋于变直;晶内第二相数量略增多后基本不变、颗粒尺寸略增大,晶界第二相数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增大。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中的第二相主要为碳化物(M23C6、M7C3、NbC、TiC)和金属间化合物(相、Laves相);当服役时间不长时,析出的第二相主要为碳化物相,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相也逐渐析出,Laves相在相后析出。4.1 TP347H组织的变化 TP347H组织的变化试验结果见表3。表3 TP347H组织的变化试验结果炉号样管编号规格材质运行温度压力启停次数运行时间组织状态2号炉后屏过热器A-B6W(最外圈) TP347H 63*11517(蒸汽温度),17.23MPa12次10551h未发现试样内外壁存在径向微裂纹,晶间腐蚀试验 弯曲180 未见晶间腐蚀裂纹,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粒度4-8级,晶内孪晶较少,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外弧轴向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粒度3-8级,晶内孪晶较少,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断口上存在CL_,尤其是A-B6W直管内壁侧试样断口上的含量最高,达0.26%,后屏过热器A-B6W弯经过1万小时的运行,管子内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晶间腐蚀或应力腐蚀侵蚀,材料耐截止能力下降,尤其是当停炉保护不当和超温运行的状态下,这样的腐蚀状况很有可能加速。老化1-2级2号炉后屏过热器A-B20W(最外圈) SA-213TP347H 63*11517(蒸汽温度),17.23MPa12次10551h外弧环向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粒度5-8级,晶内孪晶较少,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外弧轴向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粒度4-8级,晶内孪晶较少,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老化1-2级2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B-A6 带焊缝直段TP347H 63*11512(蒸汽温度),17.23MPa20次26750h微观呈现奥氏体组织状态,存在孪晶,两管微观组织差异不大。奥氏体晶粒大小极不均匀,存在混晶及套晶组织,晶粒度极差最大相差5级。管样中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存在不同程度的碳化物析出。管样内、外壁状况未发现明显晶间裂纹等异常现象。晶间腐蚀试验:外表面侧正弯180未发现晶间腐蚀裂纹。内表面侧反弯180发现明显晶间腐蚀裂纹。老化3-4级2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A7,B11弯TP347H 60*11512(蒸汽温度),17.23MPa26次38508h外表轻度氧化腐蚀。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内有孪晶存在,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奥氏体晶粒不均匀,存在混晶及套晶组织。相比而言,弯头部位与直观部位晶粒大小差异明显。B11直管相比A7,晶粒相差更大。A7弯头相比B11相差大。A7直段晶粒度5-9级,B11晶粒度3-9级。A7弯头部位3-10级,B11弯头晶粒度3-8级。A7/B11管样内外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晶间腐蚀现象,可见明显的晶间腐蚀裂纹深度1-2个晶粒。弯头处更明显。晶间腐蚀试验:A7、B11取样管内表面侧具有明显的晶间腐蚀倾向。其余合格。反弯180A7弯头老化4级左右,B11老化4级左右。1号炉1号炉后屏过热器夹持管B13漏泄SA-213TP347H 60*11512(蒸汽温度),17.23MPa26次27800h样管的微观组织为单相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内有孪晶存在,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弯头相对直段,晶粒剂不均匀,存在混晶及套晶组织,晶界碳化物聚集明显,在晶界交汇处应力集中部位尤其突出。老化4级,弯头部位组织极不均匀及外表机械损伤是造成较早漏泄的重要原因。1号炉1号炉后屏过热器夹持管A2/B5弯SA-213TP347H 60*11512(蒸汽温度),17.23MPa29次29077h管材微观组织形貌: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大小相差较大,混晶现象明显,晶粒度5-8级,晶内有孪晶存在,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均有碳化物析出奥氏体晶粒不均匀,存在混晶及套晶组织。相比而言,弯头部位与直观部位晶粒大小差异明显。A2直段晶粒度5-9级,B5晶粒度4-8级。A2弯头部位3-9级,B5弯头晶粒度6-10级。A2/A5管样内外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晶间腐蚀现象,可见明显的晶间腐蚀裂纹深度1-2个晶粒。晶间腐蚀试验:A2取样管内表面侧具有明显的晶间腐蚀倾向。其余合格。反弯180扫描电镜分析:A2管样的低温断口形貌以沿晶断裂+韧窝特征为主,存在沿晶二次裂纹。B5管样的低温断口形貌以韧窝特征+沿晶断裂为主,存在沿晶二次裂纹。A2、A5老化4级。1号炉3#直管(后屏过热器A-B-13)TP347H,6311517(蒸汽温度),17.23MPa50次57215h向火面: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不均匀。背火面:奥氏体,有孪晶。晶粒大小不均匀。老化3级3号炉屏过夹持管(B1-4)TP347H,44.57510(蒸汽温度),17.23MPa30次24697h弯环: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变形,晶界存在碳化物。正弯、反弯均裂;TP347H管奥氏体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有孪晶,晶界存在碳化物,微观组织开始出现老化趋势;晶间腐蚀试验:3号炉正外反弯,内外表面90均存在明显晶间腐蚀裂纹。老化2级4号炉4号炉屏过夹持管(B1-5)TP347H,44.57510(蒸汽温度),17.23MPa34次19494hTP347H管奥氏体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有孪晶,晶界存在碳化物,微观组织开始出现老化趋势。内壁存在晶间微裂纹,深度为2个晶粒。晶间腐蚀试验外表面弯至180存在明显晶间腐蚀裂纹。内表面90边缘折裂,未见晶间腐蚀裂纹。老化2级4号炉4号炉高温过热器TP347H,518510(蒸汽温度),17.23MPa38次20989h微观组织:呈奥氏体组织状态,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界上存在析出相粒子;晶间腐蚀试验:内壁弯至90时已发现明显晶间腐蚀开裂,外弯未见异常。老化2-3级3号炉1号管样高温过热器A-B第10屏第1根TP347H518540(蒸汽温度),17.23MPa40次33312h背火面和向火面的微观组织照片,其组织没有明显差异,均为单相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有孪晶存在,但其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存在不同程度碳化物析出;正反弯180均发现有裂纹,老化1-2级,2级3号炉屏过夹持管(4-3-16)TP347H,44.57510(蒸汽温度),17.23MPa40次33312h背火面和向火面的微观组织照片,均为单相奥氏体,晶粒大小不均匀,有孪晶存在,但其奥氏体晶内及晶界存在不同程度碳化物析出,而向火面碳化物析出程度比背火面严重;正反弯100均发现有裂纹,老化2-3级,3级从组织变化情况看,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 对于1、2号炉后屏过热器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组织逐渐老化。运行至1万小时时,老化开始1-2级(晶界有碳化物析出),运行至3万小时时,出现晶间裂纹,1号炉后屏B13夹持管运行至27800h首次漏泄,老化4级,2号炉后屏夹持管运行至38508h,老化4级,出现晶间裂纹。但屏过U型弯管及直段,运行至57215h老化至3级,这与改管为直管及该管为90弯有关系,弯曲半径大,弯管加工中变形小,残余应力低,其抗晶间腐蚀能力要好一些。(2) 对于3、4号炉TP347H管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组织逐渐老化。3号炉运行至33312h已老化至3级,高温过热器也老化至2级;4号炉屏过夹持管运行至2万小时,老化2级,内壁存在2个晶粒的晶间裂纹。(3)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组织老化愈来愈严重,1万小时时开始在晶界处出现碳化物,到3万小时时,老化4级,开始出现晶间裂纹,个别有原始损伤的管子漏泄,向火的管子弯头部位老化更快。晶间腐蚀试验表明材料老化越严重,其抗晶间腐蚀能力越差。4.2 TP347H力学性能及韧性TP347H奥氏体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见表4。表4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室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炉号样管编号规格材质试验温度启停次数运行时间抗拉强度Rm(MPa)屈服强度Rp0.2 (MPa)延伸率A(%)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弯头A-B6(最外圈) SA-213TP347H 63*112012次10551h25560054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A-B20W(最外圈) SA-213TP347H 63*112012次10551h24059552.5进口管35063054.5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B-A6 带焊缝直段SA-213TP347H 63*112020次26750h25559552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A7弯SA-213TP347H 60*112026次38508h26060050.52号炉B11SA-213TP347H 60*112026次38508h240590511号炉1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B13漏泄SA-213TP347H 60*112026次27800h27060049.51号炉1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A2弯SA-213TP347H 60*112029次29077h27562051.51号炉B5SA-213TP347H 60*112029次29077h280610523号炉3号炉屏过夹持管(B1-4)TP347H,44.572030次24697h273634454号炉4号炉屏过夹持管(B1-5)TP347H,44.572034次19494h308664464号炉4号炉高温过热器TP347H,5182038次20989h264612503号炉1号管样高温过热器A-B第10屏第1根TP347H5182040次33312h28464644.53号炉3号管样屏过加持管TP347H,44.572040次33312h30366442表5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炉号样管编号规格材质试验温度启停次数运行时间抗拉强度Rm(MPa)屈服强度Rp0.2 (MPa)延伸率A(%)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弯头A-B6(最外圈) SA-213TP347H 63*1154012次10551h16538535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A-B20W(最外圈) SA-213TP347H 63*1154012次10551h156375302号炉2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B-A6 带焊缝直段SA-213TP347H 63*1154020次26750h15740024.52号炉A7弯SA-213TP347H 60*1154026次38508h182385202号炉B11SA-213TP347H 60*1154026次38508h21040023.51号炉1号炉后屏过热器加持管B13漏泄SA-213TP347H 60*1154026次27800h15940524.51号炉A2SA-213TP347H 60*1154029次29077h157390231号炉B5SA-213TP347H 60*1154029次29077h16740026.51号炉3#直管(后屏过热器A-B-13)TP347H,631154050次57215h16837524低于标准要求188MPa。从表4、5数据看,力学性能强度方面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断面收缩率随时间增长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断面收缩率反映出材料的塑韧性,塑韧性是逐步下降的,室温断面收缩率仍满足标准最低要求。总体看来与相关的标准样相比已有较大降低,高温屈服强度比标准低。3、4号炉屏过TP347H夹持管室温断面收缩率相对1、2号炉同材质偏低。5 组织性能变化对服役安全性的影响5.1 材料的脆化首先,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长期高温服役后晶界附近的合金元素扩散速度快,在晶界处析出第二相,第二相得析出阻碍晶内和晶界的变形,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较原始状态降低;其次,晶界上析出长大的第二相的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与基体有差异,在第二相颗粒附近因变形不协调而产生应力集中,另外析出长大的第二相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率与基体的差异,在锅炉管的冷热交替过程中,易在第二相颗粒附近形成热应力集中和循环,这些晶界第二相处的应力集中最后会在该处造成微观损伤,从而降低材料的韧性。5.2材料抗腐蚀能力的降低,即材料在高温蒸汽及烟气中易晶间腐蚀,产生晶间裂纹,最终断裂。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会在奥氏体晶界析出Cr的碳化物(Cr23C6)和金属间化合物(相)。由于Cr的扩散速度远低于碳的扩散速度,Cr不能及时从晶内向晶界扩散,结果导致晶界附近贫Cr,在晶界形成“贫铬区”,削弱了基体的抗腐蚀能力。另外,析出的第二相使晶界附近敏化,在大应力作用下,易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开裂。6 晶间腐蚀原因分析6.1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危害 发生晶间腐蚀时,金属外形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但是晶粒间的结合力却有所下降,使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急剧降低;如果遇有内外应力的作用,轻者稍经弯曲便可产生裂纹,重者敲击即可碎成粉末,晶间腐蚀不易检测,据统计这类腐蚀约占总腐蚀类型的10.2%。 6.2 晶间腐蚀的机理 主要有贫铬理论,认为,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区的贫铬所引起的,C在奥氏体中的饱和溶解度0.02%,不锈钢的C含量一般高于这一数值。当不锈钢从固溶温度开始冷却时,C处于过饱和状态。敏化处理时,C和Cr形成碳化物在晶界析出,由于碳化物中的Cr含量很高,而Cr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率却很低,导致奥氏体中Cr含量低于12%,那么在晶界两侧便形成了贫Cr区,即晶界区和晶粒本体有了明显的差异。晶粒与晶界形成活态-钝态的微电偶结构,从而形成晶界腐蚀。用投射电镜镀膜技术可直接观察到贫Cr区。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温度为450-850,尤其是以650最危险。6.3 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 (1)化学成分合金元素的影响 C是不锈钢敏化的关键性元素,对晶间腐蚀有重大影响,如果碳含量低于0.02%,即使在650长期加热,也不会产生晶间腐蚀。C是晶间腐蚀的有害元素之一;Cr影响,对于18Cr-8Ni奥氏体不锈钢。当温度高于550时,受碳化物的生成速率控制,低于550时受Cr的扩散控制,Cr的增加在较低温度时加速晶间腐蚀,在高温时,延长产生晶间腐蚀的时间。N的影响复杂,最好控制在0.1%以下;NI含量的增加降低了C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并促进了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Ni会增加晶间腐蚀的敏感性。Nb/Ti是稳定化元素,不锈钢在制造中应尽量减少S/P等杂质元素,易形成第二相,发生选择性腐蚀。 (2)制造、弯管工艺影响固溶处理工艺差异;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在供货时,厂家从经济性考虑一般易于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短的保温时间。当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即供货状态的固溶程度太高)时,稳定化不锈钢中MX相也被较大程度溶解,服役时过饱和的碳使Cr的碳化物析出,从而可能造成晶界的敏化。当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过短(即供货状态的固溶程度不足)时,Cr的碳化物不能充分溶解,更重要的是冷加工造成的硬化和残余应力不能被充分消除,在运行时易促进裂纹的萌生和发展。去应力处理工艺差异;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的去应力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冷加工(如弯管)后管样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目前国内锅炉厂依据ASME标准,弯管多采用弯曲半径等于或接近于可不进行去应力热处理的下限值,且不进行去应力热处理。当不锈钢锅炉管固溶处理效果不理想、加之管子运行时有较大热胀应力时,不进行去应力热处理的弯管残留的加工硬化和弯制应力会加大应力腐蚀的风险。 (3)晶粒尺寸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晶间腐蚀速率降低;原因在于晶粒尺寸越小,单位体积的晶界面积越小,形成Cr的碳化物越少,越不易贫Cr。 (4)焊接工艺的影响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热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差,且焊接后一般不进行热处理,这就造成焊接处焊接残余应力可能会较大。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上的焊接附件,当有较大的焊接拘束应力时,再加上锅炉管的运行应力等,在锅炉内氧化腐蚀的环境中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管的对接焊接焊头,由于焊接过程中焊接热导致的钢管敏化、运行初期抗腐蚀能力下降,运行时在焊接应力、内压应力、热胀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锅炉内氧化腐蚀的气氛中易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开裂。为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结构的应力腐蚀,特别是锅炉管上附件焊接部位的应力腐蚀,焊接时应注意线能量和冷却速度的控制。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随着焊接能量的增加,焊缝晶粒粗大化,晶界贫Cr层也增加,晶间腐蚀速度将加快,可通过提高焊接速度的方法重大电流,以维持较低线能量,降低晶间腐蚀敏感性,也可焊后进行固溶及稳定化处理。 (5)工作状态的影响汽水中氧含量的增大会加剧其失效的发生,运行管壁金属温度越高,老化越快,应力越大,老化失效越快。7结论及建议7.1 结论(1) 我厂4台锅炉所使用的TP304H及TP347H均为国产材料,其原材质量相对较差,原材弯管加工时未能严格按照制造工艺进行,从而导致运行较短时间时,老化程度已较明显。 1、2号炉屏式再热器TP3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