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刘老师_第1页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刘老师_第2页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刘老师_第3页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刘老师_第4页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刘老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温故知新,汽船、火车,虽然火车和汽船的运量都很大,但火车只能限于固定的铁轨上,不够灵活,而汽船的速度太慢。体积庞大,噪声大,污染多。,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的话,那只是完成工业进步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而告终。,导入新课,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1.对比分析这两辆汽车有什么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区别是动力不同。,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2.奥托与内燃机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使用不便。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1.“汽车时代”的来临看视频结合课文完成下表。,汽车,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美国福特,韩国大宇,法国标致,法国雪铁龙,日本三菱,日本铃木,德国大众,德国欧宝,德国奔驰,日本本田,德国保时捷,德国宝马,日本丰田,法拉利,价值670万美元,保时捷911,你知道上述交通工具的工作动力机械什么吗?,内燃机,黄金跑车,28.5亿元。1000马力。平均每跑100公里将磨损掉近50克黄金。,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1.“汽车时代”的来临读课文完成下表,德国,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使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2.“飞天”梦想的实现,风筝人类最初对“飞天”梦想的寄托,人类最早自由升空靠的是热气球,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2.“飞天”梦想的实现,“航空飞行器的先驱”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35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基蒂霍克,在威尔伯莱特协助下,奥维尔莱特操纵飞行者1号飞机飞离地面,以12秒留空时间、36.58米飞行距离,记下了人类使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首次动力飞行纪录。,飞机的优势:,帆船,3年,火车,43天,轰炸机,94小时,超音速飞机,14小时零6分,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趋于相对稳定,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出现垄断组织,、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且把历史知识相互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学习了两次科技革命,为了便于区别理解,你可以列表比较:,比一比,蒸汽时代,电气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珍妮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A爱迪生B卡尔本茨C法拉第D西门子,课堂演练,2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钢铁时代D棉花时代,3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A电灯B留声机C电话D电影,想一想,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第二次技革科命带来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精神生活也更加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