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_老师版_第1页
琵琶行导学案_老师版_第2页
琵琶行导学案_老师版_第3页
琵琶行导学案_老师版_第4页
琵琶行导学案_老师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琵琶行并序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浔阳楼楹联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三、学习诗前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四、自读诗歌。 正字音,知内容。1、为下列字注音。曲罢悯然 贾人妇 漂沦憔悴恬然 迁谪意 枫叶获花 声声思 轻拢慢捻 霓裳六幺 嘈嘈 间关 幽咽 银瓶乍破水浆迸 虾蟆 名属教坊 红绡 钿头银篦 呕哑嘲哳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予左迁明年秋委身为贾人妇使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寻声暗问欲语迟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整顿衣裳起敛容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梦啼妆泪红阑干终岁不闻丝竹声往往取酒还独倾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2、知内容,请用七字句概括各段的大意。 示例: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 ;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 ; 第五段 青衫湿。 五、朗读课文,思考下列一个问题: 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明确:文中一共描写了 次弹奏第一次: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伤悲(明写、略写)六、研读课文第一节。 1、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这些写景的作用。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诗人形象 第 二 课 时 聆听琵琶声一、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节,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请结合诗句分析曲调的四个部分。前 奏 曲诗句是:作用: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欢 乐 曲 诗句是: 明确: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当时她艺压京城、艳盖群芳、人人追捧、年年欢笑,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沉 思 曲诗句是:明确:“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孤独无依,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悲 愤 曲诗句是:明确: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独守空船,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二、分析本节诗歌描写音乐的特色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来描写音?:相关链接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三、重点探究诗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艺术氛围?四小结: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第三课时 谁解青衫泪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江州司马青衫湿”。思考:1、诗第三节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后半部分琵琶女的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琵琶女前后两种命运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明确:(1)表层原因: (2)深层原因: 3、“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琵琶女 白居易昔 名动京师今 漂沦憔悴发出感慨:4、探究本文主旨提问: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明确:追问:作者为一个身份卑贱的歌女作诗,表达了其什么深沉用意(诗歌主旨)?明确:二、理解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谁解风物情提问:请问景物描写有几处?各有什么作用?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江边送客的环境 如画的意境 凄凉愁惨的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时景象.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离愁别绪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演奏结束时的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绕船明月江水寒琵琶女独守空船的环境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小结:风物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巩固提升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n) 贾人() 六幺(yo) 迁谪(d) B.转轴(zhu) 拨弦(xin) 幽咽(y) 花朝(zho) C.船舫(fn) 衣裳(n) 信手(xn) 虾蟆陵(h) D.慢捻(lin) 荻花(d) 钿头(din) 琵琶行(xn)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 (4)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4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