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杨作富_第1页
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杨作富_第2页
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杨作富_第3页
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杨作富_第4页
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杨作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杨作富,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我国目前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左右,1994年北京市25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44%,1996年患病率为4.56%,明显高于全国。北京和上海个别社区25岁者可达10%.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本指南重点介绍2型糖尿病在社区的防治和管理。,一级预防为开展群众性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二级预防目的是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筛选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有效方法;三级预防目的是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分型(WHO,1999),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其他特殊类糖尿病: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等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已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进行诊断空腹血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mmol/L(mg/dl)mmol/L(mg/dl)糖尿病7.0(126)*11.1(200)*糖耐量低减(IGT)7.0(126)7.8(140)且11.1(200)空腹血糖受损(IFG)6.1(110)7.8(140)且7.0(126)正常45岁,若FPG6.1mmol/L(110mg/dl)(2004年提出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需进一步做OGTT。若正常,每年复查一次血糖。凡属高危人群者,每一年做一次空腹血糖,必要时做OGTT。,注:OGTT试验方法:试验前三天碳水化合物每日不低于150g。试验前需空腹(禁食8-12小时,可适量饮水),测空腹血浆葡萄糖。用75g无水葡萄糖(普通葡萄糖粉为83g)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时记时间。取喝糖水后2小时静脉取血查血糖。注意等候时间静息、不吸烟。,三、三级预防,在社区关怀下,使糖尿病人达到良好血糖控制、进行心理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血糖控制长期达标要血压、血脂、体重控制达到良好状态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已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则需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或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其他活血化瘀中药。,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的监测掌握转诊或会诊条件特殊情况的处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治疗中有规律锻炼的重要性。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其他药物间的相互关系。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何应付患其他疾病、低血糖及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患者应掌握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达标的标准。糖尿病的心理教育。,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误区!,不吃甜食就行了粮食吃的越少越好多吃肉、菜、喝点酒,可以多吃花生、瓜子、开心果等充饥植物油不会升高血糖,多放点儿没事不太甜的水果不用限量如猕猴桃糖尿病饮食是饥饿疗法,受不了少数人怕血糖高,不敢吃,越来越瘦,心情苦恼无糖食品多吃点儿没事反正已经打胰岛素或吃药了,就能进食随便,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原则,1.总热量(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2025千卡成人长期卧床者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3035千卡中度体力劳动者(瓦工、木工、管工等)40千卡以上重体力劳动者(建筑工人、搬运工等)2.适度控制体重: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瘦者、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10%。,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原则,3.总热量分配:a)碳水化合物:55%60%b)脂肪和油:25%30%c)蛋白质:15%20%每天热量应以1/5、2/5、2/5三餐进食4.限制饮酒5.不吃甜食,可用非热卡性、非营养性甜味剂6.食盐1.5mg/dl),应停药饭中或饭后服用以避免胃肠道不适,活动性溃疡病慎用,(三)-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均适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肠道炎症、肠梗阻者禁用。,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50mgtid100mgtid伏格列波糖(倍欣)0.2mgtid0.4mgtid均为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IGT及有代谢综合症者也可减轻胰岛素抵抗。种类:罗格列酮(文迪雅),4mgQd(8mgQd)吡格列酮(艾汀等)15mgQd(30mgQd),(五)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空腹血糖250mg/dl(13.9mmol/L)伴体重减轻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伴妊娠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及严重慢性并发症手术、外伤及其他应激状态,(六)用药方法联合用药,当单独使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目标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物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同一类口服降糖药不得联合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加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糖苷酶抑制剂,上述两种药物之间的联合或上述一种药物加磺脲类或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加用胰岛素或改为胰岛素治疗*,每一步均检查患者的顺应性,失败,失败,失败,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加用磺酰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加用胰岛素,改为胰岛素或加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每一步均检查患者的顺应性,失败,失败,失败,五、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必要性:,1.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措施2.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和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3.应记录血液和/或尿液检查及其他测定项目的结果自我监测包括:血糖的自我监测,尿液的自我监测(只有在无法检测血糖的情况下进行),并记录。,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良好一般不良血浆葡萄糖空腹4.4-6.17.07.0mmol/L非空腹4.4-8.010.010.0糖化血红蛋白()7.5血压(mmHg)130/80160/951.11.1-0.94.0,这些数据来自欧洲,体重指数和血脂应在各自国家人群的正常值范围内,六、掌握转诊或会诊条件,(一)、社区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的标准,初诊糖尿病患者转上级医院确诊(诊断及分型)静脉血糖控制三次仍未进入良好状态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者需调整胰岛素者每年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常规检查,分型、确诊后,血糖控制良好状态,转回社区。因严重并发症经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稳定后,转回社区。经综合会诊,确诊治疗方案后达到疗效可转回社区,向社区转,向上级医院内分泌专科转,上级医院,社区,(二)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指导,1、除血糖监测外,为了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及防治并发症发展: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每612个月一次血脂每612个月一次肝肾功能每年一次心电图每半年一次眼底每年检查一次(散瞳),三、老年人,选择联合用药为宜。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同时避免低血糖。空腹血糖4.47.8mmol/L(140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不要过低。应定期做营养指导并鼓励运动。单纯饮食控制不能达到目标时,可应用糖苷酶抑制剂或小剂量短效磺脲类降糖药。肝肾及心肺功能受损者禁用二甲双胍。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应用时需注意低血糖的危险。,四、低血糖,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可能发生的一个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很大,老年及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在夜间易于出现低血糖。诊断:静脉血浆葡萄糖2.8mmol/L(50mg/dl)伴有或不伴有饥饿、心悸、出冷汗、手抖及神经精神症状等。老年人的低血糖表现常为行为异常和甚至无临床症状。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名词,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的血糖不低于2.8mmol/L(50mg/dl)。,糖尿病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的院前诊断及处理,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社区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首先应检查血糖,如为低血糖所致,按以上方法处理。如排除低血糖后,可疑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应给予吸氧、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如心功能不全者,滴速宜慢),并立即送往就近的上级医院。,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糖检查的时间,规范化空腹血糖检查的时间应当是空腹8-12小时后早晨6-8点取血,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是以第一口进食计时后2小时取血。,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原因往往是进餐量和种类、运动量和种类及用药剂量之间未达到最佳匹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以下四个组成成分中的三个或全部者: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kg/m2高血糖空腹血糖110mg/dl(6.1mmol/L)及/或糖负荷后血浆糖140mg/dl(7.8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