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 )人们常说,_,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A价廉很可能物也美B价廉就不可能物美C价高必定物美D价高未必物美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曾荣获茅盾文学奖。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D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B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C2017年8月“蒙自大枇杷”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气越来越大。D快毕业了,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三年来的默默付出。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程序员深谙指令之间的细微差别,而且能在每一个程序中体现出来。B见到到老师进来,正在高谈阔论的他露出了尴尬的神情。C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呢?D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对自己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5 . 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摊低语着。B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煽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C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D暄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6 . 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嘉荫,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来自它橘黄的色调,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A不仅更即使也B不仅更虽然但是C既又虽然但是D既又即使也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相信高昌明(1)母亲喜欢相信,喜欢到现在,从不动摇,也无法动摇。(2)我年岁不大的时候,就劝过母亲,对有些事有些人别相信。母亲不以为然,说我人小,懂啥?她反过来正告我:要相信的,相信的。不相信,早晚要吃亏吃苦的。我不想与母亲争辩,但我愿意等,看母亲的话能够怎样灵验。(3)父亲是个泥水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天的工钱是5元。在那个白米饭只能吃一顿的日子里,5元钱可以买一块又大又好的猪肉,可以买几件像模像样的衣裳裤子,可以交几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还真叫值钱。(4)晚上,吃罢夜饭,母亲刚想闩门,突然嘎吱一声,蹩进一个人影来。人影进门后立即转身将门闩牢,转脸。我看见了,这是一张布满无奈、苦痛,像是哭丧的脸。母亲劝坐,那人不坐,只听说:阿姐啊,你不给帮,我是不想活了,我现在给你跪下来。母亲一把拎起那人的胳膊说,是不是那个事?那人点头。母亲从腰间袋袋里抽出了一张5元钞票,还有几个硬币,都塞到那人手里,那人千恩万谢,双手拱起,一边退向门口。母亲卸下门闩,那人跨出门槛,轻盈而又快速,像一只黑色的兔子闪了出去。(5)这样的人,不可以借的呀。我对母亲说,这家人个个是懒汉,今后拿什么还我们?(6)母亲有点惊慌,但立刻镇定下来:人家会还的。大人的事,孩子别管! (7)半年,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应该还钱的人,再也没有踏进我家门槛。有一次她看见我,立马转身,兜个大圈子。宁愿走冤枉路,也要躲着。我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这就是说,这人心里还记着这件事,她是要面子的人,良心不坏的。我想,前年母亲相信别人会还钱,现在不还,还相信什么呢?(8)要相信的。母亲还是那句老话。(9)中秋节到了,母亲拿出囤了几年的赤豆,做了咸的甜的馅。捏面时,母亲一边捏,一边喊我的姊妹们,一起来学做汤圆,并且示范给她们看。一个小时过去,面盆、竹篾里滚满了白乎乎的汤圆。汤圆全都浮上了水面,涨大了,挤在一块,锅面像是铺了一张凹凸型的白纸,烟气缭绕。母亲盛了好几碗,一边盛一边喊,快来端去!(10)我们赶快抽筷子。母亲却拔挺喉咙,发出了命令,不是自己吃的,老规矩先送人家,送好了回转来吃。我们无法违逆,每人端了一碗,快步跨出门槛。不多时,大家回转来,个个侧着饭碗让母亲看。母亲假装不看,但笑了,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好的,好的!(11)每一个中秋都是这样送的,母亲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认为她送出去时心是诚的,人家接受汤圆时的心也是诚的,所以一碗汤圆实在不是一碗汤圆,而是母亲的相信。这相信坚如磐石,谁也(cu hu)不了。(12)那个时候,我们兄妹四人经常讨论:母亲这样做是相信,但她相信的是什么?(13)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至于别人信不信无关紧要。比如还不还钱,汤圆喜不喜欢吃,都是可以不管的,因为管不着。(14)母亲凭着她的相信,过得波澜不惊,也过得安心而安详。(15)今年4月,84岁的父亲离别了我们后,我和小妹搬回家陪母亲。到了傍晚,村里的人都到我家来了,像是被组织好的那样,有几个每晚必到,其他人则隔三差五地来,到现在都没有断过,哪怕是在刮台风的夜晚。他们说的都是开心的事,比如什么菜什么时候撒种。一群人在灯下说着笑着,母亲总是很开心。(16)母亲愿意把最好的给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别人或许会觉得,哪还有这样的人?母亲不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母亲只是说她相信。(17)母亲喜欢相信,一直到现在,我至今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相信的意思。但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母亲的相信总是好的。7 . 根据拼音写汉字cu hu(_)。8 . 围绕母亲的“相信”,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母亲“相信”的两件事情,请概括。9 .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充分表明了_;结合下文来看还起到以下作用:_。10 . 请具体说明第(15)段在文中的作用。11 . 读完全文,你认为对母亲的“相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母亲的“相信”,就是相信人家良心不坏,心也是诚的。B母亲的“相信”,是一种信任他人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C母亲的“相信”,是对自己的相信,所以其实就是自信。D母亲的“相信”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渔夫的太阳还要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多去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了。可渔夫却反问富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怀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日复一日,虽然很悠闲,但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就像我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一天,而它就悄无声息地流走了。当清闲得能感觉到分分秒秒从指间流过时,我害怕起来:这样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渔夫的话又在耳边了,他真的是在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吗?今天他不用担心饿肚子,可下一顿的口粮呢?也许明天海上就是惊涛骇浪,一个浪头也许就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这样想来,顿时觉得渔夫并不幸福,因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富翁自然惬意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晒不晒太阳。细细想来,既然渔夫的思想能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他的道理,我认为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想松懈下来的意识,渔夫的话正好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使我们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因这些论调而从此湮没在俗世红尘里,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在我们拥有黄金岁月时,一定不要避难就易,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多一点危机感,生活就会多一份从容,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晒太阳,相比于渔夫,这更是一种大幸福、大快意了。12 .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3 . 开篇“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4 .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15 . 在文末画线句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用意?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VR/AR技术“助力”舌尖上的安全当人们对旱些年的三聚氰胺、苏丹红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大米遭镉污染、脚臭盐”又出来考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向来就没有走出过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该如何保持对新鲜食品的辨识度?就让VR/AR技术来“助力”我们舌尖上的安全。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増强现实技术(AR)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简单来说,VR技术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实现一种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噢等手段所感受到的虚拟幻境,即把人的意识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AR技术即指看到的场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虚拟的信息带入现实世界中。VR讲究的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而AR讲究的是现实世界的登加虚拟世界,实现“虚实结合”,技术实现难度远大于VR。VRAR走进展会。通常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去了解食品生产的过程,因此会对食品安全一直持怀疑态度。VR技术的工作就是要帮助那些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找回对食品的信任目前,很多展会上的企业都会专门开辟“食品安全VR展示体验区”,这种体验区也成为各地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展览、展示的一项重要展区。消费者可以通过VR虚拟视频中对企业的食品生产线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展示,来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关。例如:在VR体验区,人们可以通过VR头显进入“无人蒸饺工厂”,一探世界最先进的高科技无人化自动生产线,看看蒸铵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一一“和面、做饺皮、放饺馅”、片刻,一个个精美的饺子就被生产出来了,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VR头显就像一面“魔镜”,能把你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些新技术不仅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还能向人们传播食品安全知识。VRAR走进校园。在昆明,同学们通过VR、AR技术方式一边玩一边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在“VR安心厨房一食品安全体验区”,同学们佩戴VR设备后,眼前就出现了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可以在里面做菜。通过实践,同学们知道了要保持手的干净和清洁、生熟分开;在“AR从农田到餐桌一一食品可追溯体验区”,同学们只要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只小动物就出现了,接下来要依次给小动物喂食、打疫苗、递进屠宰场到最终成为食物,绘画生动,流程科学,一玩就上手,一学就能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在福州市的4所小学里,通过VR、AR形式的体验让食品安全教育更高效。学校以儿童食品安全移动体验营的模式进行,分为食品可追溯、营养膳食、食品安全、综合体验等主题体验区。在体验区内,学生们通过VR技术模拟厨房场景,学习菜品搭配与油盐食用等质房食品安全知识,还通过AR技术了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以及食品可追湖对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作用。在食品安全检查的培训中,有专门为学生开设的VR培训课程,让学生接受与食品安全检查员相同的职业培训。学生戴上VR头显,仿佛置身于食品制作中心,模拟安全检查的操作流程,充满沉浸感的VR课堂为学生创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也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更好的“实践”经验。16 . 选文第段中加点词“日新月异”在文中的意思是。17 . 选文第段有什么好处?18 . 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9 . 选文第段加点词“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20 . 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VR讲究的是现实世界的叠加虚拟世界,实现“虚实结合”。而AR讲究的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技术实现难度远大于VRBVR设备可以让人眼前出现逼真的生活场景,身临其境般地动手“实践”,让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变得更轻松。CAR技术有助于人们了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以及食品可追溯对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作用。DVR技术已经应用于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检查的培训中,能让学生接受与食品安全检查员相同的职业培训。三、句子默写21 . 诗文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2)爱上层楼,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4)_,流水桥旁。(秦观行香子)(5)呼尔而与之,_; _,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6)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漫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_, _。(9)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曩:以往,过去,从前。22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通“缺”,断缺)B属引凄异(属于)C二人对酌(饮酒)D越钱塘,绝长江 (横渡)23 .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4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25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注释)菜甲:菜初生的叶芽。本诗作于854年,即作者只身远赴四川梓州入幕府任职第三年。无赖:即无心。元亮、亚夫: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汉代大将周亚夫。26 . “草芽菜甲”和“花须柳眼”都写出了景色_的特点。27 . 两首诗借春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六、名著阅读28 . 名著阅读。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人名)写的_一文,上文中的“他”作者称之为_。(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仁怀宽厚和俘获不来夫斯古国舰队的军功受到布罗卜丁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