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_第1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_第2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_第3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_第4页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襁褓,婴儿时期。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垂髫,也作“垂发”,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口,雏鸟黄色未退的嘴,喻指幼小。在这儿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黄口小儿则常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还未成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及笄(j),指女子年满15岁。笄,即发簪。盘发而用簪插之,称加笄,为女子成年之礼,相当于男子的冠礼。古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未许婚者,二十则笄。所以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加冠,又称弱冠,指男子20岁。,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尤未壮,故称“弱冠”。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