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3月,浙江的一位老医生为给患者看病废寝忘食的照片被传上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B在2018年4月中旬的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C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D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2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营造人人勤学乐学的浓厚氛围,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B虽已入冬,空气依然温润清新,浓浓的湿气扑面而来,我贪婪地忍不住大口呼吸。C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期,打造便利百姓、惠及民生的“宽带中国”,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D2015中国盐城沿海湿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东台站成功举办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东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3 .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C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4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疟疾(_)自噬泡(_)5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6 . 概括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7 . 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8 . 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爱上了读书三毛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的堂兄姐念中大,有的念金陵中学,连大我三岁的亲姐姐也进了学校,只有我,因为上幼稚园的年纪还不够,便跟着一个名叫兰瑛的女工人在家里玩耍。带我的兰瑛本是个逃荒来的女人,我们家原先并不需要再多的人帮忙,可是因为她跟家里的老仆人,管大门的那位老太太是亲戚,因此收留了她,也收留了她的一个小男孩,名叫马蹄子。白天,只要姐姐一上学,兰瑛就把我领到后院去,叫马蹄子跟我玩。我本来是个爱玩的孩子,可是对这个一碰就哭的马蹄子实在不投缘,他又长了个癞痢头,我的母亲不知用什么白粉给他擦着治,看上去更是好讨厌,所以,只要兰瑛一不看好我,我就从马蹄子旁边逃开去,把什么玩具都让给他,他还哭。在我们那时候的大宅子里,除了伯父及父亲的书房之外,在二楼还有一间被哥哥姐姐称做图书馆的房间,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个大窗,对着窗外的梧桐树,房间内,全是书。大人的书,放在上层,小孩的书,都在伸手就够得到的地板边上。我因为知道马蹄子从来不爱跟我进这间房间,所以一个人就总往那儿跑,我可以静静地躲到兰瑛或妈妈找来骂了去吃饭才出来。当时,我三岁吧!记得我生平第一本看的书,是没有字的,可是我知道它叫三毛流浪记,后来,又多了一本,叫三毛从军记,作者是张乐平。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虽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以从浅的地方去看它,有时笑,有时叹息,小小的年纪,竟也有那份好奇和关心。“三毛”看过了。其他凡是书里有插图画的儿童书,我也拿来看看。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套孩子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的,编的人,是姐姐的校长,鼓楼小学的陈鹤琴先生,后来我进了鼓楼幼稚园,也做了他的学生。(11)我在那样的年纪,就“玩”过木偶奇遇记、格林兄弟童话、安徒生童话集,还有爱的教育、苦儿寻母记、爱丽丝漫游仙境许多本童话书,这些事,后来长大了都问过父亲,向他求证,他不相信这是我的记忆,硬说是堂兄们后来在台湾告诉我的,其实我真没有说谎,那时候,看了图画、封面和字的形状,我就拿了去问哥哥姐姐们,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小孩为什么画他哭,书里说些什么事情,问来问去,便都记住了。(12)所以说,我是先看书,后认字的。(选自文苑2019年2期,有删节)9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先看书,后认字的”?10 . “我”最先看的都是些什么书?这些书都被放在哪里?11 .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1)只要兰瑛一不看好我,我就从马蹄子旁边逃开去,把什么玩具都让给他,他还哭。(2)我在那样的年纪,就“玩”过木偶奇遇充12 . 你从三毛幼年的读书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三点)三、对比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选自苏武传)注卫律:人名。白:告诉。羝(d):公羊。 常慧:人名。廩食:粮食。 旄(m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13 .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岂不诚大丈夫哉 往之女家与民由之 各置他所置14 .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15 . 乙文中的故事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故事诠释了甲文阐述的道理“_”(填原文)16 .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四、句子默写17 .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 ) 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 )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 )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却怀抱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出“_,_”的浩然正气。五、诗歌鉴赏18 . 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六、名著阅读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19 . 上面名著选段选自_(作者)的_(名著)。20 . 选段描写了祥子在下拉车的情景,反映出了什么?21 .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白骨精先后变作老头儿、老婆婆、姑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不明真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