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一部笔记小说,由唐代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咏雪选自此书。B(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C(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C“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D“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盎然(ng)悖论(b)处罚(ch)擎天撼地(jng)B掣肘(ch)跺脚(du)发迹(f)汗流浃背(ji)C襟怀(jn)当差(chi)妆奁(lin)晶莹剔透(t)D脑髓(su)怄气(u)倾覆(qn)强作欢颜(qing)4 .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己B谣言戈璧仰慕群蚁排衙C震竦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开阖锋芒毕露5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一片儿飞出来,像金钱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神似的。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清霭。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ABCD6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借代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史册。B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明代小说家。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苦趣丁立梅我称他黄师傅。黄师傅是个挑夫,每天要上下黄山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趟承重二三百斤,挑着山上的所需,食物、水、蔬菜、瓜果山上的垃圾,也是靠他们一担一担挑下山的。年轻时,我一担能挑上三四百斤呢,现在年纪大了,挑少了,黄师傅呵呵地笑着,露出两排不算洁白齐整的牙。他站着,人半倚着担子。担子却不曾歇下,而是用一根木棍子撑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个挑夫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根木棍子。走路时,可当拐杖使。歇息时,可作靠依和支撑。云雾一团一团袭过来,刚刚还是大晴天,转眼间飘起小雨。山峦隐约。碧树和红花,像在云雾中穿行,它们急急的,要奔到哪里去呢?瑶台仙境,不过这般吧?我和那人看得呆过去了。黄师傅看着我们发笑,他说,在这山上,什么时候看都是好看的,有太阳时看云,没太阳时看雾。四五月的天,看花。九十月的天,看叶。到冬天了,看雪。他的声音,沾着云雾的味道,和着草木的气息,令我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他约摸五十来岁,个子不高,瘦。眼睛不大,却有神得很,亮亮的,似夜露。那会儿,我和那人正停在半山腰。下山路走得我们腿脚发软,实在走不动了,后悔没坐缆车下山,却意外遇见一蓬一蓬的黄山杜鹃,下山之辛苦便变得无足轻重了。我盯着石凳后边的一棵黄山杜鹃看,花朵儿累累地缀着,一枝花梗上,总有八九朵不等,呈欲放未放的姿态,好颜色呼之欲出。恰似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娇羞之美。黄师傅担着担子,路过我们身边。我们起初并未留意他,继续赏我们的花。他突然停下,递过来一句,这杜鹃花,这个时候最好看了。听了这句话,我很惊喜,扭头看他,问道,为什么呢?你看呀,红颜色还都裹着嘛,饱饱的嘛,全开开来,颜色就淡了。他的话让我听着高兴。花半开为最美,是我一直偏爱着的。我和他很热乎地聊起来。他从事挑夫这行当,已有二十八年之久。扁担初次压到肩上,挑着才走了一小段路,肩上那火辣辣的滋味呀,就像用烙铁在烙呐。后来习惯了,也就好了。现在,我肩上的皮揭下来,都能直接做盔甲了。呵呵。他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却不轻松。我问,我们单身人走着都吃力,你还要担着这么重的担子,每天爬上爬下,又苦又累,就没想过改行做其他的事吗?想啊,想过,黄师傅的眼光落到他的担子上,久久地,没有挪开。那目光,有点类似于农民抚向他的庄稼,牧人抚向他的羊。中途他的确改过行。他走家串户地收过荒货。也做过一段日子的泥瓦匠。后来,他还开过一家门市店,卖些日常所用,生意不错。但每当看到倚在墙角的扁担,他的心,便不安了,他听到大山在呼唤。他就又进了山。每日里,在这大山里上上下下,他熟悉路边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种花。山里的小松鼠,和他也成了老熟人。他有时坐在石凳上吃干粮,有小松鼠就跳出来,在他身旁嬉戏。做挑夫虽苦,却自有它的妙趣,他割舍不了。这大山多好啊,他这么感叹。挑起他的担子,跟我们招呼一声,下山去了。他的身影,很快没进一团云雾里,和大山融为一体。8 . 文中写到了黄山挑夫黄师傅跟“我们”的多次交谈,黄师傅跟“我们”说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回答。9 .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现在,我肩上的皮揭下来,都能直接做盔甲了。10 . 文章题目是“苦趣”,请说说这里的“苦趣”指的是什么。11 . 黄师傅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特点?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18分)音乐之伴音乐是有年龄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12 . 音乐是有年龄的。作者用了不同的比喻来描绘不同年龄阶段对音乐的感受。根据下列提示,找出相应的比喻。(3分)幼年:_少年:_老年:_13 . “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此处的“包容性”具体含义是(3分):14 . 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5 . 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4分)16 . “音乐是一种流失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来表达了她对音乐的感受,请具体分析这种表达的妙处。三、对比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造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里十年四十年间位及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簇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簇,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注释)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极:达到。出:经历。镞:金属箭头。膏梁:泛指富贵人家。膏,肉;粱,精米。17 .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年与时驰_(2)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_18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存审出于寒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B因授以所出镞/因往晓之(杞人忧天)C命藏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尔曹生于膏粱/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19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20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 四 十 年 间 位 极 将 相21 . 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诚。(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_中下功夫;(乙)文中,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四、句子默写22 . 默写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河流大野犹嫌束,_。(谭嗣同潼关)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_,_。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中“_,_”十分相似。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3 . 诗的第一、二两句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4 . 请描绘诗的三、四两句展现出的秋景图。六、名著阅读25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三山聚义打青州”讲述的是桃花山的李忠、周通,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梁山的宋江等人攻打青州,活捉呼延灼,杀了慕容知府。(水浒传)(_)(2)观音院的长老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袈裟却被黑熊精偷走。悟空请来如来佛祖收伏了黑熊精。(西游记)(_)(3)关心简爱的老师谭波儿被一场传染性伤寒夺走了生命,这对简爱打击很大。(简爱)(_)七、综合性学习26 . 语言运用。上图是嵊州小吃的LOGO,请你就这个LOGO的寓意向刚刚来你家做客的表弟作一个介绍。(80字左右)材料一:快乐的思想何达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跟你分手想着我们会师时候的狂欢。(我的家园,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