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趋炎附势_第1页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趋炎附势_第2页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趋炎附势_第3页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趋炎附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趋炎附势 趋炎附势 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着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不过李垂对于奉承之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吗还去参拜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知道了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丁谓知道李垂的想法后,气得不得了,就找了个借口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做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失去了靠山,得罪他的人又都被调回京城,李垂也被天子召回,有了被重用的机会。一些朋友劝李垂去拜谒新宰相,不要再清高下去了。他却冷静地回答道:“三十年前的我,如果肯抛弃清高,去拜见丁谓,可能早就被他当成心腹,成为翰林学士了。现在我老了,见到大臣们不秉公办事,还常常不给他们留面子,当面实行指责。现在的我,可谓疏狂到了极点,又怎么能依附有权势的人,看别人的眼色做事,来使他们向天子引荐我呢?” 很快,有人将他的话报告了新宰相。新宰相感到他是个刺儿头,放在朝中很麻烦,就再次将他贬出京城,让他到外地去当个小小州官。李垂虽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不后悔。 故事出处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出处译文 现在我老了,见到大臣们不秉公办事,还常常不给他们留面子,当面实行指责。现在的我,可谓疏狂到了极点,又怎么能依附有权势的人,看别人的眼色做事,来使他们向天子引荐我呢? 引证解释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元脱脱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纲领:“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三侠五义第六十二回:“观内当家的叫做吴道成,生的黑面大腹,自称绰号铁罗汉,一身好武艺,惯会趋炎附势。”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五回:所有朋谊及那些趋炎附势的,男男女女,都拥挤望周府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目下再说时筱仁时太守因为舒军门获咎,暂避风头,不敢出面。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 相关考究 日前,查解放前旧辞海与辞源,均收有“趋炎附热”(但均不收“趋炎附势”),所举的例证都出自成书于元代的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而解放后历次修订的新版辞海均改收“趋炎附势”为目,究其因,“趋炎附势”用得频率多呗。其实,“趋炎附势”与“趋炎附热”(新辞海似可保留此词目,便于查阅),这两个成语中的关键词是“炎势”、“炎热”,其词义相似:都是意指炙手可热、热势烫手,比喻气焰、权势灼热逼人;而有的人对之却追慕、巴结攀附,趋之若鹜、不遗余力。唐代大诗圣杜甫在丽人行中就告诫过:“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但历次新版辞海对“趋炎附势”的本源或曰出处的举证皆非最早的。如1999年版辞海“趋炎附势”:“指奔走权门或依附有势力的人。冯梦龙山歌汤婆子竹夫人相骂:悔初心,只为趋炎附势,如今落得冷清清。”显然这不是此成语的本源或曰最早的出处。成语与典故一样总是有其语源、典处的,故要阐释某一成语,就应尽量联系和引证其准确、密切、最初的本源;否则会误导读者。 对于“趋炎附势”的较早“出处”,作者过去曾认为系源自朱子语类第八十三卷:“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不过,在查考过程中,发现陈善扪虱新语里有题趋炎附势自古而然一段文字,照录如下: 熙宁初,王荆公用事,一时字多以甫,押字多以圈。时语云:“表德皆连甫,花书尽带圈。”当其盛时,谁不畏爱。唐令狐绹当国日,以姓氏少,族人有投名者不吝。由是远近皆趋,至有姓狐冒令者,温庭筠戏曰:“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狐尽带令。”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自非盛德而居大位者,其不擅权以欺主,则必护短以立威,此亦小人常态,于今何足怪云。 这里,对“趋炎附势”的本源和含义,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可谓鞭辟入里。举了两种事证:一、“熙宁初”,即北宋神宗10681077年间,“王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拜相后,朝野一时“多以甫”为字号,“表德”时,“皆连甫”。二、复姓令狐名绹(802879)系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令狐楚之子,唐大和(827835)时进士,后官至宰相,刹那世间竟有单姓狐者,也假冒为复姓令狐,于是“天下诸狐尽带令”!这两个例证丰富了“趋炎附势”的内涵,并将一批“自而然”的趋炎附势的“小人常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扪虱新语也许是“趋炎附势”的最早出处、本源所在,因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陈善是南北宋之间的人,那可比朱熹的朱子语类所言要早些吧。作者还想赘言一句:时至今日,那“自古而然”的“趋炎附势”的现象尚未根绝,但与其将讥讽、谴责的板子,打在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屁股上,倒不如不留情面地打在一撮“擅权谋私”、揩公肥私、“护短立威”、贪污腐化、制造怂恿“炎热炎势”的非法权势者的头上。在这个点上,也要找准“源头”。 吴朝阳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