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_第1页
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_第2页
中职三校生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课文知识点练习(附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3.第一、二段写了小屋的什么方面?第二段用的倒装语序有什么作用?答:写了小屋的形态之美和它(在背景中)的位置。采用倒装语序,意在突出小屋“清新”“自然”的特点。4.第三段中连用的四个比喻有什么作用?答:加强了美的表达效果。5.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的作用是_承上启下_.6.第五、六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写树?其效果如何?答:写树为小屋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写小屋,由于树的衬托,才使小屋幽静、小巧、别致出色的特点更加突出。7.从观察角度分析,第七段是_近看_,把小屋拟于_人_,如“_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_”,第八段赋小屋以灵性,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特殊的喜爱之情。11.结合全文,说说空中楼阁有哪些特点。(原创)答:树荫笼罩、环境优美,轻灵自由、光线明亮,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1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原创)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比喻手法,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化静为动,生动描写出小屋给无际的山上增添了生气与情调,是山美丽的点缀,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用夸张手法,生动写出从小屋出去和回到小屋时的轻快与快乐心情,突出小屋之、美与对小屋的喜爱之情。13.第写小屋之小,说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原创)以小屋领土之小反衬领空之无限,写出小屋地势之高与视野的开阔,从而写作者心境的开阔自由与闲适惬意。14.文中第段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意蕴深厚,谈谈你的理解。小屋不仅仅是“物”,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或者“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感情,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22、文章开篇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明小屋的位置及山屋一体,突出小屋独具情趣的自然美。23、结合第十段中回答:作者明明在山路上往返,怎么说“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这里的“山路”已是一种象征,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之路”,“幸福之路”的象征,所以说在这山路上往返,是“往返于快乐于幸福之间”。24、第七段中“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作者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和热爱,也暗含着作者的人格尊严。二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边的句子。1.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是因为大树“把小屋笼罩起来”:“有风度”是因为小屋上面有“细而密的枝叶”的佩戴、装饰,其树阴“美而浓”。“含蓄而有风度”本是用来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小屋仿佛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实际上作者是假外物以言自身,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了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这里不是实写,而是虚拟,写的是“另一种印象”。2.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揣摩“领土”“领空”、“有限”“无限”以及“开放性的院子”等词语的深层意味。)2.领土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领空一个国家的陆地、领水和领海上的整个空间。这是两词的固定意义。但用在本文中,则特指作者所专有的小屋、花园、小路和广袤无垠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拥有自由天地的神圣与豪迈的情感;有限与无限的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宽阔,写出了作者自由而开放的心态:“开放性的院子”被用来比喻无限的“领空”,也写出了自由而开放的心态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总之,作者抒发了对心爱的小屋、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为自己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而感到的骄傲。3.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说说从什么联想到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1)由自家院墙联想到“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这两道弧线在作用上(围住一些花)相似;(2)由紫藤、月季等,联想到天上的云霞“也围住一些花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云霞在外观上(色彩、形状)与牡丹或芍药等花相似。只有心境自由、胸怀开阔,才会有如此奇特而美好的联想,这样写来,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4.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这里的“香”有什么含义?这样写好在哪里?)4.因为心情畅快,所以“清新的空气”仿佛带着香味。注意“觉得”两字,显然,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不是说作者真闻到了香味。5.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 (为什么说小屋“在花蕊中”?“绽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景?)5.作者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群山环抱小屋,犹如花瓣簇拥花蕊:“破晓”时刻,光线逐渐加强,小屋形态逐渐明晰而突出,群山则仿佛逐渐后退,这就像花蕊慢慢地绽开似的。6.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里的“自然”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6.首先,这里运用了暗喻,将大自然比喻成一幅巨画,意境阔大,又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其次,这里的“自然”既指门外巨画,同时,寄寓了作者深含的情怀热爱自然,回归自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7.如何理解“层山”的“后退”?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7.微光笼罩,视线模糊;破晓,光线逐渐明亮,远处的景物次第显现,“层山”给人的距离感就清晰起来,“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这是由于光线变化造成的。8.小屋的光线有怎样的变化?8.破晓由暗而明,入暮又由明而暗。10.“独立的,安静的”环境就是“享受”“清福”,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追求?10.寄托了对独立的、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喧嚣的现实生活的厌弃。11.小屋所处的环境是偏僻的,出入极不方便,为什么说“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呢?11.山路虽然出入不便,但远离喧嚣的“人境”,远离烦恼、嘈杂,能够过上理想中的独立、自由、宁静的生活,因此是一种快乐和幸福。12.“空中走廊”“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远离尘世的、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自由、宁静的生活环境。本文这种借小屋来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写法叫做_托物言志一、课文阅读训练,认真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简要地回答问题(1)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为什么香?)(1)因为山上的花、草、树木香。(2)例外的(为什么说是“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谧”的读音是什么?)。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小屋不会动,怎么会如花蕊一般绽开?这样比喻妥当不妥当?为什么?)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小屋不动,山也不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形象?)(2)因为“小屋”位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加上窗多,白天的光线都是明亮的,只有“破晓或“入暮”,山上只有“一片微光”,所以说是“例外的”。谧,音。这是光线变化造成的感觉。文章先把群山环抱小屋比作一个花蕊。由“破晓”而“早晨”,光线逐渐加强,小屋形态逐渐明晰,群山则仿佛逐渐后退,这就像花蕊慢慢绽开似的。这个比喻很恰当,它十分传神地写出了静态景物因光线变化给人造成的动态感觉。从心理学角度说,这是光线变化给人造成的现错觉。黑暗逐渐消失,山与小屋就显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