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_第1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_第2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_第3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_第4页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气象学家竺可桢课件【三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不过”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篇一遍辨一辩)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2)说说词语意思。(“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间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其中一部分。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评议 6作业:(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 【篇二】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相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水平。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局报 2、指名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因为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表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密切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态度。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为科学终身奋斗的信念。 3、重点句段交流,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保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很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个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很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日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能够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竺可桢的黑白照片)同学们,竺可桢先生为人民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民科学家。【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个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个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个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个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