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脂粉奁(_)睥睨(_)忏悔 (_)执拗(_)tu(_)尽污hu(_)罪ni(_)踌ch(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一碗热元宵章中林元宵,是我的最爱。这不,元宵节还没有到,妻子就给我做了热气腾腾的元宵一饱口福。吃着元宵,眼前忽然模糊起来,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年的元宵节。那年,我上初三。过了初八,我们就赶到学校去补课。滴水成冰,人冷得跺脚。但是我们还必须坚持着。食堂里,虽然也有些莱,但是我们没有钱,能够吃到的就是家里带去的辣椒酱、咸莱、萝卜之类。那天下着大雪,我正在宿含里准备吃晚饭,母亲来了。她一身身的雪,连头发上、围巾上都白了。她看着我,笑着,搓着手。看到母亲红肿的有些变形的手,想到母亲有严重的类风湿病,我皱了皱眉:“这么冷的天,你还跑来干什么?”“给你送好吃的呀。”母亲似乎并不在意我的不满,轻快地说,“猜一猜,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辣椒、咸菜呗。”“不对,”母亲解下系在胸前的带子,伸手从棉袄里摸出一个搪瓷缸,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看,这是什么?”“元宵。今天正月十五。”看着热腾腾的元宵,我惊喜地叫起来,一把抢过糖瓷缸,引得两个室友都把目光投了过来。“馋猫,慢点。”母亲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元宵就报销了。芝麻红糖心的元宵,那个绵软那个甜香。世间有什么美味能够让我整个身体温暖得欢叫了呢?恐怕只有那晚的那个元宵了吧。这样的美食怎么能一个人独享呢?我把元宵给室友一个人夹了两个。母亲看着我表情有些不大自然,忽然抢过搪瓷碗,说,不要烫着,吃慢些,我来喂你。我想转身,但是看到母亲严厉的目光,我还是停下了脚步。母亲一勺一勺的,把元宵吹凉了喂给我吃。我尴尬地望着室友,可是想到母亲严厉的目光,我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吃着。那碗元宵,我吃了半个钟头,但是被室友一直奚落到初中毕业。每次回家,一想到这件事,我看到母亲总是觉得不舒服。直到在外谋生的父亲回家,他的一席话才让我羞愧难当“为了你吃上元宵,她专门跑到街上用糯米换。为了你吃上热元宵,她把搪瓷缸放在胸前,冒着雪走了五里多地。为了你多吃元宵,她自己没有吃一个,还喂你吃。直到你吃完了,她才放心地离开。”“那么远的路,你妈来回摔了几跤,连手都破了,你知不知道?”父亲的话又回响在耳边,而我模糊的视线里似乎出现了母亲清晰的身影:矮小的个子,佝偻的脊背,一身的洁白,双手环抱在胸前,正艰难地跋涉在茫茫的雪原上2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 . 文中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 . 在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奚落”本义指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使人难堪。在文中“奚落”具体指什么?5 . 关于元宵“我”和母亲的分歧在哪里?“我”后来是怎么认识这一分歧的?6 .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矮小的个子,佝偻的脊背,一身的洁白,双手环抱在胸前,正艰难地跋涉在茫茫的雪原上三、句子默写7 . (1)默写泊秦淮_,_。_,_。(2)有约不来过夜半,_。(约客)(3)赞美一个人洁身自好,可以用爱莲说中的两个句子:_,_。(4)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5)从今若许闲乘月,_。(游山西村)(6)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四、课内阅读课内文言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_)(2)日光下澈(_)(3)悄怆幽邃(_)9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0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本文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五、课外阅读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赈灾(节选)钱泳(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注释:爨(cun):烧火做饭。粜(tio):出售粮食。籴(d):买米的意思。缗(mn):原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这里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嘉庆十有九年(2)窃见赤地数千里(3)但能惠次贫(4)远近咸便矣12 .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此,定图赈之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B策之不以其道C不以千里称也D以刀劈狼首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14 . 阅读全文选出下列表意不正确的一项。( )A清朝嘉庆十九年,江南大旱,无锡由于地势较高,所以遭受到的旱灾比较严重。B大旱期间,官府平价出售粮食,能够惠及所有的百姓。C殷富人家在受灾的期间在城里乡下设粥厂来赈灾,饥民靠此活命的人不计其数。D齐彦槐制定了安排赈灾的办法,体现了他具有侧隐之心,能关心百姓疾苦。六、名著阅读15 .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1)这段文字选自_,作者是_。(2)这段文字表现的故事情节是(3)从这段文字能看出诸葛亮或司马懿怎样的性格特点?七、作文16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