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_第1页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_第2页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_第3页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_第4页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课标,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复习目标,200,统一北方,孙刘联军,曹操,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复习目标,曹丕,成都,229年,第1课、南方的初步开发1.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1)南方得以开发的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各民族共同开发。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复习目标,1.(2)表现农业: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产量明显提高。手工业: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是著名特产。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业中心;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复习目标,稻田,越布,230,夷洲,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作物。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社会相对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复习目标,(2)表现农业:广种,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有明显发展,、制瓷、矿冶、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复习目标,建康,水稻,织锦,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1)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2)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复习目标,2.改革内容(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3.影响: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复习目标,知识体系,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西晋灭吴之后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一。魏晋时期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体系,一、标志类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事件官渡之战。2.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局面形成的标志赤壁之战。3.东汉结束、三国时期开始的标志220年,曹丕建立魏国。4.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魏、蜀、吴的建立。5.三国时期结束的标志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史海拾贝,二、三国鼎立示意图,史海拾贝,三、总结归纳类1.北朝时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两个阶段特征:一是政权更迭频繁,各国之间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二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杂居相处中,联系日益密切,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2.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主要方式:(1)民族迁徙和杂居,如东汉末年以来的“五胡”内迁;(2)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3)和亲,如西汉昭君出塞;(4)战争;如西汉时漠北战役击败匈奴。,史海拾贝,四、数字归纳法: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史海拾贝,课堂练习,1、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但曹操却能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在于()A.采取正确计谋B.军事力量强大C.得到人民支持D.袁绍刚愎自用【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探究能力。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B项错误;两者都是军阀,故C项错误;D项是客观原因,故选A项。2、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为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夷洲,即今天的台湾。,课堂练习,3、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故本题选D项。而A、B两项分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和内容,C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均与题意不符。,课堂练习,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会有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历史上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移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永嘉之乱(八王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面对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中国政府在2010-2015年五年规划中提出不仅要鼓励国内地区间人口流动,还要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课堂练习,(1)假如你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位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你将会和你的家人及同乡迁移到什么地方?请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生产状况?(3)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南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农民进城务工、劳务输出等迁徙现象,谈谈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课堂练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回答。第(3)题可从劳动力、生产技术等方面回答人口南迁的作用。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人口流动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课堂练习,答案:(1)江南地区。原因:躲避北方战乱。(2)南朝。(3)人口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