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1页
第十一章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2页
第十一章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3页
第十一章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4页
第十一章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犯罪的停止形态,p2,(2008年试卷二第6题)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p3,(2002年试卷二第9题)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问题:李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p4,第一节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p5,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二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p6,二、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一)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二)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三)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停止形态,p7,三、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因为其具备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p8,1、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2、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3、刑法分则关于犯罪成立条件的规定是以犯罪既遂模式为标准,注意,p9,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p10,犯罪既遂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p11,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犯罪既遂形态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类型: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p12,2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如脱逃罪、偷越国边境罪3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p13,4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二是教唆性质的犯罪构成。,p14,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p15,一、概念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一)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二)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为实行行为制造条件的行为),p16,1准备工具的行为。2制造条件主要表现为:(1)制造实行犯罪的客观条件,如调查犯罪场所与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守候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排除犯罪障碍、勾结犯罪同伙、寻找共犯人等等;(2)制造实行犯罪的主观条件,如商议犯罪的实行计划等。,p17,(三)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四)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p18,(2000年试卷二第66题)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D对于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p19,二、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p20,第四节犯罪未遂,【相关法条】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p21,一、概念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p22,犯罪未遂的成立特征(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着手”不是犯罪行为的起点(犯罪行为的起点是犯罪预备行为),而是犯罪的实行行为的起点,,注意,p23,(2010年卷二第5题)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p24,判断着手、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区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实行行为由刑法分则条文加以规定,但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并非都是实行行为。(2)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即某一犯罪的预备行为可能是其他犯罪的实行行为,反之亦然。,p25,(3)有的犯罪的实行行为有多个环节或者多种形式,行为人实施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种形式都应认定为着手。(4)即使在一般情形被认定为实行行为,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要根据实行行为的实质标准(是否具有法益侵犯的紧迫危险)认定是否是实行行为。,p26,(二)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具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相区别的基本标志。,p27,1、结果犯的未得逞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2、行为犯的未得逞某些犯罪行为没有完成3、危险犯的未得逞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没有出现,p28,(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违背犯罪人意志的,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者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既遂从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p29,抑止犯罪意志的原因:抑止犯罪行为的原因:抑止犯罪结果的原因:,p30,(2006年试卷二第54题)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p31,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p32,二、犯罪未遂的类型1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已经实行终了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人未能将他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因而未得逞。,p33,2以行为的实行客观上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上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未能完成的犯罪未遂形态。,p34,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但由于其行为的性质,致使其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使犯罪未能完成的犯罪未遂形态。,p35,(2005年试卷二第7题)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如何认定?,p36,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p37,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p38,犯罪中止的成立特征(一)中止的时间性:“在犯罪过程中”1、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还可以发生在实行行为结束之后但在既遂之前。2、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p39,(2005年试卷二第57题)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A犯罪的预备阶段B犯罪的实行阶段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p40,(二)中止的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的自动性,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p41,(2003年试卷二第2题)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本案中,甲的行为属于什么形态?,p42,“弗兰克公式”:(区分中止与未遂)“能达目的而不欲”时是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是未遂。“能”和“不能”的判断应以行为人的认识为标准(主观说),p43,注意1自动性的成立不以中止动机的伦理性为必要2中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中止的原因本身不影响中止自动性的判断。,p44,(2009年试卷二第5题)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C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p45,3.基于目的物的障碍而放弃犯行,不具有自动性。因缺乏期待利益而放弃犯行的,不具有自动性,p46,(三)中止的有效性1不管是哪一种中止,都必须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侵害结果)。2行为人为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其行为本身偶然不能使犯罪结果发生或者由于他人行为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时,也成立中止犯。,p47,3行为人自动放弃重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重罪的结果,但造成了轻罪的“既遂”的,仍应认定为重罪的中止犯。,p48,【2011-2-54】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A.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B.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C.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D.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p49,(2010年卷二第57题)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p50,(2003年试卷二第42题)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p51,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p52,三、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中止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法:1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p53,2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根据对其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