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上课).ppt_第1页
古诗词鉴赏(上课).ppt_第2页
古诗词鉴赏(上课).ppt_第3页
古诗词鉴赏(上课).ppt_第4页
古诗词鉴赏(上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一、题型透视,(2007无锡,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1、客观性选择题,(2007广州,12)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一、题型透视,2、主观性表述题,例(中考指导用书,P5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前三节诗歌的内容。,二、考点追踪,1、把握内容,解题指导,(1)整体感知诗作是摹景的,写人的,叙事的,抒情的,又或者是说理的?,(2)深入思考摹了怎样的景?写了怎样的人?叙了怎样的事?抒了怎样的情?说了怎样的理?,参考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状。,眼见南村群童抱走茅草,诗人呼叫无果,无可奈何。,屋破、被冷、雨密,诗人彻夜难眠。,例(2006资阳)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1)筛选意象,抓修饰语,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那是一群勤劳活泼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向两边摆动,那是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二、考点追踪,*描述画面,解题指导,(2)展开想象,兼顾整体,例(2006泰州)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诗中流露出年轻的李白怎样的情感?(2分),二、考点追踪,2、体会情感,解题指导,(1)紧扣诗眼,A、诗题,B、关键词句,(2)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诗作的思想内容。),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却累遭投降派掣肘,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中沦陷的长安。,例(2006泰州)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诗中流露出年轻的李白怎样的情感?(2分),二、考点追踪,2、体会情感,初次出蜀,见到辽阔平原时的喜悦与新鲜之感;初次离开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例1(中考指导用书,P4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合诗中具体的诗句简单说说这首诗语言的艺术特点。,二、考点追踪,3、品味语言,(1)语言风格,解题指导,A、一些诗人的语言风格:陶渊明平淡自然,韵味隽永李白雄奇奔放,浪漫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凝重深沉,常识梳理:,B、古诗词中常见的意境特点:幽静、空灵、深远与缠绵、朦胧、浓郁孤寂、悲凉、寥落与高昂、苍莽、壮阔,答题格式:,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营造了的意境。,苏轼刚健清雄,旷达超然辛弃疾悲壮豪迈,雄奇阔大李清照婉约清丽、悲苦,例1(中考指导用书,P4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合诗中具体的诗句简单说说这首诗语言的艺术特点。,二、考点追踪,3、品味语言,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是平实、朴素、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句毫不修饰,营造了深远的意境。,(1)语言风格,例(2008南通)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二、考点追踪,3、品味语言,(2)手法运用,解题指导,A、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拟人、对比、借代(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同上)、反问(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常识梳理:,B、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想象、象征、烘托、渲染、白描、用典、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描摹了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刻画了的人物形象,叙述了的事件,,例(2008南通)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二、考点追踪,3、品味语言,(2)手法运用,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却嫌”一词将白雪拟人化了,“作飞花”又将白雪比作花,生动形象地描摹出白雪穿过庭树,纷纷飞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例2(中考指导用书P5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二、考点追踪,这两个字用了白描的手法,描摹了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一轮落日的画面。“直”写出了孤烟的升腾劲拔的特点,“圆”写出了落日的柔和与温暖。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3、品味语言,(2)手法运用,例2(中考指导用书)P52使至塞上(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P56江城子密州出猎(3)这首词中一个“狂”字用的情趣横生,请你说说妙在哪里。,二、考点追踪,3、分析手法,用词炼字,答题格式这个字描摹了的画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营造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个字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确定类别:摹景、写人,解题指导,例2(中考指导用书)P52使至塞上(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P56江城子密州出猎(3)这首词中一个“狂”字用的情趣横生,请你说说妙在哪里。,二、考点追踪,3、分析手法,用词炼字,这两个字用了白描的手法,描摹了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一轮落日的画面。“直”写出了孤烟的升腾劲拔的特点,“圆”写出了落日的柔和与温暖。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狂”字刻画了一个意气风发、劲装出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词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表达了诗人渴望重获朝廷重用,杀敌建功的壮志豪情。,1、把握内容(1)整体感知诗作是摹景的,写人的,叙事的,抒情的,又或者是说理的?(2)深入思考摹了怎样的景?写了怎样的人?叙了怎样的事?抒了怎样的情?说了怎样的理?,三、方法归纳,3、品味语言语言风格手法运用牢记常识注意格式,描述画面(1)筛选意象,抓修饰语(2)展开想象,兼顾整体,2、体会情感(1)紧扣诗眼A诗题B关键词句直接点明情感的词语直抒胸臆的诗句点明情感产生缘由的诗句所用典故(2)知人论世,(中考指导用书P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3、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四、实战演练,送别诗,送友人送灵澈上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依依惜别之情,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怀古诗,借古抒怀(历史兴替的感慨、怀才不遇的抑郁、不满现实的忧愤),从军行雁门太守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边塞诗,表尽忠报国之志,滁州西涧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田园山水诗,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直接点明情感的词语,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的“愁”;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故园情”,直抒胸臆的诗句,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点明情感产生缘由的诗句,如:那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