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_第1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_第2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_第3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_第4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麋鹿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能够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但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让我们一起理解它。(板书课题) 2、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画出生字,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悄然无声遁入雌鹿跋涉每胎撰文 杀戮公爵别墅乌邦寺已逾千头 颠沛流离轻纱封神榜棕红色饲养 选自销声匿迹例外惨遭厄运厘米 了解下列词意掌握情况。 滩涂遁入沼泽跋涉传奇厄运销声匿迹 a.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讲意思。 b.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3)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讨论分段。 一(1)二(24)三(57) 3、书写指导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和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课文能够分几段,各写了什么? 2、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观察课文中第二幅图,默读课文,想想:这段课文能够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层,第一层(2)概括介绍麋鹿奇特的外形,第二层(3)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第三层(4)介绍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 理解第一层内容。 a.指名读。 b.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c.“更”字能够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理解第二层内容。 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a.指名读。 b.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c.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d.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e.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为什么? f.讨论。 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已经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再写是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第一层是概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而第二层则是具体的介绍。这样就使读者对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第二层介绍麋鹿外形的同时也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让读者理解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g.引导体会。 理解第三层内容。 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的?(一是雌鹿的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比其它鹿类长;二是它每胎仅产一仔) (2)学习第三段。 指读课文。 出示“传奇”,齐读。 理解“传奇”:经历离奇,不同寻常。 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3、配乐朗读二、三段。 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2、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4)通过对课文二、三段的学习,我们对麋鹿已经全面充分地了解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能够去掉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堂练习 (1)祟课后第5题。 (2)交流复述方法。 结合插图,抓信麋鹿的角、蹄、尾、手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形及生活习性。 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 要学习讲解员讲解的神情和语气。 4、练习复述 【篇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理解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相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能够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能够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指名读。 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更”字能够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指名读。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相关系吗?为什么? 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水平很低”的? 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但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增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能够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