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氢站1 水电解制氢装置用途22 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原理22.1 水电解制氢原理22.2 氢气干燥工作原理23 FDQG10/3.2-IV型水电解制氢干燥装置系统详述:23.1 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23.2 除盐水冷却系统33.3 气体分配系统33.4 储气系统43.5 仪表气系统43.6 制氢干燥部分主要设备的功能简述44 制氢干燥系统工作流程54.1 制氢干燥设备作业简介54.2 制氢干燥设备加水、补碱简介64.3 配碱:64.5 碱液从系统回收至碱箱74.6 制氢干燥过程74.7 N2置换流程105 FDQG10/3.2-IV型循环水电解制氢及干燥操作规程105.1 工艺部分开车前准备105.2 气动部分开车前的准备125.3 开车顺序125.4 正常操作及维护145.5 正常情况下停车155.6 非正常情况下停车156 水电解制氢干燥装置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66.1 水电解制氢装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166.2 氢气干燥装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197 自控仪表的检修208 水电解制氢装置安全注意事项20附表一221 水电解制氢装置用途水电解制氢装置所制氢气可广泛用于电力、电子、冶金、化工、建材、宇航、原子、气象等需要氢气的行业,做为冷却气、保护气、原料气、还原气和燃料气。2 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原理2.1 水电解制氢原理电解水是直流电通过KOH或NaOH水溶液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化学反应如下: 阴极:2H2O+2eH2+2OH-阳极:2OH -2eH2O+1/2O2总反应式: H2O= H2+1/2 O22.2 氢气干燥工作原理氢气干燥是把水电解制取的氢气,利用分子筛采用常温吸附法去除氢气中的水份。其原理如下:由于水分子具有很强的极性,利用分子筛对水的强亲和力的特性,当含有水份的氢气通过分子筛床时,其中所含的水份被分子筛吸附,达到氢气干燥目的。由于当分子筛吸附水达到饱和后,需要再生才能重新使用,故本系统采用加热再生的方法,将分子筛中吸附的水份解析,从而达到干燥系统连续使用的目的。3 FDQG10/3.2-IV型水电解制氢干燥装置系统详述:系统由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除盐水冷却系统、气体分配系统、储气系统、仪表气源系统五部分组成。3.1 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氢气制备及干燥系统主要由水电解制氢、干燥部分,供配电及控制部分和加水配碱部分构成。3.1.1水电解制氢、干燥部分(制氢干燥装置框架)该部分由电解槽(00RAA10 AM001),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4 00RAA10 AT003),碱液过滤器(00RAA10 AT001 00RAA10 AT002),碱液冷却器(00RAA10 AC001 00RAA10 AC002),氢、氧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3 00RAA10 AC004),氢气、氧气捕滴器(00RAA10 AT005 00RAA10 AT006),氢气、氧气汽水分离器(00RAA10 AT007 00RAA10 AT008),氢、氧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 00RAA10 AP002),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气体干燥冷却器(00RAA10 AC004、00RAA10 AC006),氢气过滤器(00RAA10 AT009)等和相关仪表、阀门组成。3.1.2 供配电及控制部分供配电部分由配电柜(1台),动力柜(1台),控制柜(1台)和整流柜(1台)组成。3.1.3加水配碱部分 (补水配碱系统框架)加水配碱部分由原料水箱(00RAF10 BB001),碱液箱(00RAF10 BB002),配碱泵(00RAF10 AP002),补水泵(00RAF10 AP001)组成。3.2 除盐水冷却系统除盐水冷却系统主要是由除盐冷却水箱(00RAE10 BB001)、板式换热器(00RAE10 AC001、00RAE10 AC002)、循环泵(00RAE10 AP001、00RAE10 AP002)、阀及相关仪表组成。它是保证制氢干燥系统中碱液冷却器(00RAA10 AC001、00RAA10 AC002)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3、00RAA10 AC004)和气体干燥冷却器(00RAA10 AC004、00RAA10 AC006)冷却水的用水。3.3 气体分配系统气体分配系统主要由压力调整器、压力变送器、自动球阀及相关仪表组成,为保证用户的正常供气该系统设置了两个接口分别供给汽轮机。经干燥系统处理后的氢气通过气体分配系统进入储气系统,并通过相关仪表检测实现储气系统工作压力均衡。当用户需要用气时,通过相关仪表检测控制,从储气系统供给用氢单元。该部分内采用相关仪表检测用户供氢母管压力,实现供气母管的压力均衡及稳定,供气压力:0.81.0MPa。3.4 储气系统储气系统主要由氢气储罐及相关的仪表阀门组成,该系统由4台容积为13.9m3氢气储罐组成,氢气储罐保证了用户不连续用氢的要求。3.5 仪表气系统本系统主要由空气罐(00RHM11 BB001)及相关仪表阀门等组成。为整个系统提供仪用压缩气源和正压保护气。3.6 制氢干燥部分主要设备的功能简述3.6.1 电解槽(00RAA10 AM001)电解槽是水电解制氢主体设备,在槽体内充入30%KOH电解质水溶液,在直流电解作用下水被分解,阴极表面产生氢气,阳极表面产生氧气。此设备为电解系统的核心部件。3.6.2 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分离原理:氢气、氧气均为难溶于水的气体,碱液和气体凭借各自的重力和浮力进行有效的分离。3.6.3 氢、氧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3、00RAA10 AC004)作用:通过热交换过程,把氢,氧气体的温度降下来,有利于下一工序的进行,并满足用户用气安全温度的要求。温度由90左右降至35左右。3.6.4 氢气、氧气捕滴器(00RAA10 AT005、00RAA10 AT006)作用:氢、氧气体经过冷却后,温度降低,使气体中的水蒸汽形成液滴,通过捕滴器除去液滴,降低气体的含湿量。3.6.5 碱液过滤器(00RAA10 AT001、00RAA10 AT002)作用:过滤器主要是通过滤芯过滤掉碱液中的机械杂质,保护电解槽通道的畅通。过滤器的过滤精度:100目滤网。3.6.6 碱液冷却器(00RAA10 AC001、00RAA10 AC002)作用:电解液经过碱液冷却器,冷却到70左右,使电解槽在额定温度下正常工作。3.6.7 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作用:分子筛(吸附剂)在常温下吸附氢气中的水份,使氢气露点达到-50的要求。再生采用电加热再生。再生温度控制在250300度左右。3.6.8 氢气冷却器(00RAA10 AC004、00RAA10 AC006)作用:干燥器再生时,由于温度较高,为保护阀内密封件和分子筛的吸附工艺要求,需要将气体的温度降下来。经冷却后的气体温度约为35。3.6.9 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00RAA10 AP002)。作用:碱液循环泵是为水电解制氢系统中碱液循环提供动力的专用设备。该泵的额定流量:,扬程:。3.6.10 补水泵(00RAF10 AP001)作用:补水泵用于在水电解制氢过程中补充消耗的水和补充必需的碱,该泵为柱塞泵。输出压力大于系统压力。3.6.11 配碱泵(00RAF10 AP002)作用:与碱液箱实现配碱功能,并有系统开车注碱、停车抽碱的作用。该泵为磁力泵。额定流量:;扬程: 15m。3.6.12 原料水箱(00RAF10 BB001)作用: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盛装原料水,以便及时的补水,配碱工作。3.6.13 碱液箱(00RAF10 BB002)作用: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盛装碱液或配置碱液。3.6.14 阻火器(00RAA10 AZ001)作用:用于氢气放空时阻挡外界明火,防止火焰回烧到系统内,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其余地方阻火器作用与此相同)。3.6.15 氢气排水水封(00RAE10 AT001)作用:为湿式组火器,起切断火焰和安全排气作用,氧气排水水封作用相同。4 制氢干燥系统工作流程4.1 制氢干燥设备作业简介制氢干燥部分的主机电解槽(00RAA10 AM001)由供配电部分提供直流电源,其具体连接顺序为380V,50Hz,三相五线电源接入供配电部分抽屉式配电柜,分别供给PLC控制柜、动力柜和可控硅整流柜供电。系统的电解电源由可控硅整流柜提供。输出电流为920A电压为50V的直流电,单位直流电耗约为。该过程完成了供配电部分给电解槽(00RAA10 AM001)提供电解用直流电源的功能,并根据电解槽(00RAA10 AM001)的负荷要求,通过调节可控硅整流柜的输出值,即可实现产氢量的调节。4.2 制氢干燥设备加水、补碱简介制氢干燥部分的主机电解槽(00RAA10 AM001)由配碱泵(00RAF10 AP002)提供30%浓度KOH溶液,系统停车时由配碱泵(00RAF10 AP002)完成碱液回收的工作。由补水泵(00RAF10 AP001)提供在电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及系统损失的碱。4.3 配碱:在碱箱(00RAF10 BB002)中加入根据系统用量而计算的水,启动配碱泵(00RAF10 AP002),进行碱箱中水的循环,进行系统的动态配碱工作,此时阀门的状态为:(此前系统中所有手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手动球阀00RAF10 AA002、00RAF10 AA004开启,若配碱泵的工作正常,水的循环正常,少量多次地加入配置30%KOH溶液所需要的KOH的量,直至配碱工作的完毕。当碱液的比重达到为1.281时,配碱工作结束。配碱结束时先停配碱泵(00RAF10 AP002),然后关闭00RAF10 AA002、00RAF10 AA004手动阀门至此配碱工作结束。KOH的量(按100%计算)=30%溶液的体积溶液的比重。所需要KOH 约52Kg;注:30时,15%KOH溶液比重为1.18(系统稀碱开车时碱液浓度及比重)。30时,30%NaOH溶液比重为1.281(系统浓碱开车时碱液浓度及比重)。4.4 注碱注碱前系统状态:停车、常压、纯水清洗、氮气置换完毕。配碱完毕后,根据需要,配碱泵(00RAF10 AP002)将配好的碱液打入系统中,且注意碱液在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的液位。(液位通常控制在液位计的1/2处)此时阀门状态为:开启手动阀门00RAF10 AA002、00RAF10 AA009、00RAA10 AA003、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00RAA10 AA006、00RAA10 AA502、00RAA10 AA503(其他阀门关闭)。当液位达到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磁翻转液位计指定高度(液位通常控制在液位计的1/2处)时关闭配碱泵并关闭阀门00RAF10 AA009、00RAA10 AA003 、00RAA10 AA006。打开阀门00RAA10 AA013、00RAA10 AA019。然后适当打开阀门00RAA10 AA007、00RAA10 AA008,当阀门口有碱液向外溢出时关闭阀门00RAA10 AA007、00RAA10 AA008,再打开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2、00RAA10 AP001)的排气阀门,以排除系统管线中的气体。最后关闭00RAA10 AA502、00RAA10 AA503,系统注碱完毕。4.5 碱液从系统回收至碱箱系统状态:停车、常压、氮气置换当系统的设备需要维修或有其他要求,系统碱液需回收时,启动配碱泵(00RAF10 AP002)将系统碱液抽回碱箱。此时阀门的状态为:开启阀门00RAF10 AA010 、00RAF10 AA004、00RAF10 AA006、00RAA10 AA003、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00RAA10 AA006、00RAA10 AA013、00RAA10 AA019、00RAA10 AA502、00RAA10 AA503,此时补水配碱及制氢系统中其余阀门关闭。当碱液完全回收后,停配碱泵(00RAF10 AP002),关闭阀门00RAF10 AA010、00RAF10 AA006、00RAF10 AA004结束碱液回收工作。4.6 制氢干燥过程(该过程进行前必须用氮气置换)。4.6.1 制氢过程以下手动阀门为开启状态: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00RAA10 AA010、00RAA10 AA502、00RAA10 AA503、00RAA10 AA025、00RAA10 AA026、00RAA10 AA013、00RAA10 AA019。此时系统内充氮置换完毕,气动球阀、气动薄膜调节阀由PLC控制。上述阀门状态开启无误,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仪表气系统开始工作,且工作正常,启动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2、00RAA10 AP001),在泵的强制作用下实现制氢过程的碱液循环。碱液循环流程如下:碱液在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2、00RAA10 AP001)作用下由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经过碱液过滤器(00RAA10 AT001、00RAA10 AT002)、碱液冷却器(00RAA10 AC001、00RAA10 AC002)打入电解槽(00RAA10 AM001)电解小室,经电解后形成氢气与KOH的混合液(或氧气与KOH的混合液)流回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混合液在氢、氧分离器(00RAA10 AT003、00RAA10 AT004)经气液分离后液体经泵重新打入电解槽进行电解过程。电解过程碱液的循环回路:氢氧分离器碱液循环泵碱液过滤器电解槽碱液冷却器 气体流程:氧气经氧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3),氧气捕滴器(00RAA10 AT005)过氧气水分离器(00RAA10 AT007)将冷凝水排放后,再经气动薄膜调节阀(00RAA10 AA101)调节开度,控制系统的压力;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调节阀门将氧气放入大气。实现系统压力的自动调节。注:(1) 其中气动球阀(00RAA10 AA102、00RAA10 AA103)根据程序的要求,自动启闭,实现冷凝水的排放。(2) 通过调节阀(00RAA10 AA101)的开度控制系统的压力,保持系统内的压力。氢气经氢气冷却器(00RAA10 AC004),氢气捕滴器(00RAA10 AT006)过氢气水分离器(00RAA10 AT008)将冷凝水排放后,再经气动薄膜调节阀(00RAA10 AA107)调节开度放入大气,实现制氢系统液位的控制。注:(1)其中气动阀门(00RAA10 AA105、00RAA10 AA106)根据程序的要求,自动启闭,实现冷凝水的排放。(2) 通过调节阀(00RAA10 AA107)的开度控制氢、氧侧液位的平衡。4.6.2 干燥过程干燥部分按常温吸附法去除氢气中的水份,用电加热方法根据分子筛再生的原理实现系统内氢气干燥的目的。干燥系统主要由两台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氢气冷却器(00RAA10 AC004、00RAA10 AC006)和气体过滤器(00RAA10 AT009)及相应的阻火器、仪表、阀门组成。干燥部分两台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一台工作,另一台再生(原料气再生,无氢气排放),互相切换,交替工作,连续供气。 4.6.2.1 干燥器(00RAA10 AT010)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1)加热再生过程。电解氢气经气动阀门(00RAA10 AA113)进入干燥器(00RAA10 AT011)进行内部分子筛的加热再生,气体经氢气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6)通过气动阀门(00RAA10 AA116、00RAA10 AA117)进入氢气气体冷却器(00RAA10 AC004)后再进入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0)进行吸附干燥,通过气动阀门(00RAA10 AA112)再经气体过滤器(00RAA10 AT009)过滤进入下一环节。氢气中的水份在气体冷却器中凝结经气动球阀(00RAA10 AA118、00RAA10 AA119)定时排放。通过排水水封(00RAE10 AA001)排凝。4.6.2.2 干燥器(00RAA10 AT010)吸附,(00RAA10 AT011)吹冷过程上一过程阀门工作状态不变,停止干燥器(00RAA10 AT011)的加热,进行干燥器(00RAA10 AT011)的吹冷过程。氢气流程不变。4.6.2.3 干燥器(00RAA10 AT010)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1)自冷过程在上述流程阀门状态下,关闭气动球阀(00RAA10 AA117、00RAA10 AA113),打开气动球阀(00RAA10 AA109、00RAA10 AA116),氢气经气动球阀(00RAA10 AA109、00RAA10 AA116)进入干燥器(00RAA10 AT010)进行吸附。干燥后的气体通过气动球阀(00RAA10 AA112)、气体过滤器(00RAA10 AT009)继续提供干燥的气体。4.6.2.4 以下为工作流程:a. 干燥器(00RAA10 AT011)加热,加热时间810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b. 干燥器(00RAA10 AT011)吹冷,吹冷时间24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c. 干燥器(00RAA10 AT011)自冷,自冷时间1014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d. 干燥器(00RAA10 AT011)加热,加热时间810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e. 干燥器(00RAA10 AT011)吹冷,吹冷时间24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f. 干燥器(00RAA10 AT011)自冷,自冷时间1014小时。(00RAA10 AT010)吸附过程4.7 N2置换流程系统状态:停车、常压,纯水清洗(系统充水至分离器液位1/3处或更高,这样可减少氮气置换时的氮气用量,并减少相关阀门的操作数量)。系统外连阀门全部关闭,内部阀门打开。通过自动阀(00RHM12 AA101)向系统内充氮气。系统压力升至0.5MPa ,关闭自动阀(00RHM12 AA101),打开自动放空阀门(00RAA10 AA107、00RAA10 AA501)释放压力,当压力到达0.1MPa时, 关闭自动放空阀(00RAA10 AA107、00RAA10 AA501)。再次打开气动球阀(00RAA10 AA101)向系统内注入氮气至0.5MPa。释放到0.1MPa。此工作重复35次,置换过程结束。进入下一程序阶段。5 FDQG10/3.2-IV型循环水电解制氢及干燥操作规程5.1 工艺部分开车前准备5.1.1 制氢装置开车前准备5.1.1.1制氢机的清洗:水电解制氢机在投运前,应用原料水清洗。a 置所有阀门为关闭状态。b 开球阀(00RAF10 AA001)将碱液箱(00RAF10 BB002)注满原料水,关闭球阀(00RAF10 AA001)。c 按4.4步骤把原料水注入制氢系统。开启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2、00RAA10 AP001),使原料水在制氢机内循环,冲洗制氢机一小时,停泵,打开阀(00RAA10 AA001、00RAA10 AA002)排污。排污后,关严阀(00RAA10 AA001、00RAA10 AA002)。d 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至排液清洁为止。5.1.1.2 气密检验a 按4.4步骤把原料水注入制氢系统,至分离器液位计中部。b关闭制氢机所有外连阀门,打开机内所有阀(注:关闭所有的放空阀门和排污阀门),通过(00RHM12 AA101)气动阀门向制氢机充氮,使压力缓慢升至1.0MPa,关阀(00RHM12 AA101),用肥皂水检查各气路连接部位和阀门是否漏气,并观察液路有无漏液,确认不漏后,再次通过气动阀门(00RHM12 AA101)向制氢机充氮,使压力缓慢升至2.0MPa,关阀(00RHM12 AA101),用肥皂水检查各气路连接部位和阀门是否漏气,并观察液路有无漏液,确认不漏后,再次通过(00RHM12 AA101)气动阀门向制氢机充氮,使压力缓慢升至3.2MPa,关阀(00RHM12 AA101),用肥皂水检查各气路连接部位和阀门是否漏气,并观察液路有无漏液,确认不漏后保压十二小时,泄漏率以平均每小时小于0.5%为合格。c 启动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00RAA10 AP002),清洗一小时后,停泵、泄压、排污。5.1.1.2 电解液的配制30时,10%NaOH、15%KOH溶液比重分别为1.1043、1.180。30时,26%NaOH、30%KOH溶液比重分别为1.28、1.281。a 置所有阀门为关闭状态b按4.3步骤进行配碱,待完全溶解,且测得碱液比重达到理论值后,加入碱液重量的2V2O5添加剂(按工艺要求添加),则电解液配好。5.1.1.3 对氢氧分析仪、露点仪进行调校。5.1.1.4 检查各极框之间,正负极输电铜排间有无短路或有无金属导体,或有无电解液泄漏现象,发现后必须排除。5.1.1.5 仔细检查整流变压器各个接点、可控硅整流柜各回路及正极输电铜排对地的绝缘性,严防短路。5.1.1.6 检查制氢装置的冷却水阀门处于开启状态。5.1.1.7 用15%KOH溶液试车二十四小时(开停车操作同正常操作规程),然后将其排污。5.1.2 纯化装置开车前准备5.1.2.1 控制柜通电,检查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5.1.2.2 设定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上下部温度,各为450400和300。5.1.2.3 系统进行氮气置换。5.2 气动部分开车前的准备5.2.1 接通气源后,分别检查过滤减压器的输出是否为0.14Mpa,然后用肥皂水检查气动管路及仪表接头是否漏气(每三个月定期检查一次)。5.2.2 通过现场电磁阀的手动操作方式进行对气动球阀及气动管路的测试,按下此开关看相应的气动球阀是否作出相应的动作。5.2.3 分别旋松差压变送器正前方的螺钉,进行排气,气相排干净液,液相排气,然后将螺钉旋紧。5.2.4 在同一信号值下,分别检查气动调节阀开度,通过触摸屏或上位机手动方式进行变化信号值(0-100%方向变化),相应的气动调节阀开度(氢氧侧调节阀的开度从小到大增大,水阀调节阀的开度从大到小减小)。可适当进行零点调节。无误后切换到自动调节位置,看其调节的灵敏度,相应的动作。5.2.5 最后证实所有有关的设定值是否正确。以备开车。5.3 开车顺序5.3.1 接通配电柜总电源及控制柜上各仪表电源。53.2 接通控制柜及框架的气源。5.3.3 按4.4步骤将配好的碱打入制氢系统。通过阀(00RAA10 AA101)向系统充氮至0.5MPa,关闭阀(00RAA10 AA101)。5.3.4 将液位调节系统切至“手动”加水位置,开阀(00RAA10 AA010)。将液位记录调节仪、槽压记录调节仪切换开关均置于“自动”位置上,调好给定值,此时三只调节阀均应处于自然状态。将液位联锁开关放在“消除”位置。5.3.5 启动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00RAA10 AP002),调节阀门(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的开度,使碱液循环量逐渐达到工艺要求。5.3.6 通过自动阀(00RAA10 AA501、00RAA10 AA107)控制气体排出,以便产出的气体排空。5.3.7 将整流柜电流调节电位器反时针方向旋到“0”位,再将选择开关放在稳压档;送上系统电源,主回路指示灯亮;合主令开关,控制电源指示灯亮;按下运行按钮,运行指示灯亮;缓慢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电流调节电位器,调输出总电压,保持工艺要求的总电压,此时电解开始,分离器中液位上升,槽温逐渐升高;总电流不断升高,直至达到表1额定电流(总电流);将自动电位器反时针旋到“0”位,将选择开关改在稳流档,顺时针转动自动电位器使电流稳定在工艺要求的额定电流(总电流)。5.3.8 当槽温升至50后,将槽压给定调至工艺要求操作压力,待槽压开到额定值(操作压力)后,将液位调节切换至“自动”补水位置。将液位联锁开关旋到联锁位置。5.3.9 随着槽温上升,适当调整碱温给定值(给定值约为7580左右),使氧槽温稳定在902。5.3.10 观察槽压、液位、温度调节系统的调节质量,当参数波动较大时,可重新整定记录调节仪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5.3.11 开车后半小时可进行氢气、氧气纯度分析,打开阀(00RAA10 AA104、00RAA10 AA601、00RAA10 AA603、00RAA10 AA602),压力调节器或流量控制器,分别给氧分析仪、氢分析仪送气,分析仪具体操作按该仪器说明书,如气体质量合格,可关阀(00RAA10 AA107)向下一系统供气,装置投入正常运行。5.3.12 氢气合格后,送到干燥系统干燥系统设有两台吸附干燥器(00RAA10 AT010、00RAA10 AT011),一台工作,另一台进行再生,互相切换,交替工作,连续供气。其具体工作流程参见4.6.2.4。5.4 正常操作及维护5.4.1 当装置正常运转后,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装置的运转情况,并按规定的参数条件进行操作。 5.4.2 注意报警,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5.4.3 如需调整整流柜直流输出,操作不可过猛,且注意将电位器旋至“0”后,才能改变选择开关运行状态。5.4.4 过滤器的清洗:当碱液循环量明显下降时,需清洗氢、氧碱液过滤器(00RAA10 AT001、00RAA10 AT002)。清洗步骤:5.4.4.1 停车。5.4.4.2 退碱。5.4.4.3 拆开顶盖,取出滤芯清洗。5.4.4.4 清洗完毕,将滤芯和顶盖装好。5.4.4.5启动配碱泵将碱液打入制氢系统,然后充氮置换,启动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00RAA10 AP002),调节阀门(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开度至需要的碱液循环量,可按正常开车顺序开车。5.4.5 控制氢分离器(00RAA10 AT004)的液位在分离器液位计中部,注意自动加水是否正常。5.4.6 经常注意碱液循环量,调节阀(00RAA10 AA003、00RAA10 AA005)开度,使碱液循环量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5.4.7 分析仪表出现较大的误差必须进行调校。5.4.8 为了使气动仪表长期、可靠、稳定地工作,应注意保持压缩空气的清洁和干燥。应定期打开空气过滤减压器底部的放水阀,排放水和油。应注意保持仪表气源压力为0.140.014MPa。应定期检查气动管路和接头的气密性。5.4.9 差压变送器负压室内的冷凝液应定期排放,排放时,为避免变送器随单向压力的冲击而损坏,应首先关闭贮罐上方的截止阀,然后旋开贮液罐底部的螺钉排放冷凝液。排放后,应将螺钉旋紧,然后将截止阀打开。5.4.10 加热功率出现故障时检查加热棒是否断路,如果是加热棒的问题及时更换。5.5 正常情况下停车5.5.1 停车时首先停止原料水的补充,使液位调节切换至“手动”,使分离器的液位处于下限位置。5.5.2 使阀门(00RAA10 AA010)处于关闭状态。5.5.3 将整流柜电流调节电位器旋钮反时针旋到零,切断主回路电源和同步电源。5.5.4 观察水阀调节阀的开度是否最大,使水阀(00RAA10 AA101)完全打开,开大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使碱液循环量到最大,加快降温速度。5.5.5 在降压过程中,应保持氢、氧分离器内液位差压相差不大于150mm。5.5.6 当槽压降到0后,切断碱液循环泵(00RAA10 AP001、00RAA10 AP002),接着切断配动力柜的电源,关闭压缩空气,装置停车完毕。5.6 非正常情况下停车5.6.1 紧急停车时,立即切断整流柜主回路电源,迅速用手动方法使补水泵(00RAF10 AP001)停止工作。5.6.2 手动令氢、氧调节阀开度最大且迅速放空,但要密切注意使液位均衡,严防氢氧混合,压力降为0时,关闭所有阀门。5.6.3 切断动力柜电源,切断气源。5.6.4 做完紧急停车记录后,听候有关部门的检查和处理。5.6.5 非正常停车后,装置如需重新开车,应对槽体、附属设备及各配套件、各仪表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良好后方能开车。6 水电解制氢干燥装置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6.1 水电解制氢装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故障情况原 因排 除 方 法1装置突然停车1供电系统停电。检查供电系统,维修电气设备。2整流电源发生故障。2.1冷却水中断或流量过小压力不足引起跳闸。2.2电流突然升高引起过流出现短路引起跳闸。2.3快速熔断器烧坏而跳闸。2.4脉冲信号缺相或硅元件击穿引起主回路三相不平衡。解决冷却水存在的流量过小,水压不足的故障。将整流柜电流调节电位器调至零位再合闸,如合不上,则仔细检查并排除断路故障。更换新的快速熔断器。切断交流电源,检查整流元件是否击穿,方法:用万用表电阻P1档测量交流A.B.C.三相对直流输出“正”“负”端对交流某一相反向电阻为0,则表明此相硅元件击穿和短路;如直流“正”端对交流某一相反向电阻为0,表明这相硅元件击穿或短路,需要换元件,极性不可接反。脉冲信号缺相故障可用示波器检查。3槽压过高联锁使整流柜跳闸。降低槽压,检查压力变送器有无故障,调低压力变送器压力给定。4碱液循环量下限联锁使整流柜跳闸。调阀(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开度,增大碱液循环量,如完全打开,循环量仍处于下限则清洗碱液过滤器。5槽温过高联锁使整流柜跳闸。降低槽温,调低循环碱温,或增加碱液循环量,解决冷却水温度过高或水量不足等问题。2槽总电压过高1槽内电解液脏致使电解小室进液孔与出气孔堵塞电阻增大。采用搅动负荷(急剧升降电流和升降电解液循环量)的方法把堵物冲开;停车冲洗电解槽;更换过滤器滤芯;更换碱液。2槽温控制过低。提高槽温至902。3碱液浓度过高过低。测量碱液浓度,调整碱液浓度致规定值。4添加剂量不足。通过碱液过滤器添加适量。5电流强度过高。降低整流柜输出直流电流至额定值。3原料水供水不足或停止1补水泵停止加水。停泵修复,清除出口单向阀口污物。2水箱无水。向水箱注入原料水。4氢氧系统 压力、压差波动较大1差压与压力变送器零点漂移。调整零位弹簧重新校表。2差压变送器正压室内有气体,或负压室内有冷凝液。排净差压变送器正压室内的气体,排除负压室内的冷凝液。3参数整定不合理。调整比例度和积分时间至合适值。4信号管漏气或堵塞。堵漏,排除气动管路弯堵现象。5气体纯度下降1隔膜损坏。停车进行电解槽大修。2氢氧两分离器液位过低。调节分离器液位高度至适当位置。3气体分析仪不准。检查分析仪,重校零位和量程。4碱液浓度过高或过低。调整碱液浓度在规定范围内5原料水水质不符合要求。提高纯水水质,使之达到原料水水质要求。6电解槽内碱液太脏。冲洗电解槽。7碱液循环量过大。调整碱液循环路径上阀门开度,使碱液循环量在合适的范围内。6槽温升高或波动较大1碱液循环量不足。1清洗过滤器。2增大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开度,增大循环量。2冷却水温过高,冷却水量过少。降低冷却水温,增大冷却水压力,增大冷却水流量。3碱液换热器换热管结垢。用化学除垢剂去除垢。4碱液换热器三维内筋管堵塞。将碱液换热器拆下,用原料水反向冲洗换热器去除堵塞物。5电流不稳定。检查整流柜稳流部分线路,排除故障。6温度自控失灵。检查温度自控系统并排除故障。7电解液停止循环或循环不良。1碱液过滤堵塞。清洗过滤器滤网。2碱液循环量球阀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开度不当。调整阀00RAA10 AA004、00RAA10 AA005开度,保持循环量适度。3碱液循环泵内有气体。可用补水泵向碱液泵入口注入原料水的方法,排出泵内气体。4碱液循环泵损坏。碱液循环泵停转。更换备用泵,对泵进行检修。8左右两槽体电流偏流严重。1左右两槽有个别小室进液孔或出气孔堵塞引起小室电压过高过低。1清洗电解槽和碱液过滤器。2用急剧改变电流大小、碱液循环量大小的方法冲刷污垢。2输电铜排正负极与分流器、端极板接触不良。将各接触表面打磨干净并紧固好。9循环泵声音不正常1泵内有脏物。停泵拆开清洗维修,更换备用泵。2泵内叶轮防松螺母松动。打开泵头拧紧防松螺母。3石墨轴承磨损。更换石墨轴承。4电源缺相电压不稳。检查电源排除故障。5叶轮防松键松动。打紧防松键。6电机轴承破损。更换电机轴承。10分析仪进口流量控制压力不稳减压器控制压力不稳。调整减压器压力到合适范围。11槽压达不到额定值1控制槽压的氧气调节阀阀芯磨损。1 调节阀芯位置。2 更换气动调节阀。2气动调节阀内漏.更换氢氧调节阀。3气相部位有泄漏处。堵漏。4氧压力调节器开度太大。控制减少氧气压力调节器开度。5电解槽电流太低。加大输入电解槽直流电。12氢氧分离器液位高度相差较大(超过100mm)1差压变送器的引讯接头堵塞。拆下差压变送器的引讯接头,清除堵物2控制氢压的气动调节阀阀芯磨损漏气。1 调节阀芯位置。2 更换调节阀。3液位调节系统管路漏气或堵塞。堵漏,排除气动管路弯堵现象。6.2 氢气干燥装置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故障情况原因排除方法1含氧量达不到规定指标1原料气量过大2系统有漏气现象减少原料气量检查系统气密性,进行排漏2露点达不到规定指标1分子筛加热时间短再生不完全。2系统阻力大,气流分布不均。3分子筛质量下降调整加热时间按系统逐级检查,重新装填分子筛,使其密度均匀更换分子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防城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老年痴呆诊断与护理综合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危重症抢救技能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标准)招标补充协议书
- 2025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招聘1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装修公司监理协议书
- 2025年营养护理营养支持与膳食调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标准)债权转让简单协议书
- 学校实验室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 2025年医学遗传学遗传病遗传咨询知识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别墅电梯维保协议
-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作合同
- 微电子概论(第3版)课件全套 1-1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发展历程 -6-7-3 工艺与器件模拟及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 幼儿园疫苗知识课件
- 医保科考核细则
- 航空航天行业飞行器制造技术试题集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太阳能热水工程验收报告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一诊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班级卫生打扫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传送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