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限时训练08(含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 的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灌输,多一些 的滋润。a. 基础性 推行 如沐春风b. 系统性 推进 春风化雨c. 基础性 推进 春风化雨d. 系统性 推行 如沐春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基础性侧重于最基本的东西,系统性的意思是:1.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2.有条理或有系统的。强调组成部分的关系和次序。语境说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那就是侧重基础。推行:1.推广实行 2.推动物体向前,强调动作行为。推进:推动前进,形容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一定的方向运动(向前运动),强调过程。语境表达要用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是过程中慢慢渗透的意思,因此用“推进”。据此可以断定答案为。灌输:1.谓水流注输入;犹灌溉 2.输送(知识、思想等)。灌注:1.浇灌;流入 2.把大量液体引入体内(通常用胃肠外注射)以替代丢失的。语境中应是表达不要急于灌输爱国主义的思想理念。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如沐春风:现多用作指受到老师的教导。用 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 作谓语;指遇到良师。语境中表达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能滋润他们的心田,因此选“春风化雨”。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应选“嘹亮”,应选“响亮”。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这时我会受到无比感动。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应该浏览各语句内容,明确大致意思,然后根据视角转换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先确定第一句应该是,具体交代时间;中的“也”紧承句“太阳刚刚出来”的内容,交代环境、地点;句顺着阳光,视角转向妈妈;句从“色彩”“线条”两个方面描述阳光中的妈妈的形象;句点明“这时”看到妈妈温柔的样子自己内心生出的感动;句表明因感动而生出的具体想法。按照此顺序选择答案即可。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b. 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d. 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是选择“得体”或“不得体”的,然后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是用来祝贺对方喜得千金,“伉俪”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用在此语境中并无问题。b项,“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这是用于欢迎别人参加自家的搬迁宴时说的话,“拨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用语。用在此语境也无问题。c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这是表示对对方话语的肯定,“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是敬辞,使用正确。d项,“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中“惠存”属敬辞,意为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的客套语言,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故选d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男子20岁。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c. 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d. 谥: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带有褒扬意义”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谥号有褒有贬。故选d。5.阅读下文,最符合作者想法的选项是( )生活开始变得简单:简单地吃,简单地睡,简单地面对人生中一切的复杂繁琐非常规律。因为没有惊喜,也无须想象在行事历之外,还有什么事情会来破坏已经安排好的一切。但总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场景,像是餐桌上的一对咖啡杯,沙发上随意摆放的一双靠枕,在不经意之间,引起我无穷无尽的想象。真要说还有什么值得我期待的,大概也就是将一张张日历撕下的过程,因为那提醒了我,别离的苦涩终会换来甜美的报偿。a. 人生从来多憾,还君明珠泪垂b. 别后思君之甚,欣信相逢有期c. 春尽絮飞不留,随风吹落谁家d. 爱情犹如春梦,醒来方知是空【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阅读下文,选出最符合作者想法的选项”,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分析语段,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再分析选项,看哪一项与材料相合。材料先说生活开始变得简单,接着分析原因,即“没有惊喜”,然后说总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场景会引起自己的想象,最后说自己的期待“别离的苦涩终会换来甜美的报偿”,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之所以变得简单是因为分别,而一些场景会引发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同时内心又期待着二人的重逢,因重逢有期而欣喜。a项,“人生从来多憾,还君明珠泪垂”不当,材料最后说“别离的苦涩终会换来甜美的报偿”。c项,“春尽絮飞不留,随风吹落谁家”不当,只有思念,没有期待。d项,“爱情犹如春梦,醒来方知是空”错误,与材料最后“别离的苦涩终会换来甜美的报偿”不合。故选b项。6.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 匏樽(葫芦)b. 肴核(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c. 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 下江陵(攻占)d. 盈虚(满) 嫠妇(寡妇) 危坐(端正)【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肴核”,“菜肴”错误。应该译为菜肴和果品。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7. 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 和相同,和不同b. 和相同,和相同c. 和不同,和相同d. 和不同,和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中“于”意思是“在”,中“于”意为“被”;中“夫”是指示代词“那”,中“夫”为发语词,引起下文议论。所以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固一世之雄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今安在哉客有吹洞箫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判断,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所以选a。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歌窈窕之章 歌曰b. 望美人兮天一方 西望夏口c.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 纵一苇之所如 如泣如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歌唱,动词;歌词,名词。b项,均为“遥望,眺望”之意,动词。c项,下面,名词;攻下,动词。d项,往,动词;好像,动词。故选b。文言文阅读。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秦王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a.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迟:迟疑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遗留c.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顾及d.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股:大腿11. 下列选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所以: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 以:皆白衣冠以送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c. 而: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 乃: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今其智乃不能及12. 根据文章概括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至少三点)13. 翻译句子(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答案】10. d 11. c 12. (1)策略错误(目的天真幼稚):要生擒秦王(2)出行仓促(准备不足):太子丹催促,客未到(3)孤立无援:秦武阳未能助一臂之力 13. (1)希望大王能够稍微宽恕他,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2)荆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迟”,意动,认为迟;b项,“遗”,赠送;c项,“顾”,回头看。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表示原因,的原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b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就;连词,竟然。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文章概括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分析,策略错误。荆轲“久未有行意”,等到“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至燕南界”,兵临城下,太子丹恐惧之时,才决定刺秦。结合“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等分析,准备不足,仓猝出发。荆轲刺秦王失败也是由于燕子丹的派人不当,秦舞阳这个助手并没有发挥出作用。由于荆轲刺秦王这项刺杀任务本来就是极其危险的,必须全盘考虑才会有一丝成功机会。奈何燕子丹催的紧,荆轲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无名氏,荆轲看出来秦舞阳并不是很好的助手,自己剑术一般。然而没有等到无名氏出场就提前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事件。【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愿”,希望;“少”,通“稍”,稍微;“假借”,宽容、原谅;“之”,代词,他;“使”,让;“毕”,完成、结束;“于”,介词,在;“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2)“逐”,追逐;“环”,围绕;“而”,连词,表修饰;“走”,跑。【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山亭柳赠歌者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本词作者写作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赌,与人竞赛。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概括下阕诗人借歌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颠沛流离之苦;遭人冷落(歧视)之痛;世无知音之慨;政治失意之悲。【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的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这两句是失意后的凄凉冷落的写照。“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务员法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第十批)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韶关新丰县遥田镇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招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集成合同
- 2025年钢铁行业钢材专运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
- 诚意金协议模板:2025年健康医疗大数据整合服务合作
- 2025年智慧社区清洁维护与特色文化活动策划执行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景观施工补充协议
- 科技美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开学安全第一课》课件
- 托幼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新交际英语(2024)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
- 同济大学《通信原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质量管理培训
- 2025年物流仓储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增强CT造影剂外渗课件
- 塑料的性能教学课件
- 学习2025社保新规解读课件
- 安徽省2022-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