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皆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 小明旅游的省是( )a. 云南省b. 海南省c. 贵州省d. 广东省2. 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a. 23n, looeb. 23n, 120ec. 24n, looed. 24n, 120e3.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d.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答案】1. a 2. a 3.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从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该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峡谷和橡胶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宜橡胶种植;位于云贵高原,且其西部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分布。【2题详解】由于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来回移动,因此该日太阳可能直射23n,而不可能直射24n。我国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该日下午13:20时,太阳直射该地,该地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方时变化规律可计算出该地位于100e。【3题详解】热量是影响橡胶生长的主导因素,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农业区位因素等。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四川盆地c. 华北平原d. 青藏高原5. 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b. 植被少c. 地势高d. 云雨少【答案】4. d 5. d【解析】【4题详解】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5题详解】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6. 图中箭头比细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逆辐射b. 地面反射c. 大气削弱作用d. 地面削弱7.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a.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增强【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所以形成图中箭头比细。故选c。【7题详解】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故选d。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 蒙古高原b. 亚马孙平原c. 巴西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9.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大气成分差异b. 海陆分布的差异c. 太阳辐射的差异d. 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8. a 9. b【解析】【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四地中,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位于南半球;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北半球,且蒙古高原纬度高,升温幅度最大,a正确,故选a。【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的比热容大,陆地升温速度快于海洋。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故北半球较南半球升温幅度大,b正确,故选b。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各题。10. 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d. 11.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c. 近地面风由地吹向地d. 地多晴朗天气【答案】10. d 11. a【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的升高气压降低,因此图中、的气压值大于、的气压值;在等压线图中,可依据“高高低低”的规律判断气压高低,即等压线向高处凸的位置为高压区,向低处凹的位置为低压区。据此可判断近地面、两处中为高压区,为低压区;高空、两处中为低压区,为高压区,因此选d。【11题详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故选a;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排除b;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应由地吹向地,排除c;地为近地面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排除d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运动。下图为某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 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 地气流上升运动b. 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c. 地吹西南风d. 地吹西北风13. 该月份a. 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b. 北半球为冬季c.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频发生d. 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答案】12. d 13. b【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特征的判断及读图分析能力【12题详解】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地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a错误;地为低气压中心,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b错误;据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洋面形成低气压中心,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为南亚地区,此时吹东北风,c错误;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此时吹西北风,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季节判断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太平洋上形成低气压,可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正确;因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无法判断,a错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发生多为夏秋季节,c错误;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d错误。故选b。读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 所示两图中表示暖锋的图是( )a. 图b. 图c. 图.图都是暖锋d. 图.图都不是暖锋15. 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后,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 都出现连续性降水b.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c.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d. 天气转阴16. 以下天气现象是由低压(气旋)引起的是( )a.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b. 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c. 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d. 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答案】14. b 15. c 16. a【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察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冷锋是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时产生的锋面。结合图可知,为冷锋,为暖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影响。由上题知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6题详解】东南沿海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故a与题意相符;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是由反气旋引起的,b错误;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形成的,故正确.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都是由冷锋形成的,c错误;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形成的,d错误;综上本题选a。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7. 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1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答案】17. b 18. c【解析】【17题详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植被破坏不一定会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强调的是河床内水体的多少变化,河道淤积不是最主要原因,且即使植被未被破坏,河道也会随时间而淤积增多。据此分析选b。【18题详解】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变率会减小,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坡面径流会减少;区域水量整体增多,蒸发(腾)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据此分析正确,选c。【点睛】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下图示意某季节某大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 3月b. 10月c. 6月d. 12月20. 图中处东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b. 刚果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c. 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d. 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答案】19. c 20. c【解析】试题分析:【19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图示洋流位于北印度洋,属于季风环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对。12月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错。3月、10月环流流向不明显,a、b错。【20题详解】图中处是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受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底层的营养盐类泛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导致区域的渔业资源丰富,c对。该地是季风洋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a错。与刚果河无关,b错。大陆架、光照、水温不是该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考点定位】季风洋流分布及影响,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名师点睛】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洋流的流向受季风风向变化的影响,流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洋流的性质方向分析,本题中,位置、大陆架、光照等不是主要因素。二、综合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总量低。 (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及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地区差异的原因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可知辽宁省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区,位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总量低。(3)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因而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22.锋面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等方面比较lx所示锋面系统和ly的差异。(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甲地东部,分析此时段甲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1)北半球。该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lx ly天气系统名称 冷锋 暖锋锋面雨带位置 锋后 锋前 (3)气压变化: 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变化: 气温先升高后降低。降水变化: 降水先增多后减少风向变化: 风向从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判断【详解】(1)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气旋,结合其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2)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lx为冷锋,ly为暖锋;冷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后,雨带较小;暖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前,雨带较大。(3)解答天气状况变化,要从气温、气压、天气现象方面分析。随着锋面气旋向东移动,甲地先经历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甲地在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锋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冷锋过境,甲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水多,此时甲地在气旋的西部,吹西北风。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1月平均气温为3t,7月平均气温为17t。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材料二下图为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1)下图为温哥华(49n,123w)和波士顿(71w,海拔4m)逐月气温统计图,比较两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2)描述材料二右图中7月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