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_第1页
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_第2页
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_第3页
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_第4页
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联机技术与产品介绍,王飞,目录,多联机发展背景,多联机发展背景,多联机发展史,多联机分类与特点,按照容量可分为大多联与小多联,大多联俗称商用多联机;小多联,又称家用多联机冷却方式,可以有风冷与水冷根据使用功能,分为单冷型、热泵型以及热回收型根据使用压缩机可分为变频多联机与数码涡旋多联机从2016市场排名来看,大金以24.7%第一,海信日立19.2%第二,美的、格力14.7、15.3占据第三。2017年,我国多联机市场占整个中央空调市场份额约47%,几乎达到半壁江山。多联机大致经过变频+定频、数码+定频、全变频、变频喷气增焓、双级压缩发展历程。多联机技术特点:油平衡、气平衡、压力平衡、冷媒平衡、智能除霜。,多联机分类,商用多联机,从8HP开始,最大单台32HP,可四台并联,达到128HP,天加号称单台压缩机达到22HP,多联机分类,家用多联机,从10kW开始,最大单台18kW,不可多台并联,多联机特点,多联机特点,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多联室内机,室内机阵容,四面出风嵌入式,一面出风嵌入式,标准风管天井式,高静压风管天井式,低静压风管天井式,座吊两用式,2.814KW,1.85.6KW,2.214KW,7.114KW,1.85.6KW,4.511.2KW,2.25.6KW,7.1KW,薄型风管式,挂壁式,2.27.1KW,两出风嵌入式,New!,涡旋式压缩机,PWM数码调节,负载(1),卸载(0),涡旋盘之间分离1mm,轴向柔性技术,无级能量调节,可靠:PWM平均寿命4000万次,环保:基本无电磁干扰,数码多联机,数码涡旋系统控制装置简单可靠,相对于变频系统节省了变频器、等复杂的电器部件,无电磁干扰,容易回油成本高,其压缩机价格就超过变频压缩机+驱动+控制器综合,同时噪音大,部分负荷运行能耗损失大,制热能力衰减大,运行稳定性差,启动慢。,变频多联机,交流变频与直流变频,目前交流变频基本已经退出市场,从2007年开始,行业方向转移到变频多联机,并重点开发。,变频多联机,全直流变频多联机大致发展方向为单模块匹数增加以及变频+定频到全变频过程,从2000开始直到2010年,绝大部分企业受到成本以及技术限制,只能开发出一个变频压缩机+几个定速压缩机结构,并且最大匹数也就在20HP以内,大约2012年之后,随着变频压缩机技术提升以及变频可靠性、成本降低,基本均推出全变频机组。,变频多联机控制,多联机控制技术一直是制冷系统的制高点,其控制大致经过几个历程:1.通断控制:又称启停控制2.定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定过热度、过冷度3.能需法&自制协调,变频多联机控制,常见空调系统的能需控制方式1)普通定速一拖一空调:简单的开停的需求控制2)一般变频一拖一空调:能力(容量)的需求、开停需求控制3)多联机的能需控制就复杂多了,常见的控制方式有2种:a)参照水机只控制总出水温度,只控制系统循环冷媒的总蒸发温度,无需关注每一台室内机的具体需求的控制方式(如:大金);b)时刻关注每一台室内机的具体能力需求,以统计出系统总的能力需求的控制方式(如美的采用的能需控制方式),变频多联机控制,喷气增焓多联机,常规多联机制热模式下,随着室外温度降低,出现制热量不足,排气温度过高,压缩比过大问题,喷气增焓多联机,喷气增焓多联机,喷气增焓多联机,喷气增焓多联机,冷媒散热技术,可以降低散热器温度,在解决凝露问题后,具有很好性能优化效果,家用多联机,家庭中央空调,实际上是一台主机带多个末端设备,同时满足多个房间温度调节需求的空调系统。它是一种介于大型中央空调与普通家用壁挂机、柜式机中的一种小型中央空调。,家用多联机,家用多联机,家用多联机,家用多联机,家用多联机,多组管系列型家用多联机,省掉了分歧管,属于低端经济型。,热回收多联机,普通中央空调,热回收中央空调,热回收多联机,冬,春,秋,夏,纯制热,混合模式,纯制冷,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原理,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二管制热回收多联机,关键技术:1.外换热器无毛细管两相冷媒分流技术:同侧进出2.外换热器0100%能力输出调节技术:外机换热器分段式结构,变径笛形管,液冷媒二次加速3.小空间高效气液分离技术:高压气液分离器4.PI控制:20S校核周期控制,高低压目标值,多联机存在问题与新技术,问题:1.实际使用能效提升,尤其是低负荷区域段2.内外机负荷匹配,以及内外机通讯3.高温制冷能力、能效,低温制热能力、能效4.内外机通讯,新技术:1.双级三缸变容变频喷气增焓2.不同大小缸技术3.通讯技术4.200%内机容量负荷技术5.三星圆形卡式机,多联机新技术,三缸双极变容压缩技术,多联机新技术,多联机新技术,多联机新技术,我国家用多联机晚上使用的时间比白天多,且单开1台室内机运行占到了总运行时间的60%,运行1-2台内机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87%。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时候多联机均处于低负荷条件下运行。,大小容积切换压缩机技术,在低负荷运行模式时,仅小容积气缸运行,大容积气缸卸载,这时压缩机的最小输出值大幅降低,从而提高舒适性和能效。在高负荷运行模式时,两个气缸同时运行,满足大负荷需求。由于压缩机气缸容积可以改变,从而实现了低负荷下能效的提升以及最小输出的下降。成功解决了多联机低负荷输出频繁开停机以及低负荷输出能效差问题。,以16kw机型为例,实现了单开1P室内机最低输出达系统额定能力的5%,且此时能效高达3.55,10%输出能效高达4.25,低负荷效率提升了130%,提升了舒适性,整体能效更高。,多联机新技术,CAN通讯技术(CAN(ControllerAreaNetwork)中文名称为控制器局域网),随着多联机在大型商场、楼宇、产业园等的应用日益增多,成百上千台机组的集中控制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主从式通讯网络,一次控制很多机组的时候反应速度慢,控制不成功的问题突出,且机组数越多越明显。,格力创新地将汽车和工业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用在了多联机上,成功研发出“面向多联机的CAN通讯技术研究及应用”,只需数秒,便可完成大型多联机系统上百个节点的地址自动分配,实现网络的自组网,免调试,维护简单,运行可靠的特点。256台内机情况下只需6秒就可完成地址自动分配(常规的需要十多分钟),让多联机组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更为便捷。,多联机未来发展趋势,1.实际使用能效提升,尤其是低负荷工况(负荷20%)2.高温制冷能力(能效提升)、低温制热能力(能效提升)3.对于企业,多联机核心技术掌握程度,由原来单纯组装到未来自己开发压缩机、驱动、控制以及等零部件4.大容量配置,目前内外机负荷匹配可达130%,未来有可能200%。5.控制上,未来可能将内机温度设定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